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通信電子戰原理(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169922
- 條形碼:9787121169922 ; 978-7-121-16992-2
- 裝幀:平塑勒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通信電子戰原理(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較全面地反映了美軍信息戰中通信電子戰的基本思路及其作戰運用的基本技術原理。本書側重闡述通信電子戰系統的工程原理。包括電子戰的基本概念篇,電子戰系統的基本原理與技術篇以及電子戰系統的運作與特性篇,此外,本書還增添了對電子戰系統外部與內部噪聲源及其對系統特性影響的主要理論分析。本書也對通信電子戰系統的構件、組成及其運作,現代通信信號方向測定,雙曲線型發射機定位技術,截獲/抗干擾目標的低概率地理定位, 以及通信電子戰系統未來發展方向等多方面的新內容做出了權威性的深度涵蓋。
通信電子戰原理(第二版) 目錄
目 錄
第1章 通信電子戰系統
1.1 概述
1.2 信息戰
1.3 電子戰
1.3.1 電子支援
1.3.2 電子進攻
1.3.3 電子防護
1.4 電子支援
1.4.1 低檢測/截獲/利用概率
1.4.2 未來通信發展環境
1.4.3 電子支援小結
1.5 電子進攻
1.5.1 電子進攻小結
1.6 簡要概括
1.7 典型的電子戰系統結構
1.7.1 系統控制
1.7.2 天線
1.7.3 信號分配
1.7.4 搜索接收機
1.7.5 監測接收機
1.7.6 信號處理
1.7.7 測向信號處理
1.7.8 激勵器
1.7.9 功率放大器
1.7.10濾波器
1.7.11通信
1.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電子支援
2.1 概述
2.2 截獲
2.2.1 信號的外部參數與內涵信息
2.2.2 傳播損失
2.3 地理定位
2.4 多方位三角測量法
2.5 系統部署考慮
2.6 電子目標地圖
2.7 常用作戰圖
2.8 與其他科目的作戰集成
2.9 目標命中的支援
2.10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電子進攻
3.1 概述
3.2 通信干擾
3.3 干擾機部署
3.4 監測
3.5 模擬通信
3.6 數字通信
3.7 窄帶/局部頻帶干擾
3.8 阻塞式干擾
3.9 跟蹤干擾機
3.10干擾低截獲概率的目標
3.11結束語
參考文獻
**部分 基 礎 知 識
第4章 電磁信號傳播
4.1 概述
4.2 信號傳播
4.3 射頻波段名稱標示
4.4 極化
4.5 功率密度
4.6 自由空間傳播
4.7 地波
4.7.1 直射波
4.7.2 地表面波
4.8 波的繞射
4.9 反射波
4.10大氣波導傳播
4.11流星余跡
4.12散射
4.13信號衰落
4.13.1 信號模型
4.13.2 衰落類型
4.13.3 Rayleigh衰落信號幅度、相位與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數
4.13.4 Rice衰落信號幅度、相位與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數
4.13.5 Nakagamim衰落信號幅度、相位與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數
4.14 移動VHF信道特性
4.15 電離層傳播
4.15.1 折射
4.15.2 電離層
4.15.3 近垂直入射天波
4.15.4 HF衰落
4.15.5 *高可用頻率和*低可用頻率
4.15.6 自動鏈路建立
4.1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5章 射頻噪聲與干擾
5.1 概述
5.2 外部無線電噪聲源
5.2.1 人為噪聲
5.2.2 外部噪聲總體
5.3 電子戰系統的內部噪聲
5.3.1 概述
5.3.2 寬帶噪聲源
5.3.3 低頻噪聲
5.3.4 產生-復合噪聲
5.3.5 相位噪聲
5.4 數字信號處理中的噪聲
5.4.1 模數轉換(ADC)量化噪聲
5.4.2 數據轉換器時鐘抖動噪聲
5.4.3 采樣和定時
5.5 電磁干擾
5.5.1 EMI源
5.5.2 耦合路徑
5.5.3 小結
5.6 放大器噪聲
5.6.1 放大器噪聲模型
5.6.2 噪聲帶寬與信號帶寬
5.6.3 噪聲帶寬和低頻(1/f)噪聲
5.6.4 噪聲系數和噪聲指數
5.6.5 等效噪聲溫度
5.7 其他噪聲因素
5.7.1 相關噪聲
5.7.2 電流分配噪聲
5.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線電通信技術
6.1 概述
6.2 調制
6.2.1 模擬調制
6.2.2 數字調制
6.3 擴頻
6.3.1 直接序列擴頻(DSSS)
6.3.2 跳頻擴頻(FHSS)
6.4 接入方式
6.4.1 頻分多址
6.4.2 時分多址
6.4.3 載波偵聽多址(CSMA)
6.4.4 按需分配多址(DAMA)
6.4.5 碼分多址(CDMA)
6.5 雙工
6.5.1 時分雙工
6.5.2 頻分雙工
6.6 正交頻分復用(OFDM)
6.7 通信信號編碼
6.7.1 用于數據壓縮的信源編碼
6.7.2 用于差錯控制的信道編碼
6.8 調制解調器
6.9 傳真
6.10通信安全
6.10.1 數據加密
6.10.2 公鑰加密
6.10.3 數字簽名
6.10.4 數字加密標準
6.10.5 高保密性(PGP)
6.10.6 Fortezza加密系統
6.10.7 托管加密系統
6.10.8 用無線電重置密鑰
6.11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7章 信號處理
7.1 概述
7.2 正交函數
7.3 變換
7.3.1 三角變換
7.3.2 Haar變換
7.3.3 小波變換
7.3.4 快速變換
7.4 信號采樣
7.4.1 帶限采樣
7.4.2 頻譜混疊
7.4.3 采樣信號的恢復
7.5 周期平穩信號處理
7.6 高階統計
7.7 應用
7.7.1 信號檢測
7.7.2 DSSS截獲檢測
7.7.3 信號分類
7.7.4 識別/辨識
7.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8章 測向定位技術
8.1 概述
8.2 方位估計
8.2.1 圓形天線陣
8.2.2 干涉測量法
8.2.3 單脈沖測向器
8.2.4 振幅測向器
8.2.5 多普勒測向器
8.2.6 陣列處理方位估計
8.2.7 方位線(LOB)優化
8.3 定位算法
8.3.1 偏離方位的消除
8.3.2 Stansfield定位算法
8.3.3 均方距離算法
8.3.4 組合誤差線
8.4 單站定位技術
8.5 定位精度
8.5.1 幾何精度系數
8.6 定位覆蓋范圍
8.7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雙曲定位技術
9.1 概述
9.2 到達時間差(TDOA)
9.2.1 采用TDOA測量的定位
9.2.2 幾何精度因子
9.2.3 時延估算限制
9.3 差分多普勒
9.4 交叉模糊函數處理
9.4.1 定位精度
9.5 到達時間
9.6 發射機TDOA漸近線定位
9.7 多目標
9.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通信電子戰系統特性
第10章 早期進入有組織的電子支援
10.1 概述
10.2 目標模型
10.3 截獲系統模型
10.4 仿真結果
10.4.1 與目標網絡數有關的性能
10.4.2 搜索帶寬
10.4.3 噪聲系數
10.4.4 后處理時間
10.4.5 任務周期
10.5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跳頻發射機的探測與定位
11.1 概述
11.2 分析
11.2.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機
11.3 仿真
11.3.1 ES系統的運作
11.3.2 結果及其分析
11.3.3 討論
11.4 結束語
11.4.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機
11.4.2 仿真
參考文獻
第12章 信號探測距離
12.1 概述
12.2 噪聲對探測范圍的限制
12.3 目標
12.4 具有反射傳播模型的探測范圍
12.4.1 ES系統的機載探測范圍曲面
12.4.2 陸基探測范圍
12.4.3 討論
12.5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 衰落信道干擾性能
13.1 概述
13.2 衰落信道中的檢測概率
13.2.1 AWGN信道
13.2.2 Nakagami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檢測概率
13.3 對衰落窄帶目標的干擾
13.3.1 干擾窄帶目標
13.3.2 用窄帶單音干擾機干擾NCBFSK信號
13.3.3 帶限高斯噪聲干擾機
13.4 對DSSS寬帶系統的干擾
13.4.1 BPSK/QPSK
13.4.2 討論
13.5 Nakagami衰落中的干擾特性
13.5.1 慢衰落
13.5.2 快衰落
13.6 對FHSS寬帶系統的干擾
13.6.1 噪聲干擾
13.6.2 信號衰落
13.6.3 目標信號與干擾信號同時衰落
13.6.4 注釋
13.7 對混合帶寬系統的干擾
13.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4章 電子攻擊:無人機攻擊和陸基攻擊
14.1 概述
14.2 遠距離信號傳播
14.3 對有效輻射功率(ERP)的干擾
14.4 目標
14.5 無線視距傳播距離(RLOS)
14.6 無人機干擾機
14.7 陸基干擾機
14.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5章 一次性使用的干擾機
15.1 概述
15.2 無衰落的一次性使用的干擾機
15.3 衰落信道中的一次性使用的干擾機
15.3.1 Rayleigh衰落
15.3.2 擴頻的處理增益
15.3.3 干擾效果衡量
15.3.4 距離損耗
15.4 頻率跟蹤干擾
15.5 脈沖式干擾
15.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A 概率與隨機變量
附錄B 仿真網絡
附錄C 系統工程
首字母縮寫表
第1章 通信電子戰系統
1.1 概述
1.2 信息戰
1.3 電子戰
1.3.1 電子支援
1.3.2 電子進攻
1.3.3 電子防護
1.4 電子支援
1.4.1 低檢測/截獲/利用概率
1.4.2 未來通信發展環境
1.4.3 電子支援小結
1.5 電子進攻
1.5.1 電子進攻小結
1.6 簡要概括
1.7 典型的電子戰系統結構
1.7.1 系統控制
1.7.2 天線
1.7.3 信號分配
1.7.4 搜索接收機
1.7.5 監測接收機
1.7.6 信號處理
1.7.7 測向信號處理
1.7.8 激勵器
1.7.9 功率放大器
1.7.10濾波器
1.7.11通信
1.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2章 電子支援
2.1 概述
2.2 截獲
2.2.1 信號的外部參數與內涵信息
2.2.2 傳播損失
2.3 地理定位
2.4 多方位三角測量法
2.5 系統部署考慮
2.6 電子目標地圖
2.7 常用作戰圖
2.8 與其他科目的作戰集成
2.9 目標命中的支援
2.10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3章 電子進攻
3.1 概述
3.2 通信干擾
3.3 干擾機部署
3.4 監測
3.5 模擬通信
3.6 數字通信
3.7 窄帶/局部頻帶干擾
3.8 阻塞式干擾
3.9 跟蹤干擾機
3.10干擾低截獲概率的目標
3.11結束語
參考文獻
**部分 基 礎 知 識
第4章 電磁信號傳播
4.1 概述
4.2 信號傳播
4.3 射頻波段名稱標示
4.4 極化
4.5 功率密度
4.6 自由空間傳播
4.7 地波
4.7.1 直射波
4.7.2 地表面波
4.8 波的繞射
4.9 反射波
4.10大氣波導傳播
4.11流星余跡
4.12散射
4.13信號衰落
4.13.1 信號模型
4.13.2 衰落類型
4.13.3 Rayleigh衰落信號幅度、相位與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數
4.13.4 Rice衰落信號幅度、相位與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數
4.13.5 Nakagamim衰落信號幅度、相位與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數
4.14 移動VHF信道特性
4.15 電離層傳播
4.15.1 折射
4.15.2 電離層
4.15.3 近垂直入射天波
4.15.4 HF衰落
4.15.5 *高可用頻率和*低可用頻率
4.15.6 自動鏈路建立
4.1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5章 射頻噪聲與干擾
5.1 概述
5.2 外部無線電噪聲源
5.2.1 人為噪聲
5.2.2 外部噪聲總體
5.3 電子戰系統的內部噪聲
5.3.1 概述
5.3.2 寬帶噪聲源
5.3.3 低頻噪聲
5.3.4 產生-復合噪聲
5.3.5 相位噪聲
5.4 數字信號處理中的噪聲
5.4.1 模數轉換(ADC)量化噪聲
5.4.2 數據轉換器時鐘抖動噪聲
5.4.3 采樣和定時
5.5 電磁干擾
5.5.1 EMI源
5.5.2 耦合路徑
5.5.3 小結
5.6 放大器噪聲
5.6.1 放大器噪聲模型
5.6.2 噪聲帶寬與信號帶寬
5.6.3 噪聲帶寬和低頻(1/f)噪聲
5.6.4 噪聲系數和噪聲指數
5.6.5 等效噪聲溫度
5.7 其他噪聲因素
5.7.1 相關噪聲
5.7.2 電流分配噪聲
5.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6章 無線電通信技術
6.1 概述
6.2 調制
6.2.1 模擬調制
6.2.2 數字調制
6.3 擴頻
6.3.1 直接序列擴頻(DSSS)
6.3.2 跳頻擴頻(FHSS)
6.4 接入方式
6.4.1 頻分多址
6.4.2 時分多址
6.4.3 載波偵聽多址(CSMA)
6.4.4 按需分配多址(DAMA)
6.4.5 碼分多址(CDMA)
6.5 雙工
6.5.1 時分雙工
6.5.2 頻分雙工
6.6 正交頻分復用(OFDM)
6.7 通信信號編碼
6.7.1 用于數據壓縮的信源編碼
6.7.2 用于差錯控制的信道編碼
6.8 調制解調器
6.9 傳真
6.10通信安全
6.10.1 數據加密
6.10.2 公鑰加密
6.10.3 數字簽名
6.10.4 數字加密標準
6.10.5 高保密性(PGP)
6.10.6 Fortezza加密系統
6.10.7 托管加密系統
6.10.8 用無線電重置密鑰
6.11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7章 信號處理
7.1 概述
7.2 正交函數
7.3 變換
7.3.1 三角變換
7.3.2 Haar變換
7.3.3 小波變換
7.3.4 快速變換
7.4 信號采樣
7.4.1 帶限采樣
7.4.2 頻譜混疊
7.4.3 采樣信號的恢復
7.5 周期平穩信號處理
7.6 高階統計
7.7 應用
7.7.1 信號檢測
7.7.2 DSSS截獲檢測
7.7.3 信號分類
7.7.4 識別/辨識
7.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8章 測向定位技術
8.1 概述
8.2 方位估計
8.2.1 圓形天線陣
8.2.2 干涉測量法
8.2.3 單脈沖測向器
8.2.4 振幅測向器
8.2.5 多普勒測向器
8.2.6 陣列處理方位估計
8.2.7 方位線(LOB)優化
8.3 定位算法
8.3.1 偏離方位的消除
8.3.2 Stansfield定位算法
8.3.3 均方距離算法
8.3.4 組合誤差線
8.4 單站定位技術
8.5 定位精度
8.5.1 幾何精度系數
8.6 定位覆蓋范圍
8.7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9章 雙曲定位技術
9.1 概述
9.2 到達時間差(TDOA)
9.2.1 采用TDOA測量的定位
9.2.2 幾何精度因子
9.2.3 時延估算限制
9.3 差分多普勒
9.4 交叉模糊函數處理
9.4.1 定位精度
9.5 到達時間
9.6 發射機TDOA漸近線定位
9.7 多目標
9.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通信電子戰系統特性
第10章 早期進入有組織的電子支援
10.1 概述
10.2 目標模型
10.3 截獲系統模型
10.4 仿真結果
10.4.1 與目標網絡數有關的性能
10.4.2 搜索帶寬
10.4.3 噪聲系數
10.4.4 后處理時間
10.4.5 任務周期
10.5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1章 跳頻發射機的探測與定位
11.1 概述
11.2 分析
11.2.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機
11.3 仿真
11.3.1 ES系統的運作
11.3.2 結果及其分析
11.3.3 討論
11.4 結束語
11.4.1 搜索式超外差接收機
11.4.2 仿真
參考文獻
第12章 信號探測距離
12.1 概述
12.2 噪聲對探測范圍的限制
12.3 目標
12.4 具有反射傳播模型的探測范圍
12.4.1 ES系統的機載探測范圍曲面
12.4.2 陸基探測范圍
12.4.3 討論
12.5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3章 衰落信道干擾性能
13.1 概述
13.2 衰落信道中的檢測概率
13.2.1 AWGN信道
13.2.2 Nakagami和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檢測概率
13.3 對衰落窄帶目標的干擾
13.3.1 干擾窄帶目標
13.3.2 用窄帶單音干擾機干擾NCBFSK信號
13.3.3 帶限高斯噪聲干擾機
13.4 對DSSS寬帶系統的干擾
13.4.1 BPSK/QPSK
13.4.2 討論
13.5 Nakagami衰落中的干擾特性
13.5.1 慢衰落
13.5.2 快衰落
13.6 對FHSS寬帶系統的干擾
13.6.1 噪聲干擾
13.6.2 信號衰落
13.6.3 目標信號與干擾信號同時衰落
13.6.4 注釋
13.7 對混合帶寬系統的干擾
13.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4章 電子攻擊:無人機攻擊和陸基攻擊
14.1 概述
14.2 遠距離信號傳播
14.3 對有效輻射功率(ERP)的干擾
14.4 目標
14.5 無線視距傳播距離(RLOS)
14.6 無人機干擾機
14.7 陸基干擾機
14.8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第15章 一次性使用的干擾機
15.1 概述
15.2 無衰落的一次性使用的干擾機
15.3 衰落信道中的一次性使用的干擾機
15.3.1 Rayleigh衰落
15.3.2 擴頻的處理增益
15.3.3 干擾效果衡量
15.3.4 距離損耗
15.4 頻率跟蹤干擾
15.5 脈沖式干擾
15.6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A 概率與隨機變量
附錄B 仿真網絡
附錄C 系統工程
首字母縮寫表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