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大師談國學 本書特色
*.9位大師手把手教你如何學國學 *.47篇關于國學的經典文章 *.為什么讀書?讀書的功用? *?.孔子思想對后世有哪些影響 *.春秋戰國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 *.怎樣看待老子和他的著作 *.孟子的性善與程子的格物有怎樣的關系 *.農家、墨家有哪些思想和代表人物 *.怎樣理解《春秋》
大師談國學 內容簡介
《大師談國學》精選了蔡元培、傅斯年、廢名、張蔭麟、朱希祖、胡適、梁啟超、任鴻雋、陳寅恪等幾位大師關于國學的經典文章。內容涵蓋了春秋戰國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孔子思想的影響,怎樣讀《論語》,怎樣理解《春秋》,怎樣看待老子和他的著作,太史公的稱呼考證細節,縱橫家的源頭是什么,孟子的性善與程子的格物有怎樣的關系,農家、墨家有哪些思想和代表人物,怎樣治國學,等,這些文章無一不凝聚了諸位大師研究國學的多年經驗。
大師談國學 目錄
大師談國學 相關資料
我們要造成民族的國民,不但要有文字生活的訓練,還應該有歷史種性的認識。這種認識,只有誦讀古人原文的書籍可以得到。自然,這種書籍,必須經過一番選擇,使適合于讀者的時代與理解。 ——任鴻雋《我們如何讀經》 中國學問界,是千年未開的礦穴,礦苗異常豐富。但非我們親自絞腦筋絞汗水,卻開不出來。翻過來看,只要你絞一分腦筋一分汗水,當然還有你一分成績,所以有趣。 ——梁啟超《治國學雜話》 “國學”在我們的心眼里,只是“國故學”的縮寫。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 ——胡適《《國學季刊》發刊宣言》 以過去世界文化之興衰大略言之,西方文化一衰則不易再興,而中國文化則屢仆屢起,故能綿延數千年不斷。這可說,因于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自古以來即能注意到不違背天,不違背自然,且又能與天命自然融合一體。我以為此下世界文化之歸趨,恐必將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宗主。 ——錢穆《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個道理,便是忠恕。《大學》所講的平天下之道便是絜矩之道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所贊美的禹,正把這個道理表現之于事功,禹治水是以四海為壑。以四海為壑是對以鄰國為壑說的,以鄰國為壑便是不忠,因為有私心,沒有將己擴充,擴充便是恕,即以四海為壑了。所以禹真應該是儒家的代表,是中國民族的代表。 —— 廢名《說人欲與天理并說儒家道家治國之道》 中國古典文化給了我力量,是中華民族先人們留給我們寶貴的財富。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專家 葉嘉瑩 當一個國家的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得到全面提高,這才真正代表了國家軟實力和民族的復興。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將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強大精神力量。 ——《求是》雜志副總編輯、文藝理論家 劉潤為 我非常崇拜中國的文化,佩服你們的祖先,他們具有了不起的智慧;但是我瞧不起現在的中國人……你們崇拜我們的文化,用很高價格的美金聽我們的演講,殊不知我的東西,正是從你們的祖先那里學來的,經過包裝再高價賣給你們…… ——《第五項修煉》作者 彼得·圣吉 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只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有能力解決,所以,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 ——世界著名史學家 阿諾·湯恩比 人類要生存下去,就必須回到二十五個世紀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帕特里克·曼海姆
大師談國學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今浙江紹興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代表作品《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等。
廢名(1901—1967),湖北黃梅人,原名馮文炳,中國現代作家、詩人、小說家,在文學史上被視為“京派文學”的鼻祖。代表作品《竹林的故事》《桃園》《莫須有先生傳》《阿賴耶識論》。
傅斯年(1896— 1950),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傅孟真先生集》。
張蔭麟(1905— 1942),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著名學者、歷史學家 ,代表作有《中國史綱》。
朱希祖(1879— 1944),今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人。他較早地倡導開設中國史學原理及史學理論等課程,并講授“中國史學概論”,先后撰寫《南明之國本與政權》《南明廣州殉國諸王考》《中國最初經營臺灣考》《屈大均傳》《明廣東東林黨傳》等數十篇論文,成為研究南明史的權威。
胡適(1891—1962),字適之。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代表作品《胡適論學近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白話文學史》《說儒》。蔡元培(1868—1940),今浙江紹興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曾任北京大學校長。代表作品《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等。
廢名(1901—1967),湖北黃梅人,原名馮文炳,中國現代作家、詩人、小說家,在文學史上被視為“京派文學”的鼻祖。代表作品《竹林的故事》《桃園》《莫須有先生傳》《阿賴耶識論》。
傅斯年(1896— 1950),山東聊城人。著名歷史學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傅孟真先生集》。
張蔭麟(1905— 1942),今廣東省東莞市人。著名學者、歷史學家 ,代表作有《中國史綱》。
朱希祖(1879— 1944),今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人。他較早地倡導開設中國史學原理及史學理論等課程,并講授“中國史學概論”,先后撰寫《南明之國本與政權》《南明廣州殉國諸王考》《中國最初經營臺灣考》《屈大均傳》《明廣東東林黨傳》等數十篇論文,成為研究南明史的權威。
胡適(1891—1962),字適之。中國現代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代表作品《胡適論學近著》《中國哲學史大綱》《嘗試集》《白話文學史》《說儒》。
梁啟超(1873—1929),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戊戌變法”領袖,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著有《飲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記》《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法》《新中國未來記》等作品。
任鴻雋(1886— 1961),字叔永,四川墊江縣人,留學日本時擔任孫中山秘書,留學美國時創辦了中國科學社。一生撰寫論文、專著和譯著 300 多篇(部)。
陳寅恪(1890— 1969),字鶴壽,江西省修水縣人。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