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再分配還是承認?一個政治哲學交辨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7603
- 條形碼:9787208187603 ; 978-7-208-18760-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再分配還是承認?一個政治哲學交辨 本書特色
《再分配還是承認?》是“霍耐特選集”的第四種,是兩位著名批判理論學者阿克塞爾•霍耐特和南希•弗雷澤關于“承認”與“再分配”問題的對話。兩人達成一些共識:承認與再分配在新自由主義全球化時代都不可忽視;否認經濟主義,反對把承認還原到分配,而是需要構建一種總體性的資本主義社會批判理論。但是二人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霍耐特主張承認一元論,而弗雷澤主張承認和再分配二元論。在這一根本分歧的基礎上,兩人從道德哲學、社會理論、政治分析三個層面進行了論辯。這些問題的討論,有助于揭示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在文化方面的承認和經濟方面的再分配雙重的不平等,為社會批判提供新的視角,并為社會理論的突破提供新的啟示。
再分配還是承認?一個政治哲學交辨 內容簡介
本書是阿克塞爾•霍耐特和南希•弗雷澤關于“承認”與“再分配”問題的對話。1992年霍耐特出版《為承認而斗爭》一書,將“承認”概念作為其理論的核心。1996年弗雷澤在斯坦福大學“坦納講座”討論“身份政治時代的社會正義”問題時,批判了“承認”一元論,以此開啟了兩人的交辯。
弗雷澤認為 ,對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身份政治”問題,不應僅僅從“承認”的角度理解,還應該從“再分配”和潛在的“政治權利”角度理解。她認為,霍耐特將“承認”概念不適當地擴展了應用領域,從而掩飾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濟、政治問題。霍耐特認為“承認”能夠作為基本概念完成批判理論的使命:既要把握社會現實中的矛盾和斗爭,又要從規范性的角度指明社會變革的方向。他認為,弗雷澤的理論只是對現實中既存抗爭的理論總結,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與當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共謀的,并不足以反映資本主義社會的總體性矛盾。
兩人的交鋒實際上并不針鋒相對,都在借爭論闡明自己的觀點;裟吞卦谡撌鲋袠O為精當地梳理了整個批判理論發展史,并在其中為自己的承認理論定位。弗雷澤則進一步為從政治哲學角度把握現實問題澄清了理論立場。這樣的交辯雖然少了火藥味,但是表述更為全面系統,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批判理論傳統和當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問題。
再分配還是承認?一個政治哲學交辨 目錄
總序: 從直覺到理論
——我走向承認學說之路 _ i
導 論:再分配還是承認?
南希·弗雷澤 阿克塞爾·霍耐特 _1
**章 身份政治時代的社會正義:再分配、承認與參與
南希·弗雷澤 _5
第二章 作為承認的再分配:對南希·弗雷澤的回應
阿克塞爾·霍耐特 _97
第三章 被扭曲到面目全非的“承認”:對阿克塞爾·霍耐特的回答
南希·弗雷澤 _175
第四章 承認的要點:對反駁的反駁
阿克塞爾·霍耐特 _209
致 謝 _237
術語對照表 _239
人名對照表 _243
譯后記 _247
再分配還是承認?一個政治哲學交辨 作者簡介
阿克塞爾•霍耐特(Axel Honneth,1949—),德國社會哲學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三代”最重要的理論家。2001—2018年任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IFS)所長,現為紐約哥倫比亞大學人文教授。作為哈貝馬斯教席的繼任者(1996),主張人際間的相互承認為社會批判的規范之源 ,并以此為基礎構建了批判性的正義理論體系,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重要影響。主要著作有《為承認而斗爭》《自由的權利》《理性的病理學》《正義的他者》等。
南希•弗雷澤(Nancy Fraser,1947—)
美國新學院哲學與政治學系教授,當代著名政治哲學家。研究領域涉及批判理論、當代身份政治、女性主義理論等,對社會正義問題有廣泛深入的思考。主要著作有《正義的尺度》《正義的中斷》《再分配還是承認?》《食人資本主義》等。
陳曉旭,英國劍橋大學博士,武漢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政治哲學,出版過幾篇相關論文,今后會致力于從本心角度重審人作為主體的意義以及由此帶來的倫理和政治意涵。
周凱,中山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讀博士,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系聯合培養,主要從事實踐哲學、當代政治哲學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