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法原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8374
- 條形碼:9787100228374 ; 978-7-100-22837-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印度法原論 本書特色
以比較法作為方法,對我南域鄰國的一次再訪問誠如本書前言所說,印度文明是公認的*重要的古代文明之一,其傳統法律被穗積陳重列為世界“五大法族”之一。然而,我國對這個重要鄰邦(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的法律文明卻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說還陷在“東方主義”的窠臼之中。翻看近代以來論及此主題的出版物,不光數量極少,且偏重實用技術,不少作品又頗有年月,在內容更新上遠遠落后于對印度其他領域的研究。本書選取“古、今、中”三個視角,讀后可令人對整個印度法律文明的過去、現在及其與我們中華的聯系有高屋建瓴的認識,可謂是一次填補本領域空白的可貴嘗試。
印度法原論 內容簡介
本書正文分為3編28章。**編和第二編分別論述傳統和現代印度法的理念和制度,第三編論述來自印度的佛教對傳統中國法律思想和制度的影響。**編的內容涉及《摩奴法論》的主要內容和影響、傳統印度法的多元特征和獨特路徑、阿育王時期達摩治國的法文化、《薄伽梵歌》的平等觀、傳統印度刑法和婚姻家庭法的主要內容,以及傳統印度的村社司法組織及其現代影響。第二編內容包括印度殖民地時期的法律變革、印度立憲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變遷、印度的司法能動主義與人權保障、印度刑法和婚姻家庭法的現代化、印度合同法的主要制度、印度藥品專利法的特色、印度對傳統醫藥知識的法律保護、全球化背景下印度知識產權法的戰略選擇、印度公司法制度的演進、印度環境保護法中的司法治理、印度的法學教育以及律師制度。第三編內容涉及中國古代“訟師惡報”的話語模式、東晉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的佛教正法觀與中國禮法觀的沖突、武周皇權合法化的佛教理由,以及佛教與儒家孝親觀念的沖突。
印度法原論 目錄
導論 印度、印度法與傳統印度法的主要特征
一、 基本概念的理解與界定
二、 法律演進與印度法歷史分期
三、 傳統印度法的研究:歷史與現狀
四、 傳統印度法的主要特征
**編 傳統印度法
**章 法律與宗教——印度教法是傳統印度法的核心
一、 達摩的意蘊
二、 達摩的淵源
三、 達摩與王令、習慣法
四、 印度教法占據核心地位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摩奴法論》的歷史背景、主要內容與重要影響
一、 《摩奴法論》產生的背景
二、 《摩奴法論》的主要內容
三、 《摩奴法論》的源流及其影響
第三章 傳統印度法的多元特征
一、 傳統印度法的統一性機制
二、 傳統印度法的多元性及其具體表現
三、 傳統印度法多元的主要原因
四、 關于傳統印度法多元的爭論與評價
第四章 傳統印度法停滯不變嗎?
一、 傳統印度法的保守性
二、 梅因關于傳統印度法判斷的得與失
三、 古代印度社會形態與傳統印度法
四、 法律史研究范式的反思
第五章 達摩治國——阿育王與印度佛教法文化
一、 阿育王石刻中的“達摩”
二、 達摩治國的思想來源
三、 達摩治國與現代印度法
第六章 《薄伽梵歌》的平等觀
一、 《薄伽梵歌》故事與歷史背景
二、 《薄伽梵歌》義理中的平等觀
三、 《薄伽梵歌》平等觀的現代轉化
第七章 刑杖與贖罪——傳統印度刑法的雙重運作
一、 傳統印度刑法的界定、形成與體系
二、 國王之法:關于犯罪與刑罰的體系
三、 贖罪之法:關于罪孽與贖罪的體系
四、 傳統印度刑法的雙重運作:秩序、權威與種姓
第八章 傳統印度婚姻家庭法
一、 傳統印度婚姻法
二、 傳統印度家庭財產法與繼承制度
三、 傳統印度嫁妝、童婚與薩蒂制度
四、 傳統印度婚姻家庭法的根源
五、 傳統印度婚姻家庭法的反思
第九章 傳統印度村社司法中的潘查亞特及其現代影響
一、 古代印度的村社及其與國家的關系
二、 家庭、種姓與潘查亞特:村社內部權力的多重結構
三、 潘查亞特與村社司法
四、 從司法潘查亞特到鄉村法庭:潘查亞特的現代影響
五、 結語
第二編 近現代印度法
第十章 印度殖民時期的法律變革——以英國法在印度的移植為視角
一、 司法管轄權的設立與統合
二、 司法過程中的法律移植
三、 立法過程中的法律移植
四、 法律職業群體與法律教育的發展
五、 總結與反思:“傳統—現代觀”與“多元文化觀”
第十一章 建設一個怎樣的新印度? ——印度立憲憲法觀辨析
一、 甘地與《印度自治》
二、 尼赫魯與《印度的發現》
三、 安培德卡爾論種姓、平等與憲法
四、 憲法的邏輯解釋與憲法觀
第十二章 印度憲法的原意、結構與變遷
一、 印度憲法的制定:雙重使命與國家制度
二、 印度*高法院的誕生
三、 印度憲法原意:一種結構解釋
四、 印度憲法的變遷:土地改革與憲法修正案的合憲性審查
第十三章 司法能動主義與人權保障的印度故事
一、 印度司法制度與人權保障的憲法基礎
二、 印度司法組織與司法能動主義的政治基礎
三、 印度的司法程序與公益訴訟
四、 印度的司法能動主義與社會經濟權利保障
五、 總結與啟示
第十四章 印度刑法現代化——以《印度刑法典》為線索
一、 問題提出:印度刑法如何現代化?
二、 刑法典的歷史背景
三、 刑法典的起草與實施過程
四、 刑法典的內容、形式與特征
五、 刑法典的修訂與印度刑法發展
六、 印度刑法現代化之特點
第十五章 印度合同法的主要原則與基本制度
一、 印度古代法律中的合同法
二、 印度移植英國合同法
三、 《印度合同法》是普通法系的成文法
四、 印度當代合同法主要內容
五、 結語
第十六章 傳統印度婚姻家庭法的現代變革
一、 印度婚姻法的現代變革
二、 印度家庭財產法的現代改革
三、 嫁妝的現代變異與法律變革
四、 童婚制度的現代改革
五、 薩蒂制度的現代變革
六、 傳統印度婚姻家庭法的現代變革:回顧與反思
第十七章 “我不是藥神”——印度藥品專利的司法原則及其社會背景
一、 作為世界藥房的印度
二、 由梵賦生命觀到藥品可及性制度安排
三、 受布施傳統影響的專利非自愿許可
四、 追求節儉創新與反對專利常青
五、 印度仿制藥的“神話”能否延續?
第十八章 印度傳統醫藥知識的保護——以阿育吠陀為樣本
一、 傳統醫藥知識保護的演進歷程
二、 傳統醫藥知識保護的困境
三、 印度保護阿育吠陀的行動及反思
四、 印度傳統醫藥知識保護對中醫藥的啟示
五、 結語
第十九章 全球化的籠中之鳥——探尋印度知識產權謎題
一、 印度知識產權之謎與諸種解釋范式
二、 貿易自由、知識產權與人權:圍繞全球網絡的博弈
三、 國家自主性、世界社會與民主憲制體制
四、 全球化的總交易模式與印度知識產權的啟示
第二十章 印度公司法的歷史演進——從殖民地遺產到本土化法律
一、 印度公司法律制度的發展歷史及其演進
二、 印度公司治理的現行法律構架
三、 印度公司治理現行若干典型制度評析
第二十一章 印度環境問題的司法治理
一、 印度環境法治的困境
二、 印度環境公益訴訟的產生
三、 環境運動與司法治理的限度
四、 余論
第二十二章 印度的法學教育及其監管
一、 印度法學教育的現狀
二、 印度法學教育監管的橫向分權立法與縱向政策實驗
三、 印度法學教育監管的歷史脈絡與運行邏輯
四、 印度法學教育的主要特點與未來方向
五、 結語
第二十三章 印度律師的自治轉型
一、 印度獨立前后律師制度的承繼與轉型
二、 印度《律師法》確立的行業自治制度及其運行
三、 印度律師行業結構與全球化沖擊
第三編 余論:佛教法文化在中國
第二十四章 論佛教對中國傳統法律思想的影響
一、 佛教的平等觀與中國傳統忠孝倫理的沖突及其修正
二、 佛教的罪觀念及其影響
三、 佛教的處罰觀與刑罰觀及其影響
四、 佛教的無訟觀念及其影響
五、 結語
第二十五章 “訟師惡報”話語模式的力量及其復合功能
一、 訟師與惡報的話語關聯:宋元明清不同類型文本中的一種敘事傳統
二、 “訟師惡報”故事中的報應類型與話語結構
三、 “訟師惡報”話語模式的復合功能
四、 結語
第二十六章 正法與禮法——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對佛教法文化的移植
一、 一場正法與禮法之爭
二、 桓玄對慧遠:權臣與高僧的對話
三、 正法與禮法:殊途同歸?
四、 再訪政教觀
第二十七章 菩薩轉輪王——武周皇權合法化的佛教理由
一、 學術史梳理與問題所在
二、 《大云經神皇授記義疏》:即以女身當王國土
三、 《顯授不退轉菩薩記》:五位之中當得二位
四、 連續抑或斷裂:《義疏》與《菩薩記》的異同辨析
五、 結語
第二十八章 “僧道拜父母”律研究——關于儒釋孝親論爭的制度定型與發展
一、 僧道拜父母入律前
二、 制度定型:僧道拜父母入律
三、 制度發展:“僧道拜父母”律中的服制規定
四、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專業術語梵漢譯名對照表
后記
展開全部
印度法原論 作者簡介
高鴻鈞,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會長,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副會長。著有《現代法治的出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新編外國法制史》(上、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全球視野的比較法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等。 魯楠,清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中國法學會比較法研究會理事,全國外國法制史學會常務理事。著有《全球化視野下的法律與發展》(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參與撰寫《新編外國法制史》(上、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新編西方法律思想史》(上、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英美法原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