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112058
- 條形碼:9787213112058 ; 978-7-213-11205-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 本書特色
1648年以來,歐洲人想要統一歐洲大陸的夢想從未改變過。
300年后,歐盟誕生,但統一仍然只是虛幻的假象。
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 內容簡介
本書考察了從1648年威斯特發里亞和約簽訂以來,英國與法國和普魯士德國之間的關系,呈現了一份及時而又富有遠見的研究。作者認為歐洲一體化是從這三國之間的外交、經濟和文化關聯中演變而來的;隨著戰爭的破壞性逐漸增強,經濟期待不斷提升,這些國家開始拼命地想要自己存活下來。然而,這三個國家很少同時處于和睦關系之中。
雖然整個歐洲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共同體,但其實不同的文化獨特性還是在某種程度上阻礙著歐洲各國的結合,所以歐洲整合始終如夢。在這樣的背景下,英國脫歐是可預見也可控的。畢竟,這些根源為圣羅馬帝國的聯邦間血脈太緊密了,所以歐盟依然是由二十七的國家組成的強大機構。英國脫歐后,將在歐盟外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而作者看到的是這樣的“保持距離”,將凸顯歐洲中心的實用主義和歷史穩定性。
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 目錄
**章
從神圣羅馬帝國到德意志帝國:戰爭、政治和外交,1648―1864// 001
俄羅斯:第四股力量// 002
1648 年后的歐洲:三十年戰爭的遺產和太陽王// 003
歐洲專制主義與宗教不包容:明顯的分裂// 005
威廉·佩恩以及早期英國的“聯邦制”// 007
聯邦制下作為選帝侯的德國和英國// 009
第二次百年戰爭// 011
“太陽王”之后對“永久和平”的長期等待// 013
普魯士與三大國,或是五大國? // 015
歐洲及周邊的均勢// 018
英、法的大西洋主義,沙俄-普魯士的“中歐”以及開明專制// 019
德國和反對“自由主義”英國的“保守勢力”// 021
5000 千米外,英國被歐洲孤立// 023
英國、法國以及“微妙的”早期自由主義// 025
法國大革命與反封建戰爭:不團結的歐洲聯盟的誕生// 027
康德的歐洲聯邦主義倫理觀// 029
新查理曼大帝拿破侖:全面戰爭與分化瓦解// 031
第二次百年戰爭的結束和普魯士的崛起// 033
拿破侖與再次出現的反英情緒// 036
維也納會議后:源于仇視的團結——圣西蒙和塔列朗的英法協定// 037
拿破侖陰影下的法、英、普魯士-德意志民族主義// 040
資產階級革命,但通過工業實現統一還為時過早// 043
1848 年,歐洲的“轉向失敗”// 045
一致對抗沙皇:英國、法國和普魯士在克里米亞// 048
第二章
從俾斯麥到英國脫歐:戰爭、政治和外交,1864―2018// 051
俾斯麥的外交藝術以及泛濫的聯盟// 053
1914 年以前的軍備競賽和戰略聯盟// 056
歐洲的裂縫:查理曼帝國// 058
法、英、德之間的戰爭與和平// 061
歐洲國家的戰爭目標:大相徑庭的使命宣言// 062
凡爾賽宮:法、英、德和解仍未實現,但美國被孤立// 064
失敗的英法協約、跨民族主義、戰爭和分手賠償// 066
歐洲互聯互通的不同愿景:《洛迦諾公約》對《拉巴洛條約》// 069
法、德對抗的短暫插曲:施特萊斯曼和白里安// 072
國際聯盟崩潰:英、法的綏靖政策// 072
歐洲的又一次內戰// 075
戴高樂與法國的重塑// 077
技術官員和法、德領導人// 080
貝文的大西洋主義對洛塔林王朝的一體化// 082
不溫不火的戰后歐洲防務協定// 085
1963 年《愛麗舍宮條約》以及“兩個,而不是三個”// 088
德國統一,貨幣聯盟,但歐洲仍是兩國主導的// 090
巴爾干半島,又一次的焦點// 093
“9·11 事件”、2003 年“反恐戰爭”和2008 年金融危機:不完全是歐
洲的“歷史終結”// 094
亞歷西斯·托克維爾、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卡爾·馬克思和英國// 097
第三章
官房主義到科布登-謝瓦利埃:歐洲一體化經濟學,1648―1871// 098
三十年戰爭與德國重商主義的誕生// 099
英國重商主義與帝國和種族:歐洲特殊性// 102
柯爾培爾和絕對重商主義// 104
斯密、休謨和“老同盟”// 106
鮮活的歐洲經濟學:魁奈和斯密// 110
歐洲與兩場革命// 114
李嘉圖、比較優勢、帝國主義和黃金// 118
英國特殊主義與法國的效仿// 121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經濟民族主義與關稅同盟// 122
皮爾、科布登和《谷物法》:企業自由貿易// 127
拿破侖三世和科布登:英法“自由主義”與特羅洛普式資本主義// 130
世界博覽會和科布登-謝瓦利埃:如果不算整合,至少也是模仿// 133
煤炭與戰爭:歐洲經濟一體化的障礙// 135
第四章
俾斯麥的歐洲經濟和貨幣聯盟金本位制:歐洲一體化的經濟學,1871―2018// 139
貨幣聯盟、固定匯率與第二次工業革命// 140
戰爭賠款、金銀流動與歐洲解體// 142
英屬印度和現代希臘的殖民地賣方融資:金本位制與歐洲貨幣聯盟// 144
黃金、南非和歐洲// 146
壟斷資本主義、銀行與列寧// 148
銀行、政府、戰爭和幻想// 151
歐洲經濟選擇方案之一的早期社會主義:從圣西蒙到馬克思// 153
饒勒斯和“一戰”后的歐洲社會主義// 157
凱恩斯、哈耶克與歐洲失業率// 159
戰后的英國大西洋主義、馬歇爾計劃與貿易逆差// 163
英國消費對陣法、德投資// 166
莫內對白里安思想的顛覆:首先是經濟,然后是政治// 168
阿登納、艾哈德與社會市場經濟// 171
法國的“光輝三十年”與社會主義試驗:艾德禮和密特朗// 174
撒切爾主義與孤立的新自由主義// 177
歐洲的“第三條道路”// 180
貨幣聯盟:兩個,而不是三個// 181
歐洲經濟與貨幣同盟緊縮和引起麻煩的貨幣聯盟理論// 183
歐元危機,三大國現在在哪里? // 186
2015 年希臘再次成為歐洲世界的中心// 189
是時候簽訂新協約了嗎? // 191
第五章
從帝國種植園到布爾人和義和團:帝國、移民和歐洲,1648―1904// 196
法國是歐洲和各大帝國的中心,德國則是邊緣// 198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開拓鼓舞了英國和法國// 199
啟蒙時期的種族主義與歐洲的一些觀念// 200
英法軍事對抗與亞洲和美洲的“歐洲化”// 202
移民到北美的英國人:新英格蘭,而非新歐洲// 204
法國人對美洲的矛盾心理// 205
盎格魯-撒克遜世界的麻煩// 207
英國在印度的第二帝國:種植園,私人軍隊和雅利安人實驗// 208
薩義德的東方主義與在埃及確立的歐洲觀念// 210
克羅默勛爵在埃及// 213
維多利亞時期種族問題、柏林國會與歐洲國際封建主義// 214
經濟帝國主義:開普敦到開羅的鐵路和其他冒險// 216
“世界上*重要的國家”埃及// 219
法紹達與英法協約的開始// 222
1900 年的世界:中國、俄國與獵取鐵路特許經營權// 223
重新繪制俾斯麥的“非洲地圖”// 225
1900 年的世界:英國的“越南”——南非// 228
英法帝國的文化與政治影響:帝國與歐洲// 229
法國國家償付能力與帝國:廉價的威望還是金錢的浪費? // 233
英德的歐洲和帝國// 235
第六章
從英法協約到歐盟擴張:帝國、移民和歐洲,1902―2018// 237
殖民交流、英法同盟以及英法在歐洲和帝國的實用主義// 239
歐洲共同的殖民暴力// 242
統一于康拉德的“不明智之舉”的歐洲// 245
國際聯盟、帝國和歐洲聯邦制// 247
庫登霍夫-卡勒吉,“小歐洲”和英國的“哈布斯堡帝國”// 249
歐洲一體化的前奏——歐洲去殖民化// 252
歐亞計劃:保持非洲的歐洲腹地地位// 254
印度和布拉柴維爾// 255
馬達加斯加和阿爾及利亞的危機// 257
“歐洲堡壘”和第三世界// 259
不平等、歐洲懷疑論和被拒的啟蒙運動// 261
歷史的終結碰上帝國的遺產// 263
歐洲帝國和其移民遺產// 265
法國,人口挑戰和殖民地移民// 268
歐洲移民與流動身份// 269
歐洲人口定時炸彈對一體化的威脅// 271
歐洲難民危機與人員自由流動// 273
默克爾與移民:德國的*后救贖// 276
第七章
宗教與歐洲的“他者”,1648―2018// 279
伊斯蘭和世俗主義對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挑戰:“文明的沖突”// 281
土耳其因過于穆斯林化而無法加入歐盟嗎? // 282
歐洲伊斯蘭恐懼癥的根源// 284
伊斯蘭教與宗教改革// 285
伏爾泰在倫敦偉大的宗教交流// 289
洛克與孟德斯鳩談寬容:歐洲人的渴望// 291
普魯士的寬容:腓特烈大帝和安格拉·默克爾// 292
新教徒的創造性和選擇// 293
歐洲與世俗主義// 295
影響所有宗教的吉本瘟疫// 296
歐洲自然神論與兩次革命間的托馬斯·潘恩// 298
去基督化與法國大革命的“*高主宰”// 301
克倫威爾的不寬容與拿破侖的機會主義寬容:歐洲基督教世界的持久性// 304
夏多布里昂與貴族宗教復興主義// 306
被基督教傳教活動定義的歐洲// 308
馬克思與統一世俗主義思想的社會主義者// 309
韋伯的加爾文主義與資本主義歐洲身份// 313
德國新教引領歐洲:重拳出擊的加爾文主義// 315
法國宗教政治與歐洲統一的天主教// 317
德國普世政治的根源,克服不寬容// 320
希特勒與基督教綏靖政策// 322
天主教的彈性與實用主義:戴高樂與舒曼// 323
戴高樂遇上阿登納:基督教民主與歐洲統一// 326
工黨、英格蘭圣公會和歐洲// 327
歐洲的新天主教霸權,同樣的英國問題// 331
結 語// 334
附錄一 參考資料// 354
附錄二 參考書目// 381
展開全部
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 相關資料
《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文筆清晰、引人入勝,對經濟問題的把握也非常透徹,為當前(關于歐洲)的辯論增添了亟需的歷史深度。
——約翰·達爾文,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沃爾夫森歷史學獎得主,《未終結的帝國》作者
斯威尼以精湛的筆法描述了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益和野心如何交織在一起,塑造了歐洲。他像考古學家一樣用鏟子刮掉了歐洲的歷史層:移民、笨拙的經濟一體化、民族主義和主權統一的困惑、戰爭、外交和治國方略,所有當前正在醞釀的危機都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對于那些對英國退歐感到困惑、好奇或只是焦慮的人來說,他揭示的連續性應該是一個啟示。
——羅杰·博伊斯,《泰晤士報》首席外交評論員
對關于英國脫歐的辯論提供了一種思慮周全的看法。
——彼得·威爾遜,牛津大學萬靈學院戰爭歷史學教授
理解包括歐盟在內的大部分現代歐洲歷史的關鍵,是英、法、德三國的歷史。斯威尼的《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在三個多世紀的時間跨度里對這一現象進行了千頭萬緒的追溯。
——蒂莫西·加頓·阿什,《新政治家》年度圖書推薦
歐洲帝國:從民族國家的崛起到英國脫歐 作者簡介
[英] 斯圖爾特·斯威尼(Stuart Sweeney)
斯圖爾特·斯威尼是牛津大學歐洲歷史中心的訪問學者,曾于牛津大學和開放大學任教,著有《印度皇家鐵路金融》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