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70509
- 條形碼:9787030770509 ; 978-7-03-077050-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 內容簡介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全書共有11章5部分,**部分概述了青藏高原的生物地理環境和生態學研究概況;第二部分探討了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第三部分分析了青藏高原植物生理過程對全球變化的響應;第四部分評估了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生態服務和生態補償機制;第五部分對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進行了總結和展望。該書對青藏高原各類生態系統生態學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進行的綜合、集成和凝練。
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 目錄
目錄
序
前言
**章緒論1
**節青藏高原概況及其生態學研究的意義1
一、青藏高原自然與生態特點1
二、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的意義3
第二節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的歷史8
參考文獻12
第二章青藏高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質生產14
**節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特征14
一、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的光響應14
二、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的CO2響應17
三、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的氮素響應20
第二節高原作物生產力形成特征及高產原因分析22
一、干物質累積特征23
二、高原冬小麥各器官生物量的動態變化24
三、高原冬小麥的潛在產量和*佳產量25
四、高原冬小麥高產原因25
第三節高寒草地生產力變化趨勢及驅動機制27
一、高寒草地NPPA的變化特征27
二、高寒草地NPPP和NPPH的變化特征28
三、NPPA變化的原因分析29
四、青藏高原生態工程的效應30
參考文獻30
第三章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影響因子34
**節高寒草甸生態系統34
一、生態系統CO2通量的變化特征35
二、生態系統CO2通量變化的主要影響因子39
三、生態系統呼吸及土壤呼吸變化的影響因子44
四、氣候因子對碳交換量驅動的滯后作用48
五、高寒草甸與其他草地CO2交換量的比較49
第二節高寒濕地生態系統50
一、生態系統CO2通量的變化特征51
二、生態系統CO2通量動態變化的主要影響因子55
第三節高寒草甸碳交換的表觀量子效率61
一、研究區概況與研究方法62
二、群落表觀量子效率季節變化對環境變化的響應64
三、小結66
參考文獻67
第四章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及機理74
**節物候監測和提取方法75
一、人工觀測物候方法76
二、遙感監測物候方法77
第二節群落尺度高寒植物物候對全球變化的響應78
一、植物物候對溫度變化的響應78
二、植物物候對降水變化的響應82
三、植物物候對氮及其他養分添加的響應83
四、小結85
第三節高原植被物候對全球變化響應的時空格局86
一、植被生長季開端空間分布86
二、植被生長季開端年際變化87
三、植被生長季開端影響因素88
四、植被生長季結束空間分布89
五、植被生長季結束年際變化90
六、植被生長季結束影響因素92
七、植被生長季長度93
參考文獻94
第五章全球變化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100
**節氣候變暖的影響100
一、模擬增溫對環境因子的影響100
二、高寒植物生理生態對模擬增溫的響應102
三、土壤理化性質對模擬增溫的響應105
四、高寒生態系統碳通量對模擬增溫的響應108
第二節氮沉降增加的影響112
一、青藏高原大氣氮沉降格局113
二、養分添加對高寒生態系統的影響113
第三節多因子交互的影響122
一、氣候變暖與降水變化122
二、氣候變暖與氮沉降123
三、氣候變暖與放牧124
參考文獻125
第六章青藏高原植物對高寒環境的適應129
**節高原植物個體和群落的生物量分配129
一、高寒植物個體和群落生物量的降水梯度變異129
二、高寒植物個體和群落生物量的海拔梯度變異139
第二節高寒環境中墊狀植物的正相互作用146
一、墊狀植物的正相互作用147
二、墊狀植物正相互作用的機理150
三、墊狀點地梅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子156
參考文獻160
第七章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167
**節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概況167
一、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構成及其空間分布167
二、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空間分布169
第二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71
一、高原尺度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171
二、典型區域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172
三、森林水源涵養功能研究175
四、森林土壤保持功能研究176
第三節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77
一、草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現狀177
二、高原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及其空間格局179
三、草地生態系統關鍵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182
四、草地野生動物生態價值評估184
第四節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87
一、青藏高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現狀187
二、青藏高原水塔功能評估190
第五節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93
一、青藏高原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現狀193
二、典型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以拉薩農田為例196
三、青藏高原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綜合評價202
參考文獻205
第八章青藏高原的生態補償208
**節建立青藏高原生態補償機制的意義208
一、生態補償的理論研究208
二、青藏高原生態補償研究的意義212
第二節青藏高原生態補償政策214
一、西藏自治區生態補償相關政策214
二、青海省三江源區生態補償相關政策215
第三節案例分析——三江源區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研究217
一、三江源區概況217
二、三江源區生態補償的成效217
三、三江源區生態補償的總體戰略220
四、三江源區生態補償資金估算222
第四節青藏高原生態補償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227
一、青藏高原生態補償面臨的主要問題227
二、建立和完善青藏高原生態補償機制的對策建議229
參考文獻231
第九章青藏高原退化植被恢復與生態工程效益234
**節退化草地的施肥恢復效果234
一、施肥對高寒草甸蓋度、多度的影響234
二、施肥對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影響236
三、施肥對根冠比和功能群生物量的影響238
第二節藏北退化草地恢復模式240
一、“圍欄封育”模式240
二、“圍欄封育 施肥”模式242
三、“圍欄封育 施肥 補播”模式243
第三節退牧還草工程及其效益244
一、退牧還草工程促進牧草增加244
二、藏北2009~2015年圍欄生態效益分析246
三、“退牧還草”工程圍欄內外群落結構變化248
第四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及效益252
一、西藏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概況252
二、西藏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主要措施254
三、西藏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效益分析255
參考文獻261
第十章青藏高原區域可持續發展262
**節面臨的問題262
一、可持續發展的含義262
二、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262
第二節區域可持續發展對策264
一、區域可持續發展定位264
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途徑265
三、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協調機制266
第三節高原草地可持續利用267
一、高原草地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267
二、高原草地生態系統碳失匯的原因268
三、高原草地可持續利用管理依據268
四、高原草地可持續利用管理途徑270
第四節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271
一、生態畜牧業模式271
二、生態旅游業模式274
三、生態農業模式275
第五節區域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276
一、法律保障體系277
二、生態產業發展政策277
三、生態保護政策277
參考文獻280
序
前言
**章緒論1
**節青藏高原概況及其生態學研究的意義1
一、青藏高原自然與生態特點1
二、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的意義3
第二節青藏高原生態學研究的歷史8
參考文獻12
第二章青藏高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質生產14
**節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特征14
一、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的光響應14
二、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的CO2響應17
三、高原植物葉片光合作用的氮素響應20
第二節高原作物生產力形成特征及高產原因分析22
一、干物質累積特征23
二、高原冬小麥各器官生物量的動態變化24
三、高原冬小麥的潛在產量和*佳產量25
四、高原冬小麥高產原因25
第三節高寒草地生產力變化趨勢及驅動機制27
一、高寒草地NPPA的變化特征27
二、高寒草地NPPP和NPPH的變化特征28
三、NPPA變化的原因分析29
四、青藏高原生態工程的效應30
參考文獻30
第三章青藏高原草地生態系統碳交換及影響因子34
**節高寒草甸生態系統34
一、生態系統CO2通量的變化特征35
二、生態系統CO2通量變化的主要影響因子39
三、生態系統呼吸及土壤呼吸變化的影響因子44
四、氣候因子對碳交換量驅動的滯后作用48
五、高寒草甸與其他草地CO2交換量的比較49
第二節高寒濕地生態系統50
一、生態系統CO2通量的變化特征51
二、生態系統CO2通量動態變化的主要影響因子55
第三節高寒草甸碳交換的表觀量子效率61
一、研究區概況與研究方法62
二、群落表觀量子效率季節變化對環境變化的響應64
三、小結66
參考文獻67
第四章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對全球變化的響應及機理74
**節物候監測和提取方法75
一、人工觀測物候方法76
二、遙感監測物候方法77
第二節群落尺度高寒植物物候對全球變化的響應78
一、植物物候對溫度變化的響應78
二、植物物候對降水變化的響應82
三、植物物候對氮及其他養分添加的響應83
四、小結85
第三節高原植被物候對全球變化響應的時空格局86
一、植被生長季開端空間分布86
二、植被生長季開端年際變化87
三、植被生長季開端影響因素88
四、植被生長季結束空間分布89
五、植被生長季結束年際變化90
六、植被生長季結束影響因素92
七、植被生長季長度93
參考文獻94
第五章全球變化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100
**節氣候變暖的影響100
一、模擬增溫對環境因子的影響100
二、高寒植物生理生態對模擬增溫的響應102
三、土壤理化性質對模擬增溫的響應105
四、高寒生態系統碳通量對模擬增溫的響應108
第二節氮沉降增加的影響112
一、青藏高原大氣氮沉降格局113
二、養分添加對高寒生態系統的影響113
第三節多因子交互的影響122
一、氣候變暖與降水變化122
二、氣候變暖與氮沉降123
三、氣候變暖與放牧124
參考文獻125
第六章青藏高原植物對高寒環境的適應129
**節高原植物個體和群落的生物量分配129
一、高寒植物個體和群落生物量的降水梯度變異129
二、高寒植物個體和群落生物量的海拔梯度變異139
第二節高寒環境中墊狀植物的正相互作用146
一、墊狀植物的正相互作用147
二、墊狀植物正相互作用的機理150
三、墊狀點地梅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子156
參考文獻160
第七章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服務功能167
**節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概況167
一、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構成及其空間分布167
二、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生物量及其空間分布169
第二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71
一、高原尺度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171
二、典型區域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研究172
三、森林水源涵養功能研究175
四、森林土壤保持功能研究176
第三節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77
一、草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現狀177
二、高原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及其空間格局179
三、草地生態系統關鍵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182
四、草地野生動物生態價值評估184
第四節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87
一、青藏高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現狀187
二、青藏高原水塔功能評估190
第五節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及其價值193
一、青藏高原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現狀193
二、典型農田生態系統服務研究——以拉薩農田為例196
三、青藏高原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綜合評價202
參考文獻205
第八章青藏高原的生態補償208
**節建立青藏高原生態補償機制的意義208
一、生態補償的理論研究208
二、青藏高原生態補償研究的意義212
第二節青藏高原生態補償政策214
一、西藏自治區生態補償相關政策214
二、青海省三江源區生態補償相關政策215
第三節案例分析——三江源區生態補償長效機制研究217
一、三江源區概況217
二、三江源區生態補償的成效217
三、三江源區生態補償的總體戰略220
四、三江源區生態補償資金估算222
第四節青藏高原生態補償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227
一、青藏高原生態補償面臨的主要問題227
二、建立和完善青藏高原生態補償機制的對策建議229
參考文獻231
第九章青藏高原退化植被恢復與生態工程效益234
**節退化草地的施肥恢復效果234
一、施肥對高寒草甸蓋度、多度的影響234
二、施肥對高寒草甸生物量的影響236
三、施肥對根冠比和功能群生物量的影響238
第二節藏北退化草地恢復模式240
一、“圍欄封育”模式240
二、“圍欄封育 施肥”模式242
三、“圍欄封育 施肥 補播”模式243
第三節退牧還草工程及其效益244
一、退牧還草工程促進牧草增加244
二、藏北2009~2015年圍欄生態效益分析246
三、“退牧還草”工程圍欄內外群落結構變化248
第四節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及效益252
一、西藏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概況252
二、西藏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主要措施254
三、西藏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效益分析255
參考文獻261
第十章青藏高原區域可持續發展262
**節面臨的問題262
一、可持續發展的含義262
二、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262
第二節區域可持續發展對策264
一、區域可持續發展定位264
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途徑265
三、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協調機制266
第三節高原草地可持續利用267
一、高原草地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267
二、高原草地生態系統碳失匯的原因268
三、高原草地可持續利用管理依據268
四、高原草地可持續利用管理途徑270
第四節區域可持續發展模式271
一、生態畜牧業模式271
二、生態旅游業模式274
三、生態農業模式275
第五節區域可持續發展保障機制276
一、法律保障體系277
二、生態產業發展政策277
三、生態保護政策277
參考文獻280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我與地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