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天人之際: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77936
- 條形碼:9787108077936 ; 978-7-108-07793-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天人之際: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 本書特色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是做歷史學者一個至高無上的理想。巫鴻教授在他的新著《天人之際: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中,試圖為中國藝術中*具特色的山水畫傳統找到其*初的起源與發展脈絡。西方也有自然山水,但他們叫風景,不同國家和民族有著自己對于自然世界的理解,中國的山水傳統究竟是什么?*初是被如何表現的?當表現中國人對于自然理解的山水圖像出現后,這些圖像又如何進而發展成為一個持續演進的系統?山水在中國從來不限于真實的山和水,而是有很強的哲學、精神、宇宙觀的意義,它往往是連接天地、溝通神人、涵括不同萬物的媒介。所以,這本書在面上是想要把山水藝術產生和早期發展狀況根據考古資料整理一下,骨子里則是希望往深處挖掘中國山水藝術傳統的根源,是巫鴻教授一部頗具雄心的作品。
天人之際: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 內容簡介
“山水”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植根極深、范圍極廣、極具特色的范疇,在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地理、建筑等多個領域都處于相當核心的位置。尤其宋元以來的山水畫,被公認為真正的藝術典范,代表了中國人對自然的理解與表達。但是,隨著考古工作在中國的長足發展,更多有關早期山水藝術的實例呈現在人們面前,器物紋飾、石刻壁畫圖像等等,都被納入學者的研究視野。 巫鴻教授在三聯書店出版的新書《天人之際: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聚焦以視覺形式表現的“山水”,以年代為序,藉由考古新發現,重新思索中國山水畫的起源和早期發展,勾勒“山水”作為一個藝術傳統從無到有的形成過程。
天人之際: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 目錄
天人之際:考古美術視野中的山水 作者簡介
巫 鴻 1987 年哈佛大學畢業后留校任教,1994 年獲終身教授職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學亞洲藝術教學,執“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講席。2002 年建立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兼任該校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2008 年被遴選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并獲美國大學藝術學會美術史教學特殊貢獻獎,2016 年獲選為英國牛津大學斯雷特講座教授,2018 年獲選為美國大學藝術學會杰出學者,2019 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美術館梅隆講座學者和哈佛大學榮譽藝術博士,并于2022年獲美國大學藝術學會藝術寫作杰出終身成就獎。 其著作包括對中國古代、現代藝術以及美術史理論和方法的多項研究,古代美術史方面的代表作有《武梁祠:中國古代畫像藝術的思想性》(1989)、《中國古代藝術與建筑中的“紀念碑性”》(1995)、《重屏:中國繪畫中的媒材與再現》(1996)、《黃泉下的美術:宏觀中國古代墓葬》(2010)、《廢墟的故事:中國美術和視覺文化中的“在場”與“缺席”》(2012)、《“空間”的美術史》(2018)、《中國繪畫中的“女性空間”》(2019)、《空間的敦煌》(2022)等。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