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不確定宣言:記憶地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1169120
- 條形碼:9787541169120 ; 978-7-5411-6912-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確定宣言:記憶地圖 本書特色
◎本卷為《不確定宣言》系列的第八卷,融合自傳、人物傳記和小說多種文學形式,講述不確定性的折磨與樂趣,是記憶深處幾乎被遺忘的另一種生活。
自傳:年輕的畫家帕雅克在婚后迎來了一個富有、熱衷于黑魔法,獨斷、專橫、多疑甚至作惡多端的岳父。家庭關系很快惡化,人人深陷痛苦,帕雅克甚至開始精心策劃一場變相的謀殺。
◆岳父永遠不會成為父親;女婿也不會成為兒子。因此,來一場古老的謀殺似乎是不可能的。那么,為什么不來一場變相的謀殺,通過暗示、看似無害的責備、精心策劃的誤解,溫水煮青蛙似的完成呢?
◆他不再有絲毫的恐懼。他大聲笑著說:“你想殺了我?但是,我可憐的朋友,我已經死了很久了!”
人物傳記:通過兩幅人物肖像,描繪人物內心難以抑制的掙扎與痛苦。
一幅是哲學家勒南,他正經歷一場重大的信仰危機。
◆他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中糾結:一種是理想主義,另一種是實用主義。對他來說,理想和現實似乎是不相容的,因為平庸在這個世界上隨處可見,如此粗暴,如此絕對,既成事實一個比一個庸俗。
◆勒南做出了決定。何等地解脫,但又多么令人心碎。
一幅是特立獨行的作家萊奧托,以辛辣坦率、不循規蹈矩著稱,在畫家筆下永垂不朽。
◆“像我這樣的人,從十六歲起就獨自過著精神和物質生活,我的事業(我討厭這個詞)自有其價值,我沒有向任何人要求任何東西,沒要求支持,沒要求推薦,沒要獎賞,沒要閑職,沒要榮譽,甚至沒要求我的作品——文章或書籍(那些沒能從我嘴里說出的話)——會得到什么報酬。”
◆埃米爾·孔帕爾為萊奧托畫了兩次肖像畫,并送給他一幅。萊奧托很快把它燒了,并小心翼翼地收回畫框:“終于擺脫了,可惜我不能燒了第二幅。”
小說:在阿爾卑斯山區,一位年輕的女牧民一夜之間離奇失蹤。作者邀請我們踏上一段穿越瑞士陰暗風景的旅程。
◆下樓時,我與一個非常瘦弱的梳著長長金色發辮的女孩打了個照面,她穿著工作服和過大的粗皮靴。她那雙淡藍色的憤怒的眼睛充滿敵意地盯著我。◎本卷為《不確定宣言》系列的第八卷,融合自傳、人物傳記和小說多種文學形式,講述不確定性的折磨與樂趣,是記憶深處幾乎被遺忘的另一種生活。
自傳:年輕的畫家帕雅克在婚后迎來了一個富有、熱衷于黑魔法,獨斷、專橫、多疑甚至作惡多端的岳父。家庭關系很快惡化,人人深陷痛苦,帕雅克甚至開始精心策劃一場變相的謀殺。
◆岳父永遠不會成為父親;女婿也不會成為兒子。因此,來一場古老的謀殺似乎是不可能的。那么,為什么不來一場變相的謀殺,通過暗示、看似無害的責備、精心策劃的誤解,溫水煮青蛙似的完成呢?
◆他不再有絲毫的恐懼。他大聲笑著說:“你想殺了我?但是,我可憐的朋友,我已經死了很久了!”
人物傳記:通過兩幅人物肖像,描繪人物內心難以抑制的掙扎與痛苦。
一幅是哲學家勒南,他正經歷一場重大的信仰危機。
◆他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中糾結:一種是理想主義,另一種是實用主義。對他來說,理想和現實似乎是不相容的,因為平庸在這個世界上隨處可見,如此粗暴,如此絕對,既成事實一個比一個庸俗。
◆勒南做出了決定。何等地解脫,但又多么令人心碎。
一幅是特立獨行的作家萊奧托,以辛辣坦率、不循規蹈矩著稱,在畫家筆下永垂不朽。
◆“像我這樣的人,從十六歲起就獨自過著精神和物質生活,我的事業(我討厭這個詞)自有其價值,我沒有向任何人要求任何東西,沒要求支持,沒要求推薦,沒要獎賞,沒要閑職,沒要榮譽,甚至沒要求我的作品——文章或書籍(那些沒能從我嘴里說出的話)——會得到什么報酬。”
◆埃米爾·孔帕爾為萊奧托畫了兩次肖像畫,并送給他一幅。萊奧托很快把它燒了,并小心翼翼地收回畫框:“終于擺脫了,可惜我不能燒了第二幅。”
小說:在阿爾卑斯山區,一位年輕的女牧民一夜之間離奇失蹤。作者邀請我們踏上一段穿越瑞士陰暗風景的旅程。
◆下樓時,我與一個非常瘦弱的梳著長長金色發辮的女孩打了個照面,她穿著工作服和過大的粗皮靴。她那雙淡藍色的憤怒的眼睛充滿敵意地盯著我。
◆我走的是回萊森的路。空氣濕潤,充滿酸腐味。突然,我聽到遠處的呼喊聲。我可以發誓,我聽到了一個女人或者一個孩子的呻吟。我停了一下,豎起耳朵聽了一會兒。
◎21世紀歐洲現代文學藝術現象級新作,九年九卷,鴻篇巨制,斬獲三項文學大獎。
九卷本《不確定宣言》,從2012年到2020年每年出版一本,連續九年,先后斬獲三大文學獎項。
◆2014年以第三卷獲法國美第奇散文獎
◆2019年以第七卷獲法國龔古爾傳記獎
◆2021年以全部九卷獲瑞士文學大獎
以多種材料、多種媒體、多種文體、多種風格打通文學、藝術,橫空出世,震撼歐洲文壇。
◎作者的一生之書,為心目中的知識分子、哲學家、藝術家、作家、詩人塑像,以碎片化的方式,喚回被抹去的歷史和對時間的戰斗。
尋訪本雅明、凡·高、戈比諾、艾米莉·迪金森、瑪利亞·茨維塔耶娃、保羅·萊奧托、歐內斯特·勒南、佩索阿的足跡,重建他們在歷史、文學、藝術、生活的形象。《不確定宣言》的醞釀可以追溯到費德里克·帕雅克10歲時的創作靈感,是作者畢生的集大成之作。
◎以歷史、情感、記憶、中國墨為材料,不拘門類,不限文體,創造集傳記、散文、小說、詩歌、繪畫于一體的全新圖文敘事。
帕雅克用中國水墨作畫,以散文化的語言寫作,繪畫與文字像兩種建筑材料,共同搭建起一個不確定的、開放性的神秘空間。在這個無限生長的空間里,帕雅克試圖抵制一個越來越屈服于現在、沒有過去的現代世界。
獲獎記錄
2014年美第奇散文獎
2019年龔古爾傳記獎
2021年瑞士文學大獎
不確定宣言:記憶地圖 內容簡介
年輕的畫家帕雅克在婚后迎來了一個富有、熱衷于黑魔法,獨斷、專橫、多疑甚至作惡多端的岳父。家庭關系很快惡化,人人深陷痛苦,甚至到了要出人命的地步。在阿爾卑斯山區,一位年輕的女牧民一夜之間離奇失蹤。通過這兩個故事,作者邀請我們踏上一段穿越瑞士陰暗風景的旅程。其間穿插了兩幅歷史人物肖像:一幅是作家萊奧托,在畫家馬蒂斯筆下永垂不朽;一幅是哲學家勒南,他正經歷一場重大的信仰危機。 《不確定宣言》第八卷融合了自傳、傳記和小說,講述的是不確定性的折磨與樂趣,是記憶深處幾乎被遺忘的另一種生活。
不確定宣言:記憶地圖 目錄
不確定宣言:記憶地圖 相關資料
在圖文結合這個領域,費德里克·帕雅克是個創造者嗎?是,他一直如此,已臻化境。 —— 《新觀察家》 你們去看吧,這真是妙不可言,幽默又打動人心。我們能感覺到,對于帕雅克來說,寫書,是個生死攸關的大事。 ——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 打動我的地方在于,這是思想和夢幻、冷酷與克制鍛造的合金,是對自我和對世界的思考、描述、評論。費德里克·帕雅克給出的,是思想的移動著的風景。 —— 《時間》雜志 我最常相贈的書是費德里克·帕雅克的《不確定宣言》。幾年前,我發現了《不確定宣言》系列,這套書的閱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跡,以至成為某種始終縈繞于腦際的念想。我買下了一整套并貪婪地讀起來、仿佛被鎖入與世隔絕的氣泡。我想與所愛之人分享的正是這種情感。如何描述《不確定宣言》?這部混雜著速寫、藝術家生平要素、私密日記的書與現世所有書籍截然不同。它既類似于游記、傳記小說,又近乎于文學遐思。這些獨一無二之書散發著詩意,還有不可思議的傷感與憂郁。我最愛哪幾本?獻給佩索阿(第9卷)、凡·高(第5卷)、瑪麗娜·茨維塔耶娃(第7卷)和萊奧托(第8卷)的那幾卷。與您料想中的不同,這部書既不是傳統傳記也不是文人學者們的研究大作。《不確定宣言》的寫作基于詳實的文獻資料,它能給您非常多的東西,但它的美并不在于此。它的力量源自作者獨到的視角一一作者以極為個性化、恣意灑脫且自由不羈的方式走向另一位藝術家。寫作的帕雅克既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圣徒傳記作者,他的《不確定宣言》拒絕一切觀念學說、一切確定性的同時,賦予懷疑與裂痕以無上特權。我贈予書的親友們都被它征服了:和我一樣,他們開始收集這個系列,將其作為禮物贈給他人;這些書的閱讀陪伴著他們度過無眠之夜。書中的那些詞句、那些鉛筆勾勒出的人臉和樹木、由火車車窗偶然警見的身影、日常轉瞬即逝的影像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當我們再抬起眼,我們會發現世界的美與荒延比任何時候都要明晰。 —— 萊拉·斯利馬尼,龔古爾文學獎得主 “有沒有哪本書,是你希望你在大學時就能讀到的?”費德里克·帕雅克的《不確定宣言》。 ——詩人藍藍 人的一生,是否能在不確定的未來中找到確定的自我存在?人的一生,是否能在動蕩的時代尋找到獨立的心靈?在跌宕起伏的上世紀三十年代,這些問題困擾著每個知識分子與追求存在意義的人。瓦爾特·本雅明的一生,試圖在冷酷的世界中思索文明的溫度,在落滿飄零人的世界中抓取一片能讓自己棲居的孤葉,他追逐哲思、愛情、自由,他最終以一次恐慌狀態下的自殺結束了自己的人生,宣告了對不確定的未來的失敗。但他留給我們的,卻是一條確然的靈魂之路。我們致敬《不確定宣言》,作者兼繪者費德里克·帕雅克用三卷本的篇幅講述了本雅明的人生歷程。他用最契合本雅明的方式打通了文學、傳記、藝術與歷史記憶之間的通道,用黑白相間的筆墨描繪了那個明暗交織的時代中光影錯亂的人們。它用簡練的形式勾勒了本雅明的一生,也運用視覺效果將讀者帶入和本雅明同樣的質問,向不確定的人生和未來給出自己的探索。 ——《不確定宣言1、2、3》出版后入選《新京報》 2021年度十大好書,并在年度閱讀盛典獲得致敬詞 感謝《新京報》和評獎委員會對我翻譯的《不確定宣言》的認可。《不確定宣言》是我對圖像作品或曰圖文作品的第一次翻譯嘗試。正如本書書名所用的“不確定”一詞那樣,我對這種形式的散文作品的把握也是不確定的,但這種“不確定性”也能讓一個譯者對最終出來的譯文有一種處理上的自由度。 費德里克·帕雅克的作品有圖有文,他的文字需要我翻譯,但他的圖畫不用翻譯,它就在那里。它在那里作引導,作啟發,讓人聯想,讓我在翻譯中不由自主地想在畫面背后找到文字所要表達的東西,而這也是作者兼畫家已經說出來的和可能還藏在文字后面要說而沒說的意思。這一探尋,是翻譯工作中令我開心的地方,也是最有挑戰性的地方。 書中人物本雅明的故事是好的,作者帕雅克的思索是好的,圖文并茂的圖書形式也是好的,但愿我的譯文能對得起這三個好。 ——《不確定宣言1、2、3》譯者余中先對《新京報》的答謝詞
不確定宣言:記憶地圖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費德里克·帕雅克(1955— ),瑞士、法國雙國籍,作家、畫家、電影制作人。他寫過小說和電影劇本,還編輯雜志并撰稿,出版了20多本著作。他以成名作《巨大的孤獨》(L'immense Solitude)獲得1999年的米歇爾·當丹獎,并由此確立集傳記、散文、詩歌、繪畫于一體的創作風格。此后他創作了《愛之傷》(Le Chagrin d'amour),描繪詩人阿波利奈爾。他從2012年起出版《不確定宣言》系列,2014年第三卷獲得美第奇散文獎,2019年第七卷獲得龔古爾傳記獎,2021年以全部九卷獲得瑞士文學大獎。 譯者簡介 晨楓,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法國語言文學專業畢業,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歷史與文明專業博士,長期從事文學翻譯與出版工作。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