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應用物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670690
- 條形碼:9787560670690 ; 978-7-5606-7069-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應用物理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紡織類高校服裝設計和工業設計專業的特點,以熱學、靜電學和顏色光學為主要內容,對紡織材料及其制成品在加工和后處理過程中所涉及的保暖、隔熱、靜電危害、靜電防護、外觀視覺效果等的內在原理進行了較為全面的闡述。
本書分為三篇,**篇為熱學基礎,包括溫度、氣體動理論、熱力學**定律和熱量傳遞;第二篇為靜電防護技術理論與靜電應用技術,包括靜電起電理論、紡織靜電的危害及防護、靜電應用技術和靜電的測量;第三篇為輻射度學、光度學和色度學基礎,包括輻射度學與光度學基礎、熱輻射的基本定律和色度學基礎。
本書可以作為紡織類高等學校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相關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和閱讀。
應用物理 目錄
**篇 熱學基礎
第1章 溫度 12
1.1 熱學基本概念 12
1.1.1 系統與外界 12
1.1.2 平衡態與狀態參量 13
1.1.3 系統與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 14
1.2 熱力學第零定律 14
1.2.1 基本概念 14
1.2.2 熱力學第零定律和溫度的定義 15
1.3 溫標 16
1.3.1 經驗溫標 16
1.3.2 理想氣體溫標和熱力學溫標 16
1.3.3 各種溫度間的換算關系 17
1.4 實用溫度計 18
1.4.1 熱膨脹式溫度計 18
1.4.2 電阻溫度計 18
1.4.3 熱電偶溫度計 19
思考題與習題一 19
第2章 氣體動理論 21
2.1 宏觀狀態和微觀狀態 21
2.1.1 分子運動論的基本觀點 21
2.1.2 微觀狀態與微觀量 22
2.2 理想氣體的壓強 24
2.2.1 理想氣體分子模型 24
2.2.2 理想氣體的壓強公式 25
2.3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和溫度公式 27
2.3.1 理想氣體的狀態方程 27
2.3.2 理想氣體的溫度公式 27
2.3.3 方均根速率 28
2.4 能量均分和理想氣體的內能 29
2.4.1 氣體分子的自由度 29
2.4.2 能量均分定理 30
2.4.3 理想氣體的內能 30
思考題與習題二 32
第3章 熱力學**定律 34
3.1 功和熱量 34
3.1.1 熱力學過程 34
3.1.2 氣體系統做功的表達式 35
3.1.3 熱量 35
3.2 熱力學**定律及其應用 36
3.2.1 熱力學**定律 36
3.2.2 熱力學**定律的應用 36
思考題與習題三 42
第4章 熱量傳遞 45
4.1 熱量傳遞的三種基本方式 45
4.1.1 熱傳導 45
4.1.2 熱對流 47
4.1.3 熱輻射 47
4.2 傳熱過程和傳熱系數 50
4.2.1 傳熱過程 50
4.2.2 傳熱系數 50
4.3 熱阻 52
4.4 服裝壁面的導熱 54
4.4.1 平壁的導熱 54
4.4.2 圓筒壁的導熱 56
思考題與習題四 57
第二篇 靜電防護技術理論與靜電應用技術
第5章 靜電起電理論 60
5.1 金屬之間的接觸起電 60
5.1.1 金屬之間的接觸 60
5.1.2 接觸電勢差的產生與計算 61
5.2 金屬與電介質的接觸起電 64
5.2.1 電介質等效功函數和離子偶電層 64
5.2.2 接觸起電量的計算 65
5.3 介質與介質的接觸起電 66
5.3.1 接觸起電量的計算 66
5.3.2 介質材料的靜電起電序列 68
5.4 影響固體接觸起電的因素 70
5.4.1 摩擦的影響 70
5.4.2 周圍環境的影響 72
5.5 固體起電的其他方式 73
5.6 固體靜電荷的流散與積累 75
5.6.1 流散和積累的一般概念 75
5.6.2 介質內靜電荷的流散與積累 76
5.6.3 導體上靜電荷的流散與積累 78
5.7 人體起電 80
5.7.1 人體靜電的定義及起電機理 80
5.7.2 人體帶電的規律 81
5.7.3 影響人體帶電的主要因素 82
思考題與習題五 83
第6章 紡織靜電的危害及防護 85
6.1 紡織材料的靜電危害 85
6.1.1 紡織材料的靜電效應 85
6.1.2 紡織材料在生產加工中的靜電障礙和危害 86
6.1.3 纖維制品在使用過程中的靜電障礙和危害 90
6.2 紡織靜電的消除原理 91
6.2.1 紡織材料靜電荷的產生和流散 91
6.2.2 紡織靜電的評價指標 92
6.2.3 影響靜電效應的主要因素 93
6.3 消除紡織靜電的物理方法 96
6.3.1 機器接地 96
6.3.2 靜電接地系統的各種電阻及其取值 96
6.3.3 增濕 100
6.3.4 電離空氣法 103
6.3.5 應用導電性材料消除靜電 108
6.3.6 改變摩擦材料或摩擦條件消除靜電 110
6.4 消除紡織靜電的化學方法 111
6.4.1 防靜電劑 111
6.4.2 消電機理 111
6.4.3 防靜電劑的分類與性能 112
6.5 導電性填充材料的應用 113
6.5.1 導電性填充材料 113
6.5.2 導電性填充材料的防靜電機理 115
6.6 防靜電和阻燃雙功能服裝面料 116
6.6.1 拼混兼容 116
6.6.2 絡合兼容 117
6.6.3 復合兼容 117
思考題與習題六 118
第7章 靜電應用技術 119
7.1 靜電植絨 119
7.1.1 植絨原理 119
7.1.2 設備加工工序 120
7.1.3 靜電植絨織物的三組分 121
7.2 靜電紡紗 122
7.2.1 靜電紡紗工作過程 123
7.2.2 高壓靜電場對纖維的影響 123
7.3 靜電印花 124
7.4 靜電除塵 125
7.4.1 靜電除塵器的工作原理 125
7.4.2 靜電除塵器的類型 126
7.5 靜電噴涂 129
7.6 靜電復印 131
7.6.1 靜電復印機的工作原理 131
7.6.2 靜電復印機的類型 134
思考題與習題七 136
第8章 靜電的測量 137
8.1 紡織靜電測量概論 137
8.1.1 紡織靜電測量的特點 137
8.1.2 紡織靜電測量方法的分類 138
8.1.3 紡織靜電的測量標準 138
8.2 紡織材料靜電性能的定性測量 139
8.2.1 放電聲音測定 139
8.2.2 煙灰試驗 139
8.2.3 吸塵試驗 139
8.2.4 張帆試驗 140
8.2.5 吸附金屬片試驗 140
8.3 紡織材料帶電特性參數的測量 142
8.3.1 靜電壓的測量 142
8.3.2 帶電量的測量 146
8.4 紡織材料電氣特性參數的測量 149
8.4.1 電阻率的測量 149
8.4.2 織物介電常數的測量 152
8.4.3 靜電半衰期的測量 153
思考題與習題八 154
第三篇 輻射度學、 光度學和色度學基礎
第9章 輻射度學與光度學基礎 156
9.1 常用輻射量 156
9.1.1 立體角 156
9.1.2 輻射量的名稱、 定義、 符號及單位 157
9.2 光譜輻射量和光子輻射量 162
9.2.1 光譜輻射量 162
9.2.2 光子輻射量 163
9.3 視覺的生理基礎 164
9.3.1 眼睛的構造及功能 164
9.3.2 視覺的形成 166
9.3.3 明視覺與暗視覺 167
9.3.4 視覺的適應 168
9.3.5 視角 170
9.4 光譜光效率 171
9.4.1 等亮曲線和等能曲線 171
9.4.2 光譜光效率函數 172
9.5 光度量 174
9.5.1 光通量與輻通量的關系 175
9.5.2 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的新定義 175
9.5.3 光譜光視效能 176
9.5.4 光通量的計算 177
9.5.5 發光效率 179
9.5.6 光出射度 179
9.5.7 光亮度 179
9.5.8 光照度 179
9.5.9 光量 180
思考題與習題九 180
第10章 熱輻射的基本定律 182
10.1 黑體輻射的基本定律 182
10.1.1 熱輻射 182
10.1.2 反射比、吸收比及透射比 182
10.1.3 絕對黑體 184
10.1.4 基爾霍夫定律 185
10.1.5 黑體輻射定律 186
10.2 朗伯輻射源及其輻射特性 188
10.2.1 朗伯余弦定律 188
10.2.2 朗伯輻射源的輻射特性 189
10.3 輻射量的計算 191
10.3.1 輻射量計算舉例 191
10.3.2 密閉空腔中的輻射 195
10.4 發射率和實際物體的輻射 196
10.4.1 半球發射率 196
10.4.2 方向發射率 197
10.4.3 朗伯輻射源的發射率 197
10.4.4 熱輻射體的分類 199
10.4.5 人體皮膚和服裝的輻射 200
思考題與習題十 202
第11章 色度學基礎 203
11.1 光與視覺 203
11.1.1 可見光輻射 203
11.1.2 視網膜的顏色感知特性 204
11.1.3 顏色的分類和顏色的特性 205
11.1.4 顏色立體 207
11.1.5 格拉斯曼顏色混合定律 207
11.2 顏色匹配 208
11.2.1 顏色匹配實驗 208
11.2.2 顏色匹配方程 210
11.2.3 色度坐標和色度圖 211
11.2.4 三刺激值計算公式 212
11.3 CIE 1931標準色度系統 213
11.3.1 1931 CIE-RGB系統 213
11.3.2 1931 CIE-XYZ系統 216
11.3.3 色度系統的轉換 222
11.4 CIE 1964補充標準色度系統 225
11.5 CIE色度的計算方法 231
11.5.1 物體色度坐標的計算 231
11.5.2 CIE測色的參照標準和觀測條件 240
11.5.3 混合色色度值的計算 241
11.5.4 主波長和色純度 243
11.6 CIE 1960均勻色度標尺圖 246
11.7 CIE均勻顏色空間 252
11.7.1 CIE 1960 UCS圖的缺陷 252
11.7.2 CIE 1964 均勻顏色空間 252
11.7.3 CIE 1976 均勻顏色空間 255
11.8 CIE標準照明體和標準光源 258
思考題與習題十一 269
參考文獻 272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莉莉和章魚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