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達菲爾在阿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63530
- 條形碼:9787569063530 ; 978-7-5690-6353-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達菲爾在阿壩 本書特色
本書的史料價值在于對杜鐵倫在碩士論文中已從藏學、歷史地理、中西交流史等角度進行的系統總結,充分肯定了達菲爾考察活動及其著作的學術意義與科學價值,在此不再贅述。需要補充的是,就現實意義而言,在當前國家大力開展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背景下,該書的譯介工作更凸顯出時代價值。 透過達菲爾的細膩筆觸,我們能夠看到川西北地區藏族、漢族、羌族、回族等多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場景。
達菲爾在阿壩 內容簡介
本書是近代德國地理學家艾伯特·達菲爾在華游記的節譯。達菲爾于1903—1908年、1933—1935年兩度在中國旅行、考察,回國后著成個人游記《我的西藏之旅》一書,講述其1905—1908年從漢口奔赴青藏高原,對今四川、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進行長達900余天科學考察的歷程。考察途中,達菲爾接受老師李希霍芬的建議,重點對黃河中游、上游河道進行了地質勘察,還做了動植物標本采集、地圖測繪、圖片攝繪、氣象觀測等大量具體工作,其個人游記1914年出版后成為當時歐美學界了解中國西部地區自然與人文狀況的推薦參考書目之一。 本書譯者團隊選取達菲爾游記中在阿壩州的章節和圖片,翻譯注解形成本書,也成為譯者團隊從事的近代外國人在阿壩游記的第四部譯作。全書記述了1907年6月達菲爾等人從丹巴進入川西北,歷時三個月,經過小金、金川、卓克基、壤口、松潘、郎木寺前往甘肅的過程。書中描述了考察隊沿途所見的山川河流、動物植被、氣候物產以及民俗節慶、傳說故事等等,還有大量的歷史照片,包含著城鎮、村落、交通、寺宇、民居、服飾、飲食、節慶等多方面信息,既保存了大量歷史資料,也可為當今阿壩等地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開發與利用工作提供依據和參考。
達菲爾在阿壩 目錄
達菲爾在阿壩 作者簡介
艾伯特·達菲爾(Albert Tafel):1876年生于德國斯圖加特,二十世紀初著名地理學家、醫生、探險家。達菲爾先后于1903-1908年、1933—1935年在中國旅行、考察。1935年因病在德國海德堡去世。 杜軼倫,山西榆社人,陜西師范大學歷史地理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德國近現代史博士,現為西北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中德交流史。 紅音,四川金川人,民族學博士,全國“書香之家”獲得者。研究方向:嘉絨土司藏文檔案、西方人川西百年英文游記。出版《伊莎貝拉在阿壩》《威爾遜在阿壩》《布魯克在阿壩》。 張文珺:甘肅天祝人。北京外國語大學翻譯碩士。德語口譯一級,德語筆譯二級。長期從事中德合作鄉村規劃項目筆譯、口譯及審稿。
- >
我與地壇
- >
二體千字文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