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金融安全背景下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的同群效應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94343
- 條形碼:9787509694343 ; 978-7-5096-9434-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金融安全背景下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的同群效應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沿著“理論研究→實證研究→對策研究”的基本邏輯思路,形成了系統的研究框架。首先,在界定核心概念、歸納制度背景、總結已有文獻和借鑒相關經典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存在性→作用機制→經濟后果”的理論分析框架。其次,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工具變量法、PSM-DID、安慰劑檢驗等方法,證實了在共同分析師聯結下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存在顯著的同群效應,并且檢驗了信息和競爭兩類作用機制,其中,信息機制分為了共同分析師聯結的信息機制和一般化信息機制,競爭機制分為了共同分析師聯結的競爭機制和行業層面的競爭機制。與此同時,檢驗了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對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績效和風險的經濟影響。*后,總結全書研究結論,并在此基礎上從非金融企業、證券分析師和政府部門的角度提出對策建議,進而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理論證據和實踐指導。
金融安全背景下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的同群效應研究 目錄
1.1 研究背景與問題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問題的提出
1.2 選題價值與研究意義
1.2.1 學術價值與研究意義
1.2.2 實踐價值與研究意義
1.3 研究目標與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標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與研究數據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數據
1.5 可能的創新之處
第2章 概念界定、制度背景與文獻綜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非金融企業
2.1.2 共同分析師跟蹤
2.1.3 影子銀行化的同群效應
2.2 制度背景
2.2.1 中國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的產生與發展
2.2.2 中國影子銀行的監管制度
2.3 相關文獻梳理與述評
2.3.1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的相關研究
2.3.2 同群效應的相關研究
2.3.3 共同分析師聯結與同群效應的相關研究
2.3.4 文獻述評
第3章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理論分析
3.1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存在性分析
3.1.1 非金融企業學習和模仿同群企業影子銀行化的原因
3.1.2 以共同分析師聯結為表現形式研究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優勢
3.1.3 共同分析師聯結下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存在性
3.2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信息機制分析
3.2.1 共同分析師聯結的信息機制:非正式信息渠道
3.2.2 一般化信息機制:正式信息渠道
3.3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競爭機制分析
3.3.1 共同分析師聯結的競爭機制:業績評價的競爭
3.3.2 行業層面的競爭機制:行業地位的競爭
3.4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經濟后果分析
3.4.1 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3.4.2 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對企業風險的影響
第4章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存在性檢驗
4.1 引言
4.2 研究設計
4.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4.2.2 變量定義與模型設計
4.3 實證結果與分析
4.3.1 描述性統計、相關性分析與組間系數差異檢驗
4.3.2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存在性檢驗結果
4.4 內生性問題
4.4.1 工具變量法
4.4.2 t 1期被解釋變量
4.4.3 傾向得分匹配的雙重差分法
4.4.4 Heckman兩步法
4.4.5 安慰劑檢驗
4.5 穩健性檢驗
4.5.1 改變影子銀行化的度量方式
4.5.2 改變同群效應的計算方法
4.5.3 加入沒有共同分析師的企業樣本
4.5.4 控制情景效應的影響
4.5.5 排除宏觀和外在因素的影響
4.5.6 排除競爭性解釋
4.5.7 子樣本回歸
4.6 本章小結
第5章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信息機制檢驗
5.1 引言
5.2 研究設計
5.2.1 祥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5.2.2 變量定義與模型設計
5.3 實證結果與分析
5.3.1 描述性統計
5.3.2 共同分析師聯結的信息機制檢驗
5.3.3 一般化信息機制檢驗
5.3.4 兩類信息機制的傾向性檢驗
5.4 進一步分析與穩健性檢驗
5.4.1 共同分析師信息傳遞質量對信息機制的影響
5.4.2 企業規模對信息機制的影響
5.4.3 環境不確定性對信息機制的影響
5.4.4 穩健性檢驗
5.5 本章小結
第6章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競爭機制檢驗
6.1 引言
6.2 研究設計
6.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6.2.2 變量定義與模型設計
6.3 實證結果與分析
6.3.1 描述性統計
6.3.2 共同分析師聯結的競爭機制檢驗
6.3.3 行業層面的競爭機制檢驗
6.3.4 兩類競爭機制的傾向性檢驗
6.4 進一步分析與穩健性檢驗
6.4.1 共同分析師跟蹤期限對競爭機制的影響
6.4.2 產權性質對競爭機制的影響
6.4.3 產品市場競爭激烈程度對競爭機制的影響
6.4.4 信息機制與競爭機制的傾向性檢驗
6.4.5 穩健性檢驗
6.5 本章小結
第7章 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的經濟后果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設計
7.2.1 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7.2.2 變量定義與模型設計
7.3 實證結果與分析
7.3.1 描述性統計
7.3.2 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對企業績效影響的回歸結果
7.3.3 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回歸結果
7.4 進一步分析與穩健性檢驗
7.4.1 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是否會放大不良經濟后果:對行業的考察
7.4.2 外部監督對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經濟后果的調節
7.4.3 內部治理對影子銀行化同群效應經濟后果的調節
7.4.4 穩健性檢驗
7.5 本章小結
第8章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8.1 研究結論
8.2 對策建議
8.3 研究局限與展望
參考文獻
金融安全背景下非金融企業影子銀行化的同群效應研究 作者簡介
劉婷婷,1993年生,經濟學博士,重慶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2022年畢業于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司金融、金融風險、數字經濟、國際貿易、資產評估。主持省部級、橫向及校級科研項目4項,主研國家社科基金、國家自科基金等各類縱向和橫向課題10余項。在《會計研究》《中國會計評論》《改革》《財經科學》《金融經濟學研究》《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