-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黔地行記 本書特色
本書是作家林漢筠走訪黔東北,解讀與推介地方文化所著的一部散文集。作者用文字表現傳統文化魅力。本書情感豐富、文采浪漫,以散文的形式,解讀黔地文化的精神特質;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山襄的文明;從嶺南作家的視野,講述新時代山鄉巨變東西部莞銅協作精彩故事。本書是一本了解黔地紅色基因及文化魅力的讀本,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黔地行記 內容簡介
這是嶺南作家行走黔地神秘儺寨的手記。
2021年10月,嶺南作家林漢筠受命赴黔參與東西部協作工作。在黔半年時間里,林漢筠利用節假日,行走山寨、深入村落、探訪吊腳樓、體驗民族風情,感受黔地鄉土生活,搭建東西部文藝交流平臺,用一個個嘔心瀝血的文字,探尋傳統文化魅力。本書情感豐富、文采浪漫,以散文的形式,解讀黔地文化的精神特質;以全新的視角,審視山寨的文明;從嶺南都市的視野,講述新時代山鄉巨變東西部莞銅協作精彩故事。
黔地行記 目錄
一張照片的誘惑
那山
土家山寨數星星
一座山寨的時間書
亞洲楠木王和它的山寨
泉口讀石
客串“古村28渡”
在飛雪中穿行
春到山寨桃花艷
“神秘儺寨”的鄉村舞臺
洞佛寺的火光
夜宿楓香溪
宋至平的十字關
險灘之上品讀歷史
安民教化一文脈
那水
古纖道
一條河流的天機
古橋
山寨的流年碎片
詩意的鹿溪
上堰聽茶
熬熬茶,嬢嬢的味道
煎茶“刨湯”
那人
觀儺
舞龍
哭嫁
趕場
一代英豪的山祭
風雨扶陽城
潮砥之砥
跋
以“四力”之功著匠心之作
——讀林漢筠《黔地行記》
林漢筠西部掛職促東西部文化交流
收起全部↑
黔地行記 節選
入黔前,負責對接的同志拿出一張照片給我們看。這張以渾然天成的山水作依托的城市風景照片,亭、閣、草、木、水、光、人,交相輝映,彌漫著黔地特有的韻味。冥冥之中似曾相識的場景,難道這就是我不遠千里即將工作的地方?
從東莞出發,輾轉十幾個小時,當汽車緩緩地停下時,已是夜幕降臨時分。心心念念著那張照片,沒來得及跟接車的同志打招呼,就按圖索驥,走進了那幅“水彩畫”中。德江,就這樣以夜的方式擁抱了我。
小城,給人的**感覺,是一位靦腆的大家閨秀。不像我們東莞,夾雜著各地口音的人,行色匆匆奔向各個工廠企業、各家商鋪、各大寫字樓。這座不事張揚、優雅文靜的小城,在一天天走進她、熟悉她之后,一個又一個的驚喜顯露在其矜持背后。
“車行城市間,人在畫中游”,是我對德江的**感受。巍巍的大犀山、潺潺的玉溪河,像一幅水墨丹青,緩緩地舒展開來。無論是攜三兩好友走在城南新區的人民公園、玉龍湖、大犀山森林公園,還是奔跑在城北“產、景、城”一體的經濟開發區,都會感到蓬勃的朝氣和活力。
小城,去得*多的地方當是安化縣文廟。從縣委向北走不到300米,穿過小巷,一座木質瓦房、古典別致的四合院兀立在那里。**次見到“安化縣文廟”的字樣,有點愕然。湖南安化早就聞名海內外,“湖南人怎么會在這里修建文廟?”帶著疑惑,在踏入德江的第二天中午,一個人悄悄地走進了文廟,感受這方樂土厚重的文化底蘊。
早于春秋戰國時期,先輩們在這里荷鋤開墾,繁衍生息。它站在巴國南境之地,披上烊舸郡故地的彩衣,此地曾為思南宣慰司、思南府所轄。清光緒八年(1882),思南府屬安化縣治所從思南府附廓遷至大堡(今德江縣城)。民國三年(1914),改名德江縣,為縣名之始。在文廟里,可以觸摸著這座城市的過往,感受著古城的歷史。沒有紛擾的城市喧囂,沒有艷麗的燈紅酒綠,沒有躁動與飄浮,有的就是靜靜地傾聽,傾聽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未來。
城市之美在于水,何況是以水而名的德江?穿境而過的烏江,31條峽谷河流如同31個姐妹,手持彩練當空而舞,舞出了千姿百態的獨特景觀。我曾去過境內的“水世界”:大龍阡、小龍阡、福王洞等妙手巧造的溶洞,五彩繽紛的世界地質奇觀——洋山河。一次次置身其間,如夢如幻,不知是在天上還是在人間。
因為水,便有了小城龍的圖騰。經常有朋友談起德江的“龍”、元宵節“黃龍翻騰出人海,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炸龍”;六月六的“請龍滾水典龍身,得雨許下龍神愿”的“舞水龍”,已成為山寨的民族狂歡。而土家歌舞、薅草鑼鼓、擺手舞、花燈等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為城市人文著上了絢麗的色彩。可惜,我沒有機會參與其中,只能在朋友們的傳說中領略當地人文風采。
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儺戲。在穩坪鎮一家小院里,儺藝師用“文武兩式”演繹。張揚又不失神秘,夸張又不失寫實,粗獷又不失細膩,詼諧又不失莊重。后來,又在這里看了諸如“上刀山下火海”“開山紅”等“武式”表演,看得人驚心動魄。儺面具、神案、儺戲、儺技等等,這些大山賦予的文化瑰寶,作為奉獻給世界的獨特見面禮,經過千年演化轉變,已成為“中國戲劇活化石”。作為“文化使者”,我多次奔走于東莞與德江之間,意在將德江儺戲推向東莞,讓相距1200公里的莞德兩地,資源共享、文化共融、產業共興。
P2-3
黔地行記 作者簡介
林漢筠,六十年代末生于湖南邵陽一個鄉風淳樸的小山村,現居廣東東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文學創作二級,曾就讀于魯迅文學院第21屆高研班,東莞市第四屆簽約作家。有各類作品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文學》《詩刊》《文藝報》《中國作家》等報刊發表。已正式出版散文集《大雁高歌》(中國文聯出版社)《百年聽風》(云南大學出版社)、小說集《侵蝕的天空》(中國文史出版社)、詩歌集《手捧春天》(甘肅文化出版社)等多部,作品被國家圖書館收藏。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