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礦政:清代國家治理的邏輯與困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23591
- 條形碼:9787522823591 ; 978-7-5228-2359-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礦政:清代國家治理的邏輯與困境 內容簡介
國家的維系,有賴于資源的汲取。資源汲取的方式,對應著不同的國家治理模式。傳統中國國土廣袤遼闊,地域差異千姿百態,在當時落后的交通、簡陋的技術手段與信息能力的制約下,統治者如何在全國范圍內汲取資源呢?本書從重要性、稀缺性、交易費用、社會效果、國家的議價能力與多主體性等若干影響國家資源汲取模式的變量入手,結合開礦成本隨時間遞增的特點,通過豐富翔實的史料討論清王朝的礦產資源汲取情形,在揭示清代礦政之模式及其內在缺陷的同時,論述了彼時國家治理的若干重要原則與面向。以上述經驗事實為基礎,本書進一步聯系明清王朝對食鹽、絲綢、瓷器、馬匹等重要物資的汲取模式,結合15~18世紀國家轉型的大背景,通過對“中央全面決定機制”“猜忌型決策”“行政造‘息’”“事例原則”等概念的闡發,揭示清代國家治理的邏輯與困境。
礦政:清代國家治理的邏輯與困境 目錄
導言 的資源汲取模式
**章 推動下的礦業興起
**節 逐漸走向開放的礦業政策
第二節 云南銅礦業的興起
第三節 貴州鉛礦業的興起
第二章 資本問題及其解決
節 以民辦礦業為主體
第二節 薄弱的民間資本
第三節 官方的資金借貸
第四節 道路的修筑、維護與運輸風險
第三章 清代礦業稅費政策
節 礦稅的征收客體
第二節 礦業稅費的基本結構
第三節 礦稅中的銀
第四章 官方收益的產生機制與數量分析
節 京師與各省錢局鑄息
第二節 滇銅銅息
第三節 黔鉛鉛息
第四節 礦稅與礦業總收益
第五章 成本遞增與礦業衰落
節 生產成本的遞增
第二節 官方收益的遞減
第三節 平衡點
第六章 成本約束與各方博弈
節 礦廠監管體系
第二節 中央集權的難題
第三節 定額與變通:清代礦廠的性質
第四節 “事例”定稅:清代礦業稅費政策的實踐機制
第五節 財權中央集中體制的破壞與礦業衰落
結語 清代 治理的邏輯與困境
一 15~18世紀 轉型
二 貢賦體制運作的兩個變量
三 行政造“息”
四 中央全面決定機制
五 猜忌型決策
六 事例原則
附錄一 滇銅取代洋銅的過程
附錄二 冶爐與礦硐之關系
征引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礦政:清代國家治理的邏輯與困境 作者簡介
溫春來,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歷史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西南民族史、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嶺南歷史文化。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