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統計學原理(第3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46891
- 條形碼:9787301346891 ; 978-7-301-34689-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統計學原理(第3版) 本書特色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重要生產力和關鍵生產要素,在科學研究、政策制定、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和企業管理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而數據與統計密不可分,統計為數據的收集、處理、分析和解釋提供了強大的理論基礎和方法。
作為已經或者即將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人員,必須了解、掌握統計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才能夠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也才能夠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與完善的社會條件下清晰地把握宏觀經濟發展的現狀,從而做出科學的決策。
《統計學原理》(第3 版)繼承了前兩版概念準確、理論系統、文字簡練、重點突出、注重理論性與實踐性結合、注重教材適用性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重新梳理章節結構,增強教材與時政的聯系。
**,在教材中增加課程思政內容,增加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相關元素,力求在學習過程中對讀者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在各章開篇增加了思維導圖,便于讀者更好地把握各章內容要點和要求。
第三,更新了教材中的部分開篇案例和例題數據,使讀者在掌握統計理論、方法的同時,也能增加對現實經濟生活的了解。
第四,更新了部分課后習題,方便讀者檢驗學習情況,也方便教師使用。
統計學原理(第3版) 內容簡介
本書第3 版繼承了第1 版和第2 版概念準確、理論系統、文字簡練、重點突出、注重理論性與實踐性的結合、注重教材的適用性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重新梳理章節結構,增強教材與時政的聯系。 **,在教材中增加課程思政內容,增加黨的二十大精神元素,力求在學習過程中對讀者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積極影響。 第二,在各章開篇增加了思維導圖,便于讀者更好把握各章內容要點和要求。 第三,更新了教材中的部分開篇案例,使讀者在掌握統計理論、方法的同時,也能增加對現實經濟生活的了解。 本書可以用于大專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也可作為相關工作人員自學參考用書。
統計學原理(第3版) 目錄
學習目標 1
思維導圖 2
導入案例 3
1.1 統計的產生與發展 4
1.1.1 統計的含義 4
1.1.2 統計的起源與發展 5
1.1.3 統計學的產生與發展 6
1.2 統計學的性質、研究對象及特點 8
1.2.1 統計學的性質 8
1.2.2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9
1.2.3 統計學的特點 9
1.3 統計的作用、任務及統計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11
1.3.1 統計的作用 11
1.3.2 統計的任務 11
1.3.3 統計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12
1.4 統計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工作過程 13
1.4.1 統計的基本研究方法 13
1.4.2 統計的工作過程 14
1.5 統計學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15
1.5.1 統計總體和總體單位 15
1.5.2 標志與統計指標 16
1.5.3 變異和變量 18
第2章 統計設計 21
學習目標 21
思維導圖 22
導入案例 23
2.1 統計設計概述 24
2.1.1 統計設計的概念和作用 24
2.1.2 統計設計的種類 25
2.1.3 統計設計的內容 26
2.2 統計指標和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 28
2.2.1 統計指標體系 28
2.2.2 統計指標和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內容 29
第3章 統計調查 33
學習目標 33
思維導圖 34
導入案例 35
3.1 統計調查概述 36
3.1.1 統計調查的概念、意義和
任務 36
3.1.2 統計調查的基本要求 36
3.1.3 統計調查的種類 37
3.2 統計調查方案 38
3.2.1 明確調查目的 39
3.2.2 確定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39
3.2.3 擬定調查項目,制訂
調查表 39
3.2.4 確定調查時間 40
3.2.5 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 40
3.2.6 編寫填表說明 41
3.3 統計調查的組織方式 41
3.3.1 統計報表 41
3.3.2 普查 43
3.3.3 重點調查 44
3.3.4 抽樣調查 44
3.3.5 典型調查 45
3.4 調查問卷 46
3.4.1 調查問卷的設計要求 46
3.4.2 調查問卷的設計程序 46
3.4.3 調查問卷的基本結構 47
第4章 統計整理 49
學習目標 49
思維導圖 50
導入案例 51
4.1 統計整理概述 52
4.1.1 統計整理的概念與意義 52
4.1.2 統計整理的步驟 53
4.2 統計分組 54
4.2.1 統計分組的概念與作用 55
4.2.2 統計分組的種類 57
4.2.3 分組標志的選擇 60
4.2.4 統計分組的方法 61
4.2.5 統計資料的匯總 62
4.3 分配數列 63
4.3.1 分配數列的概念與種類 63
4.3.2 變量數列的種類 65
4.3.3 變量數列的編制 68
4.3.4 次數分布特征 70
4.4 統計表與統計圖 76
4.4.1 統計表 76
4.4.2 統計圖 80
第5章 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 85
學習目標 85
思維導圖 86
導入案例 87
5.1 總量指標 87
5.1.1 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87
5.1.2 總量指標的種類 88
5.1.3 總量指標的計量單位 89
5.1.4 計算和應用總量指標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91
5.2 相對指標 92
5.2.1 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92
5.2.2 相對指標的表現形式 93
5.2.3 相對指標的種類和計算方法 94
5.2.4 計算和運用相對指標的
原則 102
第6章 平均指標 105
學習目標 105
思維導圖 106
導入案例 107
6.1 平均指標概述 108
6.1.1 平均指標的概念和特點 108
6.1.2 平均指標的作用 108
6.1.3 平均指標的種類 109
6.2 算術平均數 110
6.2.1 算術平均數的基本形式 110
6.2.2 簡單算術平均數 110
6.2.3 加權算術平均數 111
6.2.4 算術平均數的數學性質 114
6.2.5 算術平均數的簡捷算法 116
6.3 調和平均數 117
6.3.1 簡單調和平均數 117
6.3.2 加權調和平均數 118
6.3.3 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平均數的計算 119
6.4 幾何平均數 121
6.4.1 簡單幾何平均數 121
6.4.2 加權幾何平均數 121
6.5 眾數和中位數 122
6.5.1 眾數 122
6.5.2 中位數 124
6.6 各種平均數之間的相互關系 127
6.6.1 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和調和平均數三者之間的關系 127
6.6.2 算術平均數與眾數、中位數之間的關系 128
6.7 應用平均指標應注意的問題 129
第7章 標志變異指標 133
學習目標 133
思維導圖 134
導入案例 135
7.1 標志變異指標概述 136
7.1.1 標志變異指標的概念和作用 136
7.1.2 標志變異指標的種類 137
7.2 全距和平均差 137
7.2.1 全距 137
7.2.2 平均差 138
7.3 標準差和標志變動系數 140
7.3.1 標準差 140
7.3.2 交替標志的標準差 142
7.3.3 標志變動系數 146
第8章 時間數列 149
學習目標 149
思維導圖 150
導入案例 151
8.1 時間數列概述 152
8.1.1 時間數列的概念和
構成要素 152
8.1.2 時間數列的種類 152
8.1.3 時間數列的編制原則 154
8.2 時間數列水平指標 155
8.2.1 發展水平 156
8.2.2 平均發展水平 156
8.2.3 增長量和平均增長量 163
8.3 時間數列速度指標 164
8.3.1 發展速度 165
8.3.2 增長速度 166
8.3.3 平均發展速度與平均增長速度 166
8.3.4 增長1%的絕對量 171
8.4 長期趨勢的測定 171
8.4.1 長期趨勢測定的意義 172
8.4.2 長期趨勢測定的方法 172
8.5 季節變動的測定 183
8.5.1 季節變動及其測定的目的 183
8.5.2 季節變動分析的原理與方法 183
8.5.3 循環變動分析 187
第9章 統計指數 189
學習目標 189
思維導圖 190
導入案例 191
9.1 統計指數的概念、作用和分類 191
9.1.1 統計指數的概念 191
9.1.2 統計指數的作用 192
9.1.3 統計指數的分類 193
9.2 總指數 195
9.2.1 綜合指數的概念 195
9.2.2 綜合指數的編制方法 196
9.3 平均數指數 201
9.3.1 平均數指數的概念 201
9.3.2 平均數指數的基本形式 201
9.4 指數體系與因素分析 206
9.4.1 指數體系 206
9.4.2 因素分析 208
9.5 平均指標指數 211
9.5.1 平均指標指數的概念 211
9.5.2 平均指標指數體系的
因素分析 212
第10章 抽樣調查 217
學習目標 217
思維導圖 218
導入案例 219
10.1 抽樣調查概述 220
10.1.1 抽樣調查的概念和
特點 220
10.1.2 抽樣調查的作用 221
10.1.3 抽樣估計的一般原理 221
10.2 抽樣調查中的幾個基本概念 222
10.2.1 全及總體和抽樣總體 222
10.2.2 全及指標和抽樣指標 223
10.2.3 重復抽樣與不重復抽樣 225
10.3 抽樣誤差和抽樣估計 226
10.3.1 抽樣誤差 226
10.3.2 抽樣平均誤差 227
10.3.3 抽樣極限誤差 231
10.3.4 抽樣誤差的概率度 232
10.3.5 抽樣估計 233
10.4 抽樣調查的組織形式 236
10.4.1 簡單隨機抽樣 236
10.4.2 類型抽樣 237
10.4.3 等距抽樣 241
10.4.4 整群抽樣 243
10.5 必要樣本容量的確定和總體總量指標的推算 246
10.5.1 必要樣本容量的確定 246
10.5.2 總體總量指標的推算 247
第11章 相關分析 251
學習目標 251
思維導圖 252
導入案例 253
11.1 相關分析概述 254
11.1.1 相關關系的概念 254
11.1.2 相關關系的種類 256
11.1.3 相關分析的內容 258
11.2 直線相關關系的測定 259
11.2.1 相關表 259
11.2.2 相關圖 261
11.2.3 相關系數 261
11.3 回歸分析 265
11.3.1 回歸分析的概念及與相關分析的關系 265
11.3.2 簡單直線回歸分析 266
11.3.3 估計標準誤差 268
11.3.4 估計標準誤差和相關系數的關系 270
統計學原理(第3版) 作者簡介
劉曉利,郭姝宇
----------------------------
劉曉利,教授,1966年4月出生,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吉林省農業經濟學會理事;主要從事統計學、農業經濟管理、財務管理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編教材4部,副主編1部,參編5部;在社會科學戰線等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主持及參與省、市課題20余項。
郭姝宇,副教授,1973年5月生,吉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英國格魯斯特大學訪問學者,全國農業系統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現場統計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統計學、農業經濟管理、農業系統工程、財務管理等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主編教材1部,副主編3部,參編3部;在《農機化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10余篇,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博士點基金研究3項,主持及參加吉林省科技廳及教育廳課題3項。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