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文庫:日常生活研究的方法論.一個初步的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25427
- 條形碼:9787522825427 ; 978-7-5228-2542-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文庫:日常生活研究的方法論.一個初步的探索 內容簡介
本書由五篇相對獨立又有聯系的論文組成。**篇論文較為全面地探討了埃利亞斯的構形概念,并指出了埃氏構形概念的若干缺陷,以及構形概念同其他分析概念結合的必要性。第二篇論文提出涂爾干的兩個道德理論要回答的真正的社會學問題是:是否存在著與個體行動者性質不同的集體行動者,如何形成一個集體行動者。第三篇論文通過對馬林諾夫斯基的民族志實踐的考察提出,繼承和發展了馬氏民族志傳統的“精細描寫”可能是把握和理解地方習俗的新方法論。第四篇論文首先提出“處境”的一般概念,并根據戈夫曼的“框架分析”,提出存在論的現象學可以用來幫助研究者揭示個體行動者對處境做定義時所運用的框架。*后一篇論文在闡述莫斯“身體技藝”的概念的基礎上,就身體技藝研究的方法論提出了若干新想法。
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文庫:日常生活研究的方法論.一個初步的探索 目錄
緒論回顧與反思
一回顧
二反思
埃利亞斯的“構形”概念
一“構形”概念的三個層次
二從經驗分析的角度對埃氏構形概念的批判
三簡要結論
參考文獻
涂爾干的兩個道德理論及其社會學問題
一涂爾干的道德理論引發的疑惑
二涂爾干的兩個道德理論
三兩個理論的差別和聯系:道德實踐的權威性
四兩個理論背后的社會學問題
五余論:集體行動者作為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習俗的觀察與描寫——基于馬林諾夫斯基的民族志實踐的考察
一習俗的重要
二庫拉體系的觀察、描寫
三若干方法論上的思考
四余論
參考文獻
處境定義與框架分析
一互動處境的理論框架
二框架的概念
三框架分析的方法論基礎
四框架分析的應用
五結語
參考文獻
身體技藝的研究:若干理論和方法上的探討
一莫斯的身體技藝的概念
二身體技藝與經典文本
三進一步的理論思考
四研究身體技藝的方法論
五余論:總體的人
參考文獻
附錄科學之為激情,方法之為技能
一科學是激情
二不自欺的社會科學
三方法是技能
參考文獻
一回顧
二反思
埃利亞斯的“構形”概念
一“構形”概念的三個層次
二從經驗分析的角度對埃氏構形概念的批判
三簡要結論
參考文獻
涂爾干的兩個道德理論及其社會學問題
一涂爾干的道德理論引發的疑惑
二涂爾干的兩個道德理論
三兩個理論的差別和聯系:道德實踐的權威性
四兩個理論背后的社會學問題
五余論:集體行動者作為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習俗的觀察與描寫——基于馬林諾夫斯基的民族志實踐的考察
一習俗的重要
二庫拉體系的觀察、描寫
三若干方法論上的思考
四余論
參考文獻
處境定義與框架分析
一互動處境的理論框架
二框架的概念
三框架分析的方法論基礎
四框架分析的應用
五結語
參考文獻
身體技藝的研究:若干理論和方法上的探討
一莫斯的身體技藝的概念
二身體技藝與經典文本
三進一步的理論思考
四研究身體技藝的方法論
五余論:總體的人
參考文獻
附錄科學之為激情,方法之為技能
一科學是激情
二不自欺的社會科學
三方法是技能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當代中國社會變遷研究文庫:日常生活研究的方法論.一個初步的探索 作者簡介
趙鋒,社會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研究方法等。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二體千字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