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史與自然科學方法:生物、氣候與歷史學的未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27605
- 條形碼:9787522827605 ; 978-7-5228-2760-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羅馬史與自然科學方法:生物、氣候與歷史學的未來 本書特色
看尖端科學如何更全面地展現羅馬和古代社會的面貌
這本跨學科著作匯集了*新的科學方法,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羅馬和古代世界的歷史。沒有第二本這樣杰出的書了。
——克里斯蒂娜·基爾格羅夫,西佛羅里達大學
這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該書由在各自領域領頭的學者撰寫,介紹了自然和人類檔案的整合如何改變整個歷史事業。我強烈推薦所有歷史學者閱讀這本重要著作。
——J. G. 曼寧,《*后的法老》作者
古羅馬史與自然科學方法:生物、氣候與歷史學的未來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從氣候學、動物學、植物學、骨骼學等自然科學學科考察古羅馬歷史的論文集,斯坦福大學歷史學教授瓦爾特·沙伊德爾匯集了處于領域前沿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和遺傳學家的七篇論文,其研究成果有助于重建古羅馬世界的生活。他們討論了氣候變化及其對古羅馬史的影響;以豐富的人類骨骼材料記錄構建了一個生物檔案庫,其中保存了有關健康、營養、疾病、工作等重要信息;展示了如何將古代 DNA 用于追蹤傳染病的擴散,以及牲畜和農作物隨人的傳播。
古羅馬史與自然科學方法:生物、氣候與歷史學的未來 目錄
地圖與圖表/ⅱ作者簡介/ⅹi致謝/ⅹⅴⅱ導論(瓦爾特·沙伊德爾)/1**篇 古羅馬氣候的重建(凱爾·哈珀、邁克爾·麥考密克)/15第二篇 考古植物學:人類與植物互動的考古學(瑪麗克·范德維恩)/71第三篇 動物考古學:根據考古動物遺骸重建自然與文化環境(邁克爾·麥金農)/125第四篇 骨骼、牙齒與歷史(亞歷山德拉·斯佩爾杜蒂、盧卡·邦迪奧利、奧利弗·E.克雷格、特蕾西·普勞斯、彼得·加恩西)/163第五篇 人類的發育和身高(麗貝卡·高蘭、勞倫·沃爾瑟)/226第六篇 古代DNA(諾琳·圖羅斯、邁克爾·G.坎帕納)/265第七篇 現代DNA與古代地中海地區(羅伊·J.金、彼得·A.昂德希爾)/290索引/324地圖與圖表地圖地圖1西地中海地區/ⅶ地圖2東地中海地區/ⅷ地圖3歐洲西北部/ⅸ圖圖1.1以碳-14測定的太陽總輻照度/26圖1.2以鈹-10測定的太陽總輻照度/27圖1.3火山硫酸鹽,格陵蘭冰蓋第二計劃/28圖1.4全球火山作用力估值/29圖1.5重大火山事件,冰芯與樹木年輪/30圖1.6氣溫異常/31圖1.7法國東北部、德國東北部和東南部的降水總量/34圖1.8氣溫異常(對比1961~1990年)/35圖1.9根據施潘納格爾洞穴氧同位素比值的氣溫重建/37圖1.10索福拉爾洞穴的碳同位素比值/41圖1.11地中海地區水文變化的復雜性(公元前50年至公元600年)/44圖4.1韋利亞海港(公元1~2世紀,樣本量297)和伊索拉薩克拉(公元1~3世紀,樣本量526)的死亡年齡的分布范圍/173圖4.2韋利亞的全年齡周期的生存趨勢遵循理論模型,而伊索拉薩克拉未遵循。灰色陰影顯示出生時平均預期壽命的不同水平,從20歲(*淺的顏色)到80歲(*深的顏色)/174圖4.3赫庫蘭尼姆遺址中按照性別和死亡年齡劃分的空間分布/176圖4.4來自韋利亞的成年人樣本中氮和碳同位素增量值與篩狀眶的發生未呈現顯著的相關性(公元1~2世紀,樣本量74)/181圖4.5來自韋利亞的成年人樣本中氮和碳同位素增量值與彌漫性原發性骨質增生的發生呈現正相關性(公元1~2世紀,樣本量85)/181圖4.6骨表征水平的降低會影響骨關節炎的發生率,在不同關節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例如,在100%完整關節的情況下,髖關節的患病率高于膝關節;而在70%完整關節時,結果卻相反/184圖4.7韋利亞第70號個體的股骨骨干皮質厚度(左上,右股骨),與一個參考集合(左下)數據的對比。這一異常的皮質模式可以解釋為右脛骨上存在已愈合的骨折/188圖5.1英格蘭的羅馬人群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群之間股骨長度的比較/238圖5.2根據一組羅馬裔不列顛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骨骼樣本的牙齒年齡推算的股骨長度。羅馬裔不列顛人的趨勢線(短橫線)低于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趨勢線(點虛線)/246圖5.3頸椎的椎體高度。X軸為牙齒年齡(以年為單位),Y軸為椎體高度(以毫米為單位)。科奇雷恩和菲尤斯頓是兩處后中世紀遺址/248圖6.1聚合酶鏈式反應示意圖。通過熱變性、短寡核苷酸引物退火和耐熱DNA聚合酶引物延伸的重復循環,DNA分子進行復制/2707.1主要單倍群關系的Y染色體基因樹形圖,以及在幾千日歷年中的時代估算,它們根據的是為具有全球代表性的個體約1000萬個核苷酸堿基重新測序時檢測到的單核苷酸替換。分支長度與每個分支上發現的單堿基替換突變的數目成正比。本圖是卡明等人在2015年和波茲尼克等人在2016年所發布信息的簡化改編/304表表1.1阿爾卑斯山冰川的物理特征/32表1.2洞穴堆積系列/38表1.3湖泊記錄/42表4.1基于放射性碳示蹤實驗的股骨膠原形成的近似時間/195表5.1特羅特和格萊塞開發的根據股骨估算身高的回歸公式/232表5.2使用解剖學方法、一系列常用回歸技術和一種新開發的具有人群特異性的回歸方法,根據羅馬裔不列顛人的骨骼計算出的身高/235表5.3來自英格蘭南部和東部的羅馬裔不列顛人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墓地的股骨平均長度的比較/239
展開全部
古羅馬史與自然科學方法:生物、氣候與歷史學的未來 作者簡介
瓦爾特·沙伊德爾,生于奧地利,目前在斯坦福大學教授古代歷史,主要研究領域是古代歷史和經濟史、前現代歷史人口學,以及世界史比較和跨學科研究方法。祁長保,自由譯者,畢業于國際關系學院。已出版譯作有《蒼白的騎士:西班牙流感如何改變了世界》《黑斯巴達克斯:海地國父杜桑·盧維杜爾傳》《新遷移:人口與資源的全球流動浪潮》《金錢的秘密:關于債務、財富、幸福、貪婪和慈善的永恒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