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朱元璋傳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本書作者是我國明史奠基人吳晗。史書嚴謹卻枯燥,小說有趣但材料往往不可信,吳晗以嚴謹的史學考證為基礎,做到了論從史出,言必有據。且作者本人的文學功底深厚,能夠在嚴謹準確之上做到好讀、有趣,全景式地呈現(xiàn)出朱元璋波瀾壯闊的一生,讓讀者印象深刻。
2.朱元璋是至今仍然備受討論的傳奇帝王。他是歷史課本上的“鞋拔子臉”,發(fā)跡于草根的“乞丐皇帝”,*后一個漢族王朝的開創(chuàng)者……無數文藝作品都在講述他和明王朝的傳奇,這本書能讓我們透過歷史的迷霧,看到真實的朱元璋,并看懂他得以成事的智慧。3.書內附有高清彩插,用*為直觀的方式,帶讀者重回明代,認識明代的建筑、印璽、書籍、銀票、器皿、繪畫等文物,領略明代在物質、制度、文化上的繁榮遺產,建立對歷史的直接觀感,加深對明代風貌的認知。
朱元璋傳 內容簡介
《朱元璋傳》講述了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跌宕起伏的一生。朱元璋出身貧寒,少時做過放牛郎,當過游方和尚,之后參加反元起義軍,一路南征北伐,從親兵做到元帥,終成開國之君。他稱帝后勵精圖治,新設制度,鞏固皇權,晚年卻為給子孫保下江山,殺害群臣。本書內容旁征博引,以生動的文學想象和精練的文筆,還原了元末明初的亂世風云,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認識一個真實且有歷史溫度的朱元璋。
朱元璋傳 目錄
**章 小流氓
一 小沙彌
二 游方僧
三 逼上梁山
第二章 紅軍大帥
一 小親兵
二 小軍官
三 大元帥、大丞相
第三章 從吳國公到吳王
一 鄱陽湖決戰(zhàn)
二 取東吳
三 南征北戰(zhàn)
第四章 大皇帝的統(tǒng)治術
一 大明帝國和明教
二 農民被出賣了!
三 新官僚養(yǎng)成所
四 皇權的輪子——軍隊
五 皇權的輪子——新官僚機構
六 建都和國防
七 大一統(tǒng)和分化政策
第五章 恐怖政治
一 大屠殺
二 文字獄
三 特務網
四 皇權的極峰
第六章 家庭生活
一 馬皇后
二 皇子皇孫
三 教養(yǎng)和性格
四 晚年的悲哀
朱元璋年表
附 錄
原書后記
吳晗對朱元璋的評價
吳晗自傳
朱元璋傳 節(jié)選
朱元璋的智力極高,長于計謀,看得遠,見得大處,當機立斷,更善于接受好建議,不自以為是。統(tǒng)一以后,和群臣有一番檢討的話:“我生在天下大亂的年頭,被迫投軍,原不過是為了活命。到渡江以后,看這一群擁兵割據,稱王稱帝的,打家劫舍,全不成材料。內中張士誠、陳友諒*強大,士誠地方富庶,友諒軍力強大,我沒有別的可夸,只靠不亂殺百姓,說話算話,刻苦做事,和大家同心一力,掙出這個基業(yè)。開頭夾在吳、漢兩大國之間,士誠尤其逼近,有人主張先向東吳進攻,我的看法是友諒志驕,士誠器小,志驕的好生事,要爭取主動,器小的沒長遠打算,總是被動,所以決定先攻友諒。鄱陽湖這一場決戰(zhàn),士誠果然不能出姑蘇一步,和友諒呼應!假使當時先攻士誠,浙西堅守待援,友諒一定空國而來,我便被迫兩線作戰(zhàn),腹背受敵了。兩個都吃掉以后,舉兵北伐,之所以先取山東,次下河洛,止住潼關西進之師,不急攻秦隴,是什么道理呢?因為擴廓帖木兒、李思齊、張思道都是百戰(zhàn)之余,絕不肯輕易服輸,而且,大兵西入,正好促成他們聯(lián)合,團結抵抗,一時也占不了便宜;不如出其不意,直取大都,根本既除,然后西進,張、李望絕勢窮,不戰(zhàn)而克。可是,擴廓還是力戰(zhàn)到底,費了多少事。假定不取北平,就和關中軍決戰(zhàn),又是兩線作戰(zhàn)形勢,勝負就很難說了。”盡量避免兩線作戰(zhàn),機動地爭取主動,敏捷地運用對方弱點,轉變形勢,集中兵力使敵人處在被動地位,知己知彼,在戰(zhàn)略上是完全成功的。 在另一場合,他又申說:“元朝末年,人君安逸不管事,臣下跋扈不聽命,胡亂花錢,想盡主意剝削,水旱災荒,年年都有,鬧得天怒人怨,到處反叛,群雄角逐,割據地方。我沒有辦法,為了自救,才參加紅軍;到了兵強地廣,才東征西討,削除群雄,開拓土地,這時候,中國已非元朝所有了。元朝皇帝如能小心不偷懶,不專講享受,臣下盡心做事,不貪污,不爭權奪利,怎么會引起這次大革命?又怎會造成割據分裂的局面?由此看來,我取天下于群雄之手,非于元朝之手,是很明白的。” 以后,洪武四年滅夏,十四年定云南,二十年取遼東,事前都由他自己決定戰(zhàn)略,制敵決勝,事后的綏靖建置,也完全用手令指示。諸將不過奉行命令,完成任務而已。 大大小小的事務,一定親自辦理,天不亮就起床辦公,一直到深夜,沒有休息,也沒有假期,更談不到調劑精神的娛樂。因為照習慣,一切事務處理,臣僚建議,都用書面的奏章,成天成年看奏章,有時也難免感覺厭倦,尤其是賣弄學問經濟,冗長不中肯的報告。洪武八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萬言書申說事務,元璋懶得看,叫中書郎王敏朗誦,讀到“才能之士,數年來幸存者百無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發(fā)了脾氣,把太素找來大罵,打了一頓。第二天晚上,又叫宮人讀了一遍,仔細想想,也還有點道理,建議的有四款著實可以照辦,不由得嘆一口氣說:“做皇帝難,做臣子也不容易啊!我要聽老實話,要聽切實情事的,文辭太多,摸不清要點所在,太素所說的要點,有五百字也夠說清楚,搞了這一大堆,何苦來?”上朝時,面諭中書,特定奏對式,不許繁文亂聽,從此讀奏章省了不少精力。到廢中書省以后,六部府院直接對皇帝負責,政務越發(fā)繁忙。據洪武十七年九月間的統(tǒng)計,從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內,內外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件,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事,平均每天要看或聽兩百多件報告,要處理四百多件事。雖然精力過人,拼著命干,到底是上了年紀的人,有點兒覺得吃力了。 他是赤手空拳起家的,除自身而外,三個哥哥和幾個堂房兄弟,都在壬辰那年死去,父系親屬只有親侄文正一人,真是“門單戶薄”。母族絕后,妻族也死絕了。到文正被殺后,諸子幼弱,基業(yè)還未穩(wěn)定,孤零零一個人,高高在上,找遍周圍,沒有一個人可以寄托心腹的,得撐持著,時刻警戒著,提心吊膽,不讓別人暗算。正如駛著獨木船,水把獨木船沖得團團轉,幾十年到不了岸,看著水是敵人,礁石是敵人,連天空飛的烏鴉也是敵人,誰都要害他,都在譏笑他、諷刺他。從得了大權,做了皇帝之后,害了高度的緊張病、猜疑病、恐懼病。 早年過的是衣食不足的窮苦生活,中年在軍隊里,在兵火喧天,白刃相接的緊張生活中,抓住了權力,四十歲以后,把全副精力放在處理事務、防備假想敵人上。體力消耗之外,加上無數妃妾的宮廷生活,加上對人對事的極度不安,精神永遠集中在怎樣保持那份大家當的問題上。他有心跳的病癥,宋濂以為應該清心寡欲。時發(fā)高熱病,做怪夢,幻想在夢中看到天上神仙宮闕。平時喜怒無常,暴怒到失常態(tài)。性格變得更加殘酷、橫暴,尋求刺激,要發(fā)泄,為一句話、一個字就打人、殺人,用許多種離奇的刑罰來折磨人、屠殺人。他害的是一種虐待狂的病癥,用別人的痛苦來減輕自己的恐懼。 可驚的是雖然精神失常,智力卻并不減退。大兒子朱標忠厚仁慈,有點像漢惠帝,接受了當時*好的教育。老皇帝過了五十歲生日之后,精力有點不濟事了,讓大兒子來幫忙,裁決普通政務,一來是分勞,二來也是訓練這下一代皇帝辦事的能力,指望太子是漢文帝,不是漢惠帝。可惜父子倆性格正好相反,也和他的同鄉(xiāng)皇帝父子一樣,一個嚴酷,一個寬大,父子間有時也不免鬧沖突。老皇帝眼見得一代不如一代,只好嘆一口氣,悶在心里,索性自己動手,大興黨獄,殺盡了所有不順眼的文武官員,斬除荊棘,鋪平道路,好讓兒子做現(xiàn)成皇帝。 好容易皇太子的學業(yè)和政治訓練都夠滿意了,元璋以為付托得人,這份產業(yè)牢靠穩(wěn)當,放得下心了,卻又變生意外,太子于洪武二十五年病死。六十五歲的老皇帝受了這致命的打擊,糊涂了大半天說不出話,身體一天天虛弱下去,頭發(fā)胡子全變白了。 太子死后,立太子嫡子允炆為皇太孫,此時,他才十六歲。 皇太孫的性格極像他的父親,年紀又小,沒經過訓練。祖父雖然也讓跟著辦事,終是替他發(fā)愁,怕他挑不下這副擔子,諸將大臣將來會不服調度。只好又動辣手,借題目大批殺人,殺得將帥一空,連傅友德、馮勝那樣僅存的開國元勛,說不出一絲道理,也順手殺了。想著小孫子不會有人來作難,做祖父的算是用盡了心血了。 他的政治能力,部分從實際經驗得來,部分從歷史教訓得來。他以為皇位繼承是維持帝國和平*重要的制度,必須有一個規(guī)定得嚴密的法則,才不會引起宗族間的糾紛、政變。*好的辦法是宗法制度下的嫡長承襲。在皇太子正位后,為了要使諸王安分,保護扶持大宗,洪武五年命群臣采漢唐以來藩王善惡可為勸戒的,編作一書,名為《昭鑒錄》,頒賜諸王。皇太孫正位以后,用同樣的意思編了一書,叫作《永鑒錄》。二十八年又頒布《皇明祖訓》條章,把一切做皇帝、做藩王和臣下所應遵守的、不該做的事,都詳細記載,并定制后代有人要更改祖訓的,以奸臣論,殺無赦。希望用教育、用制度,使各藩王忠心服從這未來的小皇帝,朱家的族長。 可惜這一番心思都白用了,第二子秦王,第三子晉王雄武有野心,見太子仁懦,都不肯安分,先后被發(fā)覺,要治重罪,太子盡力解救,才得無事。太子死后,二十八年秦王死,三十一年晉王死,都死在老皇帝之前,算是沒有鬧出大花樣。費盡了心機,父子兄弟間還不免鉤心斗角,時刻提防著,這對于老皇帝自然也是精神上的打擊。 猜疑病、迫害狂,愈來愈重,身體愈衰弱,精神愈不安定,脾氣愈壞。體力、精神交互影響,到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他已經七十一歲了,五月間病倒,不能動彈,躺了三十天,告別親手創(chuàng)的帝國,離開繼承人和笑容滿面的臣民,結束了一生恩怨,安靜地死去。 劊子手死后還殺了一批人:侍寢過的宮人一律殉葬,家屬由政府養(yǎng)活,叫作朝天女戶。 葬在南京城外的孝陵,謚曰高帝,廟號太祖。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謚神圣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tǒng)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增謚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圣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遺囑里有一段話:“朕膺天命三十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憂危積心”四字,說出了這位皇帝一生在恐慌猜疑中過日子,“日勤不怠”說出如何用全副心力來保持這份大家當。 太孫即位后不久,燕王棣果然起兵造反,援引祖訓,以靖難為名。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篡位自立,是為明成祖。離老皇帝之死還不到五年。 元璋的相貌不很體面,晚年尤其難看,一臉兇相。曾找了許多畫工,畫像十分逼真,總不合意。后來有一個聰明人畫的像,輪廓有點像,卻一臉和氣,充滿了慈祥的樣子,這才對了竅,傳寫了多少本,分賜給諸王。[這兩種不同的畫像,到現(xiàn)在都有傳本。
朱元璋傳 作者簡介
吳晗,中國歷史學家、現(xiàn)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字辰伯,筆名梧軒。先后任教于云南大學、西南聯(lián)大、清華大學。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著有多部歷史著作和雜文集,代表作有《歷史的鏡子》《朱元璋傳》《讀史札記》《明史簡述》等。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