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葛蘭西的灰燼 本書特色
帕索里尼是一位偉大詩人,一個世紀只會有那么兩三個偉大詩人。——意大利著名作家 莫拉維亞 1.帕索里尼成名詩作,讀懂帕索里尼不可繞過的一部作品。 2.“意大利仁惠之星騎士”勛章獲得者、知名意大利語翻譯家劉儒庭先生譯作,意大利文全本直譯。 3.帕索里尼文學觀的“宣言書”,他認為文學應服務于現實。
葛蘭西的灰燼 內容簡介
《葛蘭西的灰燼》是帕索里尼的成名詩作,于1957年結集出版,收錄了11首詩,這些詩大部分發表于1951年到1956年。時值意大利左翼文化處于極為微妙境地,這本極富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詩集問世并轟動一時,銷量空前巨大,引發評論界踴躍評論。當時意大利左右翼道德觀念對立嚴重,雙方抱著對這部作品的先驗看法,紛紛加入論戰。這部作品可以看作帕索里尼文學觀的“宣言書”,這是一種可使現實顯得更加豐滿的文學觀,幾年后帕索里尼將其描述為“讓人就事物發表意見”的文學觀。
葛蘭西的灰燼 目錄
葛蘭西的灰燼 作者簡介
皮耶爾·保羅·帕索里尼(1922—1975),1922年3月5日,帕索里尼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亞,他從青年時期開始寫詩,有時用意大利語,有時用弗留利方言。1942年,帕索里尼到母親故鄉弗留利的卡薩爾薩躲避戰亂,同年出版了第一部詩作《卡薩爾薩的詩歌》,1950年遷居羅馬。1955年發表了第一部小說《求生男孩》,同時進入電影圈。1960—1961年間他轉行做導演,制作了影片《乞丐》。1973年他開始在報刊撰稿正面剖析當代意大利種種緊迫而棘手的問題,這些文章后來分別編為《海盜文章》(1975)和《路德派教徒的信件》(1976)出版。1975年11月1日至2日夜間,帕索里尼在羅馬近郊奧斯蒂亞海濱被殺害。 劉儒庭,譯審,“意大利仁惠之星騎士”勛章獲得者,原中國意大利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曾任新華社羅馬分社首席記者。著有《永恒之城——羅馬》《了解意大利》,主編《西方七國知識辭典》中的《意大利卷》。譯作等身,譯有《開放的作品》《影子的門檻》《已故的帕斯卡爾》等,合譯《十日談》《聞香識女人》《安魂曲:帕索里尼傳》等,參譯《世界詩庫》《馬基雅維利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