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權法原理【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38097
- 條形碼:9787521638097 ; 978-7-5216-3809-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物權法原理【上下冊】 本書特色
1. 內容豐富翔實,觀點獨到新穎。
2. 印金(紅金)、燙黑工藝,覆觸感膜,制作精良。
物權法原理【上下冊】 內容簡介
本書除物權的一般性理論外,包含2020年頒布的《民法典》及其擔保制度的解釋、2018年修訂的《農村土地管理法》和2019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等對添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居住權、土地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擔保物權等新增和修改的內容。全書分為上、下兩編,共二十三章,在在參考借鑒學術前沿成果的基礎上,對涉及物權的理論及相關規定進行了全面闡述,包含物權法的基本原則、物權變動及保護、所有權、用益物權、擔保物權及其項下的所有內容,知識豐富、資料翔實。
物權法原理【上下冊】 目錄
上冊
**章 物權法概述
**節 物權法的概念和調整對象
一、物權法的概念
二、物權法的調整對象
第二節 物權法的性質和功能
一、物權法的性質
二、物權法的功能
第三節 物權法的基本理念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二、樹立物權意識,尊重和保障物權
三、關于“民事主體地位平等”的理解不能矯枉過正
四、“國家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無懈可擊
五、“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觀點不合法理
六、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第二章 物權概述
**節 物權的概念和特征
一、物權的概念
二、物權與財產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第二節 物權的效力
一、物權的排他效力
二、物權的優先效力
三、物權的追及效力
第三節 物權的分類
一、自物權和他物權
二、所有權、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三、動產物權、不動產物權和權利物權
四、意定物權和法定物權
第四節 物權的客體
一、物權的客體概述
二、物的概念和特征
三、權利作為物權的客體
四、企業可以成為擔保物權的客體
五、網絡虛擬財產可以成為物權的客體
六、空間可以成為物權的客體
第五節 物權與債權的區分
一、區分物權與債權的意義
二、物權與債權的區分形態
第三章 物權法的基本原則
**節 物權法定原則
一、物權法定原則的概念
二、物權法定原則的具體規范
三、違反物權法定原則的后果
四、物權法定原則的確立及立法理由
五、物權法定之緩和
第二節 物權公示原則
一、物權公示原則概述
二、物權公示的基本方式與要求
三、物權公示的效力
第三節 區分原則
一、區分原則的內涵
二、區分原則的基本要求
三、關于區分原則的認識誤區及其矯正
四、區分原則在我國《民法典》中得到了較好的貫徹
五、關于區分原則的合理性評價
第四節 物權絕對性原則
一、物權絕對性原則的內涵
二、物權絕對性的限制
三、物權絕對性的限制并不能導致物權相對性
第五節 一物一權原則
一、一物一權原則的內涵
二、物權客體特定
三、一物之上只能有一個所有權或兩個內容不相抵觸的物權
第四章 物權變動
**節 物權變動概述
一、物權變動的內涵
二、物權變動模式
三、物權公示的基本形式
第二節 不動產登記
一、不動產登記的概念
二、不動產登記的立法模式
三、不動產登記的效力
四、不動產登記的性質
五、不動產登記的類型
六、不動產登記簿
七、登記機構的職責
八、登記錯誤的賠償責任
第三節 動產交付
一、動產物權變動的一般模式:交付生效主義
二、特殊動產的物權變動模式:登記對抗主義
三、簡易交付
四、指示交付
五、占有改定
第四節 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
一、非基于法律行為的物權變動的內涵
二、因公權力導致的物權變動
三、因繼承導致的物權變動
四、因事實行為導致的物權變動
五、非依法律行為發生的不動產物權變動未經公示不得處分
第五節 物權行為理論概要
一、物權行為的概念
二、區分原則
三、抽象原則
第五章 物權的保護
**節 物權的保護概述
一、物權的保護的概念
二、物權的私力救濟
三、物權的公力救濟
第二節 物權請求權
一、物權請求權的概念
二、物權請求權的立法例
三、物權請求權的性質
四、物權請求權的種類
第三節 確認物權請求權不屬于物權請求權的范疇
一、確認物權請求權的內涵
二、確認物權的主體
三、確認物權請求權不是物權請求權
四、確認物權請求權不是債權請求權
第四節 物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的區別
一、兩種請求權的目的不同
二、兩種請求權要求相對人承擔責任的適用條件不同
三、兩種請求權是否適用訴訟時效不同
四、兩種請求權對物權保護的效力不同
第六章 所有權的一般原理
**節 所有權概述
一、所有權的概念
二、所有權的性質
三、所有權的類型
第二節 所有權的權能
一、所有權的權能概述
二、所有權及其權能相分離
第三節 所有權的限制
一、所有權的限制內涵
二、所有權的限制種類
第四節 所有權取得
一、所有權取得的概念
二、所有權取得的分類
第七章 所有權取得的特別規定
**節 征收
一、征收的概念
二、征收的條件
三、土地征收
第二節 善意取得
一、善意取得及其法理基礎
二、比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
三、我國民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統一適用于動產和不動產
四、善意取得的要件
五、善意取得的效果
六、盜贓物、遺失物一般不適用善意取得制度
第三節 拾得遺失物及發現埋藏物
一、域外法關于拾得遺失物的處理規則
二、域外法關于發現埋藏物的處理規則
三、我國法律關于拾得遺失物及發現埋藏物的處理規則
四、關于拾得遺失物是否需要支付報酬問題的探討
第四節 添附
一、添附的概念和特征
二、添附的類型
三、關于添附的處理規則
第五節 取得時效
一、取得時效的內涵
二、取得時效的構成要件
第八章 國家、集體和私人所有權
**節 國家所有權
一、國家所有權的概念
二、國家所有權的特征
三、國家所有權的性質
四、國家所有權的行使規則
第二節 集體所有權
一、集體所有權的法理基礎
二、集體所有權主體制度
三、集體成員的成員權是集體所有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節 私人所有權
一、私人是非公有制物權主體
二、私人所有權的內容和保護
第四節 法人所有權
一、法人所有權的概念
二、營利法人所有權
三、非營利法人所有權
第九章 業主的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節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概述
一、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產生的背景
二、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業主的專有權
一、業主的專有權概述
二、專有部分的范圍
第三節 業主的共有權
一、業主的共有權概述
二、業主共有部分的范圍界定
三、對共有部分的利用所產生的收益在扣除合理成本后屬于業主共有
四、業主對共有部分的費用分攤和收益分配規則
五、業主共同享有建筑區劃內的建設用地使用權
第四節 小區車位、車庫權屬和利用規則
一、車位、車庫的內涵
二、車位、車庫的權屬規則
三、車位、車庫的利用規則
第五節 共同管理權
一、共同管理權概述
二、共同管理權的行使規則:業主自治規則
三、共同管理權的行使方式:業主的表決權
四、關于業主共同決定重大事項的適用規則
五、住宅改為經營性用房的處理規則
第六節 物業管理和服務
一、物業管理和服務概述
二、物業服務合同
第七節 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中的請求權
一、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的請求權
二、業主的請求權
第十章 相鄰關系
**節 相鄰關系概述
一、相鄰關系的概念
二、相鄰關系中的容忍義務
第二節 處理相鄰關系的規則
一、一般規則
二、關于規范體系的建構
第三節 相鄰關系的種類
一、鄰地使用關系
二、相鄰防險關系
三、各類相鄰關系的處理
第十一章 共有
**節 共有概述
一、共有的概念
二、按份共有
三、共同共有
第二節 夫妻共有
一、夫妻共有概述
二、夫妻法定財產制
三、夫妻約定財產制
四、夫妻共同債務的處理規則
第三節 家庭共有
一、家庭共有的內涵
二、家庭共有的權利義務關系
第四節 共有物的管理、處分和分割
一、共有物的管理
二、共有物的處分
三、共有物的分割
四、共有關系中債權債務的處理規則
下冊
第十二章 用益物權的一般原理
**節 用益物權概述
一、用益物權的概念
二、用益物權的產生和發展
三、用益物權的特征
四、用益物權受到公法的限制
五、用益物權人和所有權人的義務
六、用益物權的征收補償
第二節 自然資源使用權
一、自然資源使用權的內涵
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三、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的除外情形
第三節 準用益物權
一、準用益物權概述
二、海域使用權
三、礦業權
四、取水權
五、漁業權
第四節 典權
一、典權的基本理論
二、典權的歷史發展
三、關于典權存廢的爭論
第十三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
**節 我國農地制度變遷
一、“耕者有其田”:農村土地個體所有制的確立
二、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確立
三、人民公社時期的地權制度: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的完善
四、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確立
第二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概述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概念和特征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設立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利構造
四、土地承包的類型: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
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法理基礎
第三節 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互換、轉讓和繼承
一、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
二、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互換、轉讓
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繼承
第四節 土地經營權
一、土地經營權概述
二、土地經營權產生方式
三、土地經營權的性質
第五節 農地“三權分置”
一、農地“三權分置”的制度框架
二、農地“三權分置”的法理基礎
三、農地“三權分置”前景展望
第十四章 建設用地使用權
**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概述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內涵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類型
三、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權利構造
四、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期限和續期
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限制
第二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方式
二、建設用地使用權的設立采取登記生效主義
三、地上建筑物所有權的推定規則
第三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概述
二、房地流轉中的“房地一體”規則
第四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消滅原因
二、辦理注銷登記手續
第五節 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
一、空間可以成為物權客體
二、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制度構造
三、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的基礎是空間所有權
四、普通建設用地使用權和空間建設用地使用權并存且相互獨立
第六節 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規則
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規則的立法確認
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應符合土地開發權的要求
三、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參照同類用途的國有建設用地執行
第七節 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增值收益分配規則
一、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增值收益分配規則的法理基礎
二、土地開發權的公權力性質決定土地開發增值收益社會分享
三、土地開發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應當首先體現土地開發權的要求
四、土地所有權人等民事權利主體依法參與土地開發增值收益的初次分配
五、土地增值收益惠及種田農民符合基本法理
第十五章 宅基地使用權
**節 宅基地使用權概述
一、宅基地使用權的概念和特征
二、宅基地使用權與相關權利的區別
三、宅基地使用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二節 宅基地制度的變遷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確立了宅基地私有制
二、人民公社時期確立了宅基地集體所有制
三、“兩權分離”模式下宅基地使用權制度的確立
四、“三權分置”模式下宅基地制度的權利構造
第三節 宅基地制度的法理基礎
一、宅基地制度具有鮮明的福利色彩和中國特色
二、宅基地以保障功能為主,以財產功能為輔
三、關于宅基地的保障功能與財產功能的認識誤區及其矯正
第四節 宅基地使用權變動規則
一、宅基地使用權變動的基本含義
二、宅基地使用權取得
三、宅基地使用權流轉
四、宅基地使用權的消滅
五、宅基地使用權變動的登記制度
第五節 宅基地權益受法律保護
一、不得侵害宅基地權益
二、關于宅基地使用權和地上房屋所有權等財產權的認識誤區及其矯正
三、違法建筑不予補償
第六節 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的制度邏輯
一、實現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收益權能
二、農戶資格權與住房使用權界限分明
三、鄉賢文化傳承與支持返鄉下鄉創業
第七節 小產權房的相關法律問題
一、小產權房的概念
二、小產權房產生的原因
三、尋求合理途徑破解小產權房困境
第十六章 居住權
**節 居住權概述
一、比較法上的居住權制度
二、我國居住權制度的歷史演進及確立
第二節 居住權的設立方式
一、以合同方式設立居住權
二、以遺囑方式設立居住權
三、以裁判方式設立居住權
四、居住權的善意取得
第三節 居住權法律關系
一、居住權主體
二、居住權客體
三、居住權的內容
四、居住權消滅
五、居住權與相關權利的關系
第四節 關于居住權投資功能的探討
一、居住權從保障功能擴展到投資功能
二、居住權投資功能的表現形式
第十七章 地役權
**節 地役權概述
一、地役權的概念
二、關于地役權內涵的誤讀應予矯正
第二節 地役權設立
一、地役權設立的一般規定
二、地役權的設立方式
第三節 地役權的內容
一、地役權人的權利與義務
二、供役地權利人的權利與義務
第四節 地役權的消滅
一、地役權設定的期限屆滿
二、供役地人依法解除地役權合同
三、地役權的拋棄
四、地役權的混同
五、土地征收
第五節 地役權與相鄰權的關系
一、地役權與相鄰權的立法模式考察
二、地役權與相鄰權的區別
第十八章 擔保物權的一般原理
**節 擔保物權概述
一、擔保物權的概念
二、擔保物權的分類
三、擔保物權的產生
四、擔保物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
五、擔保物權消滅
第二節 擔保物權的屬性
一、擔保物權的從屬性
二、擔保物權的不可分性
三、擔保物權的物上代位性
第三節 擔保合同
一、擔保合同的概念
二、主合同與從合同無效的一般規則:主合同無效則從合同無效
三、擔保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四、公司擔保行為的效力
第四節 混合擔保
一、混合擔保概述
二、混合擔保的基本規則
三、擔保人的追償權
四、關于擔保人之間是否有追償權的爭議
第五節 擔保物權的競存規則及其與相關權利的競存規則
一、擔保物權的競存規則
二、抵押不破租賃規則
三、法定優先權優先于擔保物權
四、建設工程款優先受償規則
五、物權期待權的優先效力
第六節 流質契約的效力
一、流質契約的概念和特征
二、原《物權法》禁止流質契約
三、《民法典》確認了流質契約效力緩和規則
四、比較法上的流質契約制度
第七節 擔保物權的行使期限
一、抵押權的行使期限
二、其他擔保物權的行使期限的處理規則
第八節 擔保物權的實現程序
一、實現擔保物權的一般規定
二、依照“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規定實現擔保物權
第十九章 抵押權
**節 抵押權概述
一、抵押權的概念和特征
二、抵押權的設立
三、抵押財產
四、抵押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五、抵押權的實現
第二節 抵押制度的一般規則
一、抵押財產轉讓規則
二、抵押權順位規則
第三節 不動產抵押權
一、不動產抵押權設立的一般規則
二、“房地一體”原則
三、在建建筑物抵押
四、以違法建筑物抵押的處理規則
第四節 動產抵押權
一、動產抵押權概述
二、浮動抵押
三、正常經營活動中買受人規則
四、動產價款抵押權規則
第五節 *高額抵押權
一、*高額抵押權的概念和特征
二、*高額抵押權擔保的債權范圍
三、*高額抵押權確定
第二十章 質權
**節 質權概述
一、質權的概念
二、質權的特征
第二節 動產質權
一、動產質權的概念
二、動產質權的設立
三、質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四、出質人的權利和義務
五、動產質權的實現
六、*高額質權
七、動態質押
第三節 權利質權
一、權利質權概述
二、有價證券質權
三、基金份額質權和股權質權
四、知識產權質權
五、應收賬款質權
第四節 營業質權
一、營業質權的內涵
二、典當業的發展脈絡
三、典當的一般規則
第二十一章 留置權
**節 留置權概述
一、留置權的概念和特征
二、比較法上的留置權制度
三、民事留置權與商事留置權適用不同規則
第二節 留置權關系中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
一、留置權人的權利和義務
二、債務人的權利和義務
第三節 留置權的實現與消滅
一、留置權的實現
二、留置權的消滅
……
展開全部
物權法原理【上下冊】 作者簡介
崔文星,河北徐水人,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法總則、物權法、合同法、侵權責任法。出版獨立專著《民法總則專論》《債法專論》等5部,合著及參編著作《中國物權法》《民法典評注》等8部,在《政治與法律》《法學雜志》《民商法論叢》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