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千帆過盡(鄱陽湖別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44146
- 條形碼:9787520544146 ; 978-7-5205-4414-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千帆過盡(鄱陽湖別傳) 本書特色
《千帆過盡:鄱陽湖別傳》是一部描寫鄱陽湖水域前世今生歷盡滄桑變遷的散文集。全書從“源頭”“通道”“遷徙”“漁家”“絕唱”“兵家”“鶴鄉”“風情”“裂變”“匯流”十個部分入手,鉤沉史海,娓娓道來,為讀者全方位解讀鄱陽湖水千年以來與人類共生共存共進退并得以繁衍生息的玄機密碼。 江西籍實力作家趙青自小生在鄱陽湖邊,因了鄱陽湖水的滋養與溫潤, 在文字的江湖里他奔走得游刃有余:寫大塊文章倚馬可待,一揮而就;撰寫城市紀錄片,出手就摘取“中國十大魅力城市”桂冠;撰寫電視紀錄片,部部都是重頭戲……這位鄱陽湖水養育出來的書生才華滿腹,常有作品國內國外播放,國內國際獲獎,就像《天象分野圖》中“彭蠡”二字一樣引人矚目,讓人不可忽視。 在古代農耕文明時代,鄱陽湖曾叫“彭蠡湖”,一度成為江西山水地理和地緣地理的代名詞。鄱陽湖水域五大支流的文化源流在作家筆下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彭蠡之濱,人杰地靈,江右商邦、象山心學、戲曲文化、禪宗文化、道教文化燦如星群;景德鎮瓷器遠渡重洋,成為china走向世界的標志,仙人洞與吊桶環遺址的發現,催生出舉世震驚的“稻作文化”;“點鐵成金”“奪胎換骨”的江西詩派……這里是中國**大淡水湖,這里一夜之間沉過兩個大縣,這里每條支流上都有一個繁華小鎮;這里有“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的耕讀傳統,這里有“五里三狀元,一門三進士”的科舉奇跡。正所謂八百里煙波,上千年浩渺。全書用優美的文字建構了一個煙波浩渺的大湖印象,讀來令人不忍掩卷,歡迎各界朋友關注收藏。
千帆過盡(鄱陽湖別傳) 內容簡介
《千帆過盡:鄱陽湖別傳》是一部關于鄱陽湖前世今生變遷的散文集。在古代農耕文明時代,鄱陽湖曾叫“彭蠡湖”,一度成為江西山水地理和地緣地理的代名詞.在古代繪制的《帝嚳九洲圖》《唐一行山河兩戒圖》《天象分野圖》和《中國三大干圖》中,“彭蠡”二字非常引人矚目,讓人不可忽視。本書從“彭蠡”這個點切入。圍繞鄱陽湖的“源頭”“通道”“遷徙”“漁家”“絕唱”“兵家”“鶴鄉”“風情”“裂變”“匯流”娓娓道來,構成一個煙波浩淼的大湖印象。湖中走動的人和事,都與這個生命湖泊息息相關:這里是中國**大淡水湖,每年出湖水量相當于黃河、海河、淮河三大河水入海總量;這里一夜之間沉過兩個大縣,這里五條大河只有一個出口,每條河上都有一個繁華小鎮;這里有“八百頭牛耕日月,三千燈火讀文章”的耕讀傳統,這里有“五里三狀元,一門三進士”的科舉奇跡。在這超群卓絕的文化背景下,隱藏著中華民族的一種大氣和文化夢想。
千帆過盡(鄱陽湖別傳) 目錄
千帆過盡(鄱陽湖別傳) 作者簡介
趙青,江西都昌人。1967年九江師范畢業,1991年在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作家,高級記者。曾任《九江日報·周末世界》主編。著有《芳湖灘的男人和女人》《川觴畫記》《在下沉的世界里上升》等書;創作電影劇本《心靈渡口》,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拍攝:參與四集國際電視紀錄片《景德鎮》策劃、調研、撰稿,由央視一套和《紀錄頻道》播出;曾出任中國十大魅力城市形象片《潯陽月夜》策劃、撰稿并獲2004年國際形象片獎,出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片《九派東流》的撰稿;紀錄片《靜靜的鄱陽湖》《天音》《紅云》《匡廬—好漢》先后在中央電視臺、香港電視臺以及美國等電視臺播出。1991年9月,《天音》送中國四川國際電視節參展;散文《賣靈芝的姑娘》《村居雜記》《紅云》入選《江西新時期十年散文選》《江西六十年文學精選·散文卷》《江西現當代散文選評》等。另有12000字金石文被鐫刻嵌入石鐘山景區紫云廊和九江市市區相關景觀中。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