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中國城市創新地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675089
- 條形碼:9787565675089 ; 978-7-5656-7508-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城市創新地理 內容簡介
隨著城市逐漸成為創新活動產生的核心空間,我國在推動城市創新發展方面也做出了努力,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導和推進一批城市開展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加快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科技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探索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以及差異化的城市創新發展路徑。2018年又發布了《關于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函》,進一步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城市創新已成為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推動我國區域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城市正處于向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時期,面臨著許多需要研究的科學問題,諸如城市如何創新?哪些因素影響城市創新?城市創新具有什么樣的空間規律?城市創新對城市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城市創新的聯系與網絡如何?城市創新的職能如何界定?上述問題迫切需要研究。基于此,我們以中國的城市為實證研究對象,構建了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的研究框架,積十年之功,形成現在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一些已在國內外雜志期刊如《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等發表。本書以《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為題,對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了系統性梳理,既包括理論研究,也包括實證分析。研究視角由城市創新的發生及形成因素,到城市創新格局,再到城市創新聯系以及城市的創新職能。本書共二十二章,劃分為六篇,**篇對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的研究進行了述評與展望,并提出基于創新的城市化的理論;第二篇探討了影響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諸如城市創新基礎設施、城市人口結構、城市知識環境、城市舒適度和城市緊湊度等與城市發展的關系;第三篇研究了技術創新對中國城市發展的影響,包括技術創新對城市進出口貿易和環境污染的影響,以及中國城市綠色創新的空間格局;第四篇分析了中國城市創新空間的形態與網絡,包括創新城區、城市的知識專業化、城市工業創新效率、城市創新重心、產業創新網絡的內容;第五篇分析了中國城市創新聯系與創新體系,包括中國主要城市的創新聯系、三大都市經濟圈城市以及主要城市群的創新聯系;第六篇是中國城市創新職能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創新職能的概念,測度,分析了城市職能的重要職能之一城市的知識創新職能,對我國的主要城市的創新職能進行了測度。隨著城市逐漸成為創新活動產生的核心空間,我國在推動城市創新發展方面也做出了努力,201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導和推進一批城市開展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加快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科技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印發建設創新型城市工作指引的通知》探索建設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以及差異化的城市創新發展路徑。2018年又發布了《關于支持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函》,進一步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城市創新已成為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推動我國區域和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城市正處于向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時期,面臨著許多需要研究的科學問題,諸如城市如何創新?哪些因素影響城市創新?城市創新具有什么樣的空間規律?城市創新對城市發展有什么樣的影響?城市創新的聯系與網絡如何?城市創新的職能如何界定?上述問題迫切需要研究。基于此,我們以中國的城市為實證研究對象,構建了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的研究框架,積十年之功,形成現在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一些已在國內外雜志期刊如《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等發表。本書以《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為題,對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的研究成果和進展進行了系統性梳理,既包括理論研究,也包括實證分析。研究視角由城市創新的發生及形成因素,到城市創新格局,再到城市創新聯系以及城市的創新職能。本書共二十二章,劃分為六篇,**篇對中國城市創新地理的研究進行了述評與展望,并提出基于創新的城市化的理論;第二篇探討了影響中國城市創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了諸如城市創新基礎設施、城市人口結構、城市知識環境、城市舒適度和城市緊湊度等與城市發展的關系;第三篇研究了技術創新對中國城市發展的影響,包括技術創新對城市進出口貿易和環境污染的影響,以及中國城市綠色創新的空間格局;第四篇分析了中國城市創新空間的形態與網絡,包括創新城區、城市的知識專業化、城市工業創新效率、城市創新重心、產業創新網絡的內容;第五篇分析了中國城市創新聯系與創新體系,包括中國主要城市的創新聯系、三大都市經濟圈城市以及主要城市群的創新聯系;第六篇是中國城市創新職能的研究,提出了城市創新職能的概念,測度,分析了城市職能的重要職能之一城市的知識創新職能,對我國的主要城市的創新職能進行了測度。
本書由呂拉昌及團隊共同撰寫,由呂拉昌教授設計編寫提綱并組織撰寫,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三大城市群創新機制與空間組織模式的比較研究”(41971201)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國城市創新地理 目錄
中國城市創新地理 作者簡介
呂拉昌,男,1963年生,陜西鳳翔人,博士。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原廣州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兼任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廣州市十屆、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廣州市民建常委。學術兼職有全國注冊城市規劃師、全國經濟地理研究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城市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文地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地理學會常務理事、省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專家,任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地域開發與研究》等多種雜志編委,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訪問學者,曾多次赴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香港等地進行學術交流與考察。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經濟、區域創新與管理方面的教學和研究。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