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不息的水脈——大運河講談錄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620831
- 條形碼:9787522620831 ; 978-7-5226-2083-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不息的水脈——大運河講談錄 本書特色
趙珩兄囑我為他的新作寫序,讓我誠惶誠恐。無論是年齡還是學識,我是沒有資格承擔這樣的重托的,但是,兄長已經開口,我又不敢推辭。
我和趙珩兄相識已經逾越三十年,幾乎每年春節前后都要聚餐成為很長時間的常態,趙兄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從基因中傳承而來,我們初識之時就送我他的墨寶,進而他的大作都送我珍存,特別是他的“老饕”系列,讓我邊讀邊垂涎,曾懇求到他府上實際體會一下帶有傳奇色彩的佳饈,趙兄也一再承諾,時至今日仍未實現,借此,也留下此賬。我們聚會期間,趙兄的保留節目是他用河套方言講述的一段“盲流”故事,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這是趙兄作為嚴肅文人學者不為人知的一個側面。時光飛逝,我們都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常態的聚會變成回顧與惦念。前些日子偶然聽說趙兄貴體欠安,我要去探望,后被告知早已康復,現又有新作問世,可喜可賀!
趙兄的這部新作與運河有關,那就讓我以正在編纂的《大運河文化大辭典》專家組組長的身份做個特別推介吧。說到中國的大運河,如何估價都難以完整地概況它的地位與影響。千百年來,大運河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的結合體,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都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京杭大運河以政治國脈、歷史文脈、經濟動脈、社會命脈和生態水脈緊緊地與中華文化的傳承結合在了一起。我們現在更愿意以宏大敘事的方式來展現它的容貌,其實,有著幾千年歷史的運河現在不僅仍舊呈現著它的活態形式,依然發揮著它的固有作用,而且,它所帶來的各種形態與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生活點滴親密相連。大運河的魅力不僅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趙兄的這部新作《不息的水脈—大運河講談錄》就是這樣的一部讓我們用文字感受生生不息的大運河讀本,在娓娓道來中讓我們體會到屬于世界全人類遺產的運河與我們如此之近、如此之親密,讓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又可以如此地玩味,甚至可以戲耍,也許這就是一位有文化底蘊的我的兄長的著述風格。
我讀這部新作,體會到趙兄似乎有祖上留下的嚴肅治史的風范,言之有據的考據以及下筆嚴謹的風格,有專文涉獵文從史出的故實—“《東京夢華錄》和《清明上河圖》”“談遷和他的《北游錄》”,更多的是引經據典的自然流露與表白,他可以這樣寫:“揚州這個地方自古繁華,那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俗語出自南朝梁文學家殷蕓的《殷蕓小說·吳蜀人》”;說到清炒蝦仁,紅燒獅子頭,“一方面從敬獻皇帝的貢品清單上看出端倪,另一方面也可從愛新覺羅·浩女士《食在宮廷》一書中得到佐證”,這似乎都是信手拈來,輕松中體會嚴肅認真的治學精神。趙珩兄囑我為他的新作寫序,讓我誠惶誠恐。無論是年齡還是學識,我是沒有資格承擔這樣的重托的,但是,兄長已經開口,我又不敢推辭。
我和趙珩兄相識已經逾越三十年,幾乎每年春節前后都要聚餐成為很長時間的常態,趙兄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從基因中傳承而來,我們初識之時就送我他的墨寶,進而他的大作都送我珍存,特別是他的“老饕”系列,讓我邊讀邊垂涎,曾懇求到他府上實際體會一下帶有傳奇色彩的佳饈,趙兄也一再承諾,時至今日仍未實現,借此,也留下此賬。我們聚會期間,趙兄的保留節目是他用河套方言講述的一段“盲流”故事,惟妙惟肖,讓人忍俊不禁,這是趙兄作為嚴肅文人學者不為人知的一個側面。時光飛逝,我們都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常態的聚會變成回顧與惦念。前些日子偶然聽說趙兄貴體欠安,我要去探望,后被告知早已康復,現又有新作問世,可喜可賀!
趙兄的這部新作與運河有關,那就讓我以正在編纂的《大運河文化大辭典》專家組組長的身份做個特別推介吧。說到中國的大運河,如何估價都難以完整地概況它的地位與影響。千百年來,大運河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資源的結合體,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方面都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特別是京杭大運河以政治國脈、歷史文脈、經濟動脈、社會命脈和生態水脈緊緊地與中華文化的傳承結合在了一起。我們現在更愿意以宏大敘事的方式來展現它的容貌,其實,有著幾千年歷史的運河現在不僅仍舊呈現著它的活態形式,依然發揮著它的固有作用,而且,它所帶來的各種形態與普通民眾的衣食住行生活點滴親密相連。大運河的魅力不僅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趙兄的這部新作《不息的水脈—大運河講談錄》就是這樣的一部讓我們用文字感受生生不息的大運河讀本,在娓娓道來中讓我們體會到屬于世界全人類遺產的運河與我們如此之近、如此之親密,讓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又可以如此地玩味,甚至可以戲耍,也許這就是一位有文化底蘊的我的兄長的著述風格。
我讀這部新作,體會到趙兄似乎有祖上留下的嚴肅治史的風范,言之有據的考據以及下筆嚴謹的風格,有專文涉獵文從史出的故實—“《東京夢華錄》和《清明上河圖》”“談遷和他的《北游錄》”,更多的是引經據典的自然流露與表白,他可以這樣寫:“揚州這個地方自古繁華,那句‘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的俗語出自南朝梁文學家殷蕓的《殷蕓小說·吳蜀人》”;說到清炒蝦仁,紅燒獅子頭,“一方面從敬獻皇帝的貢品清單上看出端倪,另一方面也可從愛新覺羅·浩女士《食在宮廷》一書中得到佐證”,這似乎都是信手拈來,輕松中體會嚴肅認真的治學精神。
我讀這部新作,又找到讀“老饕”系列的感覺。“飲食北京”說的是運河給北京帶來的飲食特色,是從理念的灌輸,而“天下美食數淮安”就開始細數老饕筆下的誘人菜肴,讓我們復習了一下淮安菜系的燒鱔段、馬鞍橋、熗虎尾、響油鱔糊、炒鱔絲、燉生敲……還有專篇逗人饞蟲的“鎮江不止有鰣魚”“長江三鮮”“姑蘇羊肉姑蘇面”“平湖糟蛋”“臨安春筍”“東坡肉與門板飯”。這些細節描寫“刀魚面是先將刀魚去鱗、鰓和內臟,切塊兒在熱油里炒成魚松狀,再在雞湯里煮,過濾后調成白汁下面,面要煮得恰到好處,刀魚汁要濃郁而不黏,那叫一個鮮美無方比”,似乎在教授我們如何掌握美味的制作,也似乎身臨其境品嘗到了這道美味。
我讀這部新作,對中國的傳統戲劇加深了印象。與運河文化關聯的戲劇形式借助于源遠流長的運河水而傳播,同時融入了運河沿線的文化元素,“北曲與南戲”“蘇州昆曲”“同光十三絕”生動記述了這些戲劇藝術的特色,而作者的記述角度讓人耳目一新,就藝術的流行提出了自己的獨道見解:“很多東西都是互相交流的,弋陽腔發源于江西,從江西北上后吸取了一些北方聲腔的元素,*后也變成了北方聲腔,但是并不能代表北方流行的高腔。梆子也不僅僅局限于西部,也有安慶梆子,其他地區諸如山東、淮北、徐州都有自己的梆子戲……山東的梆子戲也往南走”。
我讀這部新作,似乎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以世界運河的介紹作為鋪墊,又由北而南帶我們行走在運河間,訴說運河的過往;又像是一位導游告訴我們哪里是網紅打卡地。“記憶里的觀前街”以三次來到蘇州,通過街、店、食為我們展示了歷史的痕跡與變遷。“古渡、古城、古纖道”以及記述中的運河沿線的名塔故事,是體會運河文化不可錯過的地方,似乎可以體會作者的所思所想所念。
我讀這部新作,也由衷地欽佩策劃出版這部著作的出版單位,選擇趙兄以這樣的文筆將宏大敘事點滴入微,是講好大運河故事的有益嘗試。
期待著趙兄筆耕不息,有更多新作問世。
不息的水脈——大運河講談錄 內容簡介
看古韻今朝,探美食文化,品運河文脈,在古今交融“銀絲帶”上感受“溝通南北、貫通古今”千年運河。本書內容主要包括:古今千里一通波——京杭大運河的歷史與形成;南北食風枕河殊——京杭大運河的飲食文化;笙歌流韻一線牽——京杭大運河的文學與藝術。立足于運河,但并不局限于運河,全面梳理了大運河的歷史、沿岸飲食生活、風俗文化、文學藝術等多個方面,體會別樣的燕趙文化、齊魯文化、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吳越文化。本書的出版旨在弘揚中華水文化,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
不息的水脈——大運河講談錄 目錄
不息的水脈——大運河講談錄 作者簡介
趙珩,生于1948年,著名文化學者、作家、美食家、戲曲史研究者、文物研究專家。曾任北京燕山出版社編審、總編輯,其間主持出版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文化出版物和北京史書刊。著有《老饕漫筆》《彀外譚屑》《舊時風物》《老饕續筆》《百年舊痕》《故人故事》《逝者如斯》《二條十年(1955—1964)》《一彎新月又如鉤:趙珩自選集》《個中味道》等。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