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1444712
- 條形碼:9787551444712 ; 978-7-5514-447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內容簡介
對于物而言,壓根就沒有什么風景;對于人而言,萬物皆可成為風景。其實有無風景并不重要,關鍵在于能否敞開那扇看得見風景的窗戶。
本書分為“大家說”“現場即風景——來自實在的虛構”“觀念與文獻”“媒介性——材料與技術的探索”等專輯。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前言
世上到底是先有雞還 是先有雞蛋這個問題,曾 困住過很多人。但如果以 納爾遜·古德曼的思維方 式破解這個問題,或許也 沒那么難。當然是先有了 “雞”這個概念,才會衍生 出“雞蛋”的概念,在“雞” 這個概念出現之前,即便 世上已經有了這種生物, 它也不是“雞”,更不會有 什么“雞蛋”。同樣的道理 ,在“風景”這個概念出現 之前,世上也只有“土地” 而沒有所謂“風景”。而當 “風景”的邊界不斷拓展, 則又為“地形”所吸納,成 為召喚我們持續思考人與 其處境之間關系的媒介。 這就是人的認知與有關“ 風景”概念的持續遭遇— —從自然風景到社會風景 、新地志、人造風景、數 字風景,以及虛擬現實( VR)和增強現實(AR) ,等等。而“風景”成為“ 風景攝影”,則始于與技 術的遭遇。就如喬納森· 克拉里在《觀察者的技術 》中所做的分析,技術給 觀察者提供了新的位置, 從而塑造了“現代性”的感 官經驗。技術改□了人觀 看“風景”的方式,同時也 生成了新的視覺語言,這 就不可避免地與已有的圖 式發生了遭遇,攝影“分 離派”因此產生,攝影語 言開始從繪畫圖式中出走 ,逐步形成了具有其媒介 自身特質的系統。及至 1970年代,攝影又遭遇 了當代藝術,與行為藝術 、觀念藝術、大地藝術等 多種形式發生了廣泛連接 …… 從土地到成為風景, 成為社會風景,直至成為 無所不在的風景,風景的 概念在不斷地拓展之中。 這是一個對風景的認知過 程,屬于認知圖像 (perceptual image,以 下簡稱為PI)的流□。從 風景畫到風景攝影,技術 所直接改□的是制作圖像 (manufactured image, 以下簡稱為MI),但同 時也間接地改□了認知圖 像(PI)以及我們對圖像 的觀看方式——圖像觀察 (imageperception,以下 簡稱為IP)。是把風景看 作外在于我們“此在”的飛 地——物理世界客觀實體 的集合,對立于主體而先 在的審美對象,抑或逃離 喧囂的世外桃園,還是把 風景作為此在世界中與我 們相鄰相連并與之互動共 生的存在?這是風景攝影 流□中的一個關鍵點。 有關影像的技術,也 并不是恒定的。暫不論從 銀版到濕版到干版膠片, 因為無論使用哪種工藝, *終得到的仍是作為物的 底片或照片。而數字影像 就不同了,數字影像是“ 幽靈”,可以附體在不同 媒介上,或現身于各類屏 幕之中。數字技術不再僅 是一種“第三持存”,它讓 現實本身也成為了漂移在 數字海洋之上的一塊浮冰 。就如我們永遠也無法認 知“物自體”一樣,我們同 樣不能洞悉數字的“黑箱” 。 環顧物理世界的風景 ,我們看到的是物體的表 面;凝視觀念世界的風景 ,我們看到的是特定環境 中表面背后之不可見;而 數字風景所呈現的表象, 雖然看上去仍是風景,卻 猶如無物之陣,不再是物 理的世界,而是數據的海 洋。與當年攝影術出現之 時所引發的惶恐與論爭類 似——當年,人們熱議的 話題是:不經“手活”而由 機器生成的影像,能算藝 術嗎?繪畫會不會死亡? 而今天,面對日益強大的 AI,人們的困擾則轉換為 :當數字虛擬影像真假莫 辨時,我們該如何獲得真 實?當機器生成的影像比 我們拍攝的影像更具創意 時,藝術家還能做些什么 ?針對**個問題,哲學 家大衛·查爾默斯(David Chalmers)認為“每個虛 擬世界都是一個新的現實 ”,并把這句話作為書的 副標題。或許換一個角度 來看這個問題更有趣,我 們所看到的物理世界,只 有5%來自通過視網膜輸 入的外界信息,丘腦輸入 的40%實際上來自大腦的 皮層(其他來自體內荷爾 蒙信息)。而虛擬世界與 物理世界的不同,對于我 們的觀看來說,就是那僅 占5%的外界信息。換言 之,我們的思考,不應僅 停留在對虛擬世界的質疑 ,更該反觀我們以往信以 為真的視覺經驗。而這其 實也是有關第二個問題的 啟示:需要捍衛的不是物 理世界的“原貌”,而是我 們各自獨特的生命體驗如 何不被數據化?這才是今 天的藝術家成其為藝術家 的藝術。對于物而言,壓 根就沒有什么風景;對于 人而言,萬物皆可成為風 景。其實有無風景并不重 要,關鍵在于能否敞開那 扇看得見風景的窗戶。
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目錄
安德烈·胡耶·另一個世界的浮現
朱銳·人工智能藝術
藏策·藝術理論的“認知轉向”
山水的流轉——東方圖式的記憶與重構
郎靜山·春樹奇峰
姚璐·遮蔽與重構
洪磊·對話傳統,以及自我精神的探險
邵文歡·1:85000
塔可·詩山河考
楊泳梁·人造仙境Ⅱ
現場即風景——來自實在的虛構
邵度·抉發日常的詩意
駱丹·無人之境
木格·塵
曾力·空間生產考察報告·北京
張克純·山水之間
丘·內視與外觀
渠巖·財富空間
何崇岳·終點
觀念與文獻
馬六明·為無名山增高一米
顏長江肖萱安·歸山
明信片系列/風光·胡介鳴
互聯網寫生·李舜
有關《外交公寓》和《(外交公寓)室內外》·王友身
時間·鏡像·記憶·秦偉
某年某月某日·黎朗
有形之光·王寧德
觸及真相的渴望·計洲
八個房間·蔡東東
百拆圖·王勁松
A貨·高巖
北京時間2023年×月×日上午×點×分·李海兵
-X分3分鐘的天空
媒介性——材料與技術的探索
三種道路·駱伯年
新山水·敖國興
幽暗之愛·蔣鵬奕
赤·壁·張蘭坡
無始無終·繆曉春
身體圖景·畢振宇
生命之河·楊千
鑄浪為山·湯南南
人間、空間、時間和人·任冬生
再造視界·賈鵬森
異次元來信·王興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