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跨文化外語教育新發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23380
- 條形碼:9787302623380 ; 978-7-302-62338-0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跨文化外語教育新發展研究 本書特色
本書旨在梳理過去二十余年國內外跨文化外語教育理論研究的成果和實踐探索的經驗,分析當前跨文化外語教學面臨的問題,并在闡述跨文化外語教育相關基礎理論和教學模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跨文化外語教育的內涵、目標、原則和方法,介紹國內外跨文化外語教育相關政策、標準和資源。
跨文化外語教育新發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一共十章, 梳理了新時代外語教育的價值與目標, 對跨文化外語教育的歷史進行了回顧, 對我國跨文化教育的現狀進行了分析, 并多維度闡析了外語教育中的語言觀和和文化觀, 尤其是對跨文化外語教育理論進行了多視角研究, 比較分析了國內外跨文化外語教育政策與標準。本書有較強的前沿性和學術性, 對跨文化外語教育發展研究的表述總體比較準確到位, 結論性語言的概括性強, 參考文獻豐富, 體例規范。
跨文化外語教育新發展研究 目錄
1.1 外語教育的時代背景 1
1.1.1 全球公民教育 2
1.1.2 跨文化教育 3
1.1.3 核心素養教育 5
1.2 新時代外語教育的價值定位 6
1.2.1 關于外語教育價值定位的討論 7
1.2.2 新時代外語教育的價值闡釋 8
1.3 新時代外語教育的多元目標 11
1.3.1 母語能力為目標的謬誤 11
1.3.2 對交際能力為目標的質疑 12
1.3.3 新時代外語教育的三維目標框架 14
1.4 小結 17 第2章 跨文化外語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19
2.1 外語教育中的文化理解 19
2.1.1 20世紀90年代前 20
2.1.2 20世紀90年代后 24
2.2 外語教育中的文化教學 26
2.2.1 20世紀60年代 26
2.2.2 20世紀70年代 27
2.2.3 20世紀80年代 28
2.2.4 20世紀90年代 33
2.2.5 進入21世紀后 36
2.3 我國跨文化外語教育發展歷史與現狀分析 49
2.3.1 跨文化外語教育發展歷史的分析總結 49
2.3.2 跨文化外語教育研究現狀的問題剖析 52
2.4 小結 55 第3章 語言與文化的哲學辨析 57
3.1 思維、語言與文化、社會之關系概述 58
3.1.1 思維的認知解讀:生物性 58
3.1.2 思維的哲學解讀:理性主體性 59
3.1.3 思維的文化解讀:符號性 60
3.1.4 思維的社會解讀:身份認同 61
3.2 思維與語言 64
3.2.1 理性主義哲學:語言是人類理性存在的哲學表達 64
3.2.2 生成語法:語言是普遍心理機制的表達 66
3.2.3 認知神經語言學:語言是普遍生物性的表達 67
3.3 思維、語言與文化 69
3.3.1 浪漫主義哲學:語言是人類感性存在的表達 69
3.3.2 民族語言學:語言相對主義是文化思維多樣性的表達 70
3.3.3 認知語言學:語言相對主義是個體心理差異的表達 74
3.3.4 文化語言學:語言相對主義是跨文化心理的表達 76
3.3.5 文化教學實踐:語言使用取向路徑 78
3.4 思維、語言與社會 80
3.4.1 單向性框架 82
3.4.2 主體間性框架 86
3.5 小結 88 第4章 外語教育中的語言和文化 91
4.1 外語教育中的語言觀 91
4.1.1 作為符號系統和交際工具的語言觀 92
4.1.2 作為文化現象和社會實踐的語言觀 93
4.1.3 跨文化外語教育視域下的語言觀 94
4.2 外語教育中的文化觀 96
4.2.1 多學科的文化觀 96
4.2.2 本質主義和非本質主義的文化觀 97
4.2.3 基于三角模型的文化定義 99
4.2.4 跨文化外語教育視域下的文化觀 100
4.3 外語教學與文化教學 101
4.3.1 外語學習和文化學習的本質 101
4.3.2 語言能力為目標的文化教學 104
4.3.3 交際能力為目標的文化教學 104
4.3.4 跨文化能力為目標的文化教學 106
4.4 小結 106 第5章 跨文化外語教育理論研究 109
5.1 后方法時代的外語教育 109
5.1.1 對“方法”的批判 109
5.1.2 “后方法”教學 110
5.2 跨文化外語教育相關理論 112
5.2.1 社會文化理論 112
5.2.2 積極心理學理論 114
5.2.3 二語習得的多語轉向 116
5.2.4 動態系統理論 117
5.2.5 整體論 118
5.3 國內外跨文化外語教育理論 119
5.3.1 國外跨文化外語教育理論 119
5.3.2 國內跨文化外語教育理論 131
5.4 跨文化外語教學原則與方法 145
5.4.1 跨文化外語教學原則 145
5.4.2 跨文化外語教學方法 153
5.5 小結 162 第6章 外語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測評 165
6.1 跨文化能力測評理論和路徑 165
6.1.1 跨文化能力測評理論基礎 166
6.1.2 跨文化能力測評設計原則 166
6.1.3 跨文化能力測評方法 168
6.2 外語教育中的跨文化能力測評 172
6.2.1 國外外語教育中跨文化能力測評 172
6.2.2 國內外語教育中跨文化能力測評 179
6.2.3 外語教育中跨文化能力測評現狀述評 184
6.3 外語教育中跨文化能力測評發展研究 187
6.3.1 明確測評構念 187
6.3.2 創新測評方法 189
6.4 小結 190 第7章 國內外跨文化外語教學相關標準 193
7.1 國外跨文化外語教學相關標準 193
7.1.1 歐盟 193
7.1.2 美國 202
7.1.3 澳大利亞 209
7.1.4 日本 212
7.2 我國跨文化外語教學相關標準 214
7.2.1 中小學相關教學標準 214
7.2.2 大學相關教學標準 227
7.2.3 大中小學跨文化能力教學參考框架 230
7.3 國內外跨文化外語教學相關標準的比較分析 235
7.3.1 教學標準研制的背景和動因 235
7.3.2 對跨文化能力的理解和界定 238
7.3.3 跨文化能力培養目標的設定和描述 241
7.4 小結 243 第8章 跨文化外語教育中的教師發展 245
8.1 跨文化外語教育中的教師研究概述 245
8.2 教師對跨文化教學的認知與實踐 246
8.2.1 教師對跨文化教學的認知 247
8.2.2 教師的跨文化教學實踐 248
8.2.3 存在的問題分析 250
8.3 教師在跨文化外語教學中的角色定位 251
8.3.1 跨文化教學的設計和組織者 252
8.3.2 跨文化學習的引導和推動者 253
8.3.3 跨文化教育的學習和研究者 254
8.4 跨文化教學能力的內涵與發展 255
8.4.1 跨文化教學能力的內涵 255
8.4.2 跨文化教學能力的發展 258
8.5 跨文化教學活動設計案例 263
8.6 小結 266 第9章 跨文化外語教育研究方法 267
9.1 研究范式 268
9.1.1 概述 268
9.1.2 實證主義范式:跨文化能力研究的主導范式 271
9.1.3 建構主義范式:跨文化能力研究的補充范式 277
9.1.4 批判主義范式: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新興范式 281
9.1.5 實用主義范式:跨文化能力研究的融合范式 283
9.2 研究方法 288
9.2.1 調查研究 289
9.2.2 實驗研究與教學實驗 295
9.2.3 行動研究 299
9.2.4 教育民族志 303
9.3 小結 306 第10章 跨文化外語教育資源 309
10.1 跨文化外語教育資源概述 309
10.2 跨文化外語教育研究資源 310
10.2.1 代表性學者及其研究成果 311
10.2.2 學術雜志 318
10.2.3 研究學會 321
10.3 跨文化外語教學資源 322
10.3.1 教學材料 322
10.3.2 慕課資源 324
10.3.3 特色項目 325
10.4 小結 328 第11章 跨文化外語教育研究展望 331
11.1 理論體系建構 332
11.2政策標準研制 333
11.3教學方法研究 334
11.4育人價值挖掘 334
11.5 未來研究方向 335
參考文獻 337
跨文化外語教育新發展研究 作者簡介
張紅玲,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外國語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跨文化交際學會副會長,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杜克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跨文化教育。出版著作6部,參編著作和教材10部,發表論文50余篇,代表性著作有《跨文化外語教學》和《網絡外語教學理論與設計》。榮獲上海市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寶鋼優秀教師等稱號,獲得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