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612817
- 條形碼:9787572612817 ; 978-7-5726-1281-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 內容簡介
9787572612817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
青花瓷的燒制、手工皮影的刻制、傳統漆器的打磨、古建筑的修復……作者帶我們親臨守藝人的工作現場,以豐富的圖文詮釋工藝流程,細膩地呈現守藝人面對傳統如何堅守手藝之道、不忘本心,傳承東方藝術之美。這本書不僅是一份珍貴的記錄,更是一次見證,見證在時間之外,堅守與傳承的一代人是怎樣用一生守護一門技藝。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 前言
尋找手藝和手藝人
曾焱
“活”的技藝
2007年12月底,得知自己要參與封面專題《傳家寶》,有一點小興奮。這是一個關于傳統傳承的話題,而我的私心,是期待采訪中能夠看到自己3年前在一篇文章里轉述過的情景:手藝人和手藝,“他們的指尖與內心深處有著某種特殊的聯系”。
我對手藝和傳承的話題發生興趣,回想起來是在2004年夏天看了一個法國手工品牌展之后。除了昂貴的手工家居奢侈品,當時現場更有意思的部分,是法國文化部帶來了50位“手工大師”的作品:老式鋼琴修復、面具制作、皮革鍍金、抄譜……以前從未見識過的古老技藝以及法國人對它們戀人絮語般的講述都讓我沉迷其間。那兩年我在主寫《三聯生活周刊》的“話題”欄目,回去就做了一篇報道,題目是《古老手工的光榮和夢想》,有一段記述了我在現場的感慨:“一條圍裙,一間作坊,一堆孩子,代代相傳的秘密工藝,也許在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會靜靜消失,只剩下家族的名字在作品之上,成為華美櫥柜里陳列的古老印記……我對于歐洲手工藝人的印象,基本上停留在這樣一種版畫的氛圍里!边@次采訪的另一收獲,是讓我了解到法國有個CMA機構,即手工業行會,專門負責清查保護法國的古老手工技藝,他們記錄在檔的手藝人當時公布的數字是3.3萬名,涉及200多個傳統行業。CMA一位負責人告訴我,1994年,法國文化與公共關系部創立了“手工大師”的稱號,目的是將傳統藝術和現代創作相結合的手工確認為國家遺產,通過國家行為來保護技藝擁有人,使古老手工在現代工業的沖擊下不至于消失。技藝擁有者如果愿意接受政府給予的“大師”稱號,就必須做出莊重承諾:在3年內選收一名徒弟,將全部技藝相授,使之成為“活”的技藝。不過,法國政府對這種“手工大師”的認證特別慎重,我在2004年得到的數據是:全法10年間總共只授予了63人,平均每年不到7人。
《三聯生活周刊》的封面故事,通常是由幾個記者合作完成。主持那期《傳家寶》專題的是副主編舒可文,參加者除我之外,還有葛維櫻、鐘和晏、馬戎戎、楊璐、李晶晶等人,她們各選了龍泉窯、富陽紙、上海顧繡等傳統工藝,去到當地采訪。我自己確定的兩個采訪對象是常州留青竹刻和宜興紫砂。出刊后曾有人問我,周刊寫到的這些手工門類是以什么標準挑選的?其實沒有什么條框,印象中開會討論時,主編朱偉好像只對我們提了兩個要求:手藝本身要有傳承的脈絡;手藝當下的生存狀態要有實地觀察。以我的理解,文章需要的不是資料和轉述,而是這一個“現場”:尋找到手藝傳承人,讓他們自己講述代代相傳的技藝、生活以及現實生存。
舒可文后來在她撰寫的導言中把編輯思想闡述得很清楚。她強調傳統技藝在現代復興,其間可作為“傳家寶”的實則是一種“精神底氣”:
“雖然中國傳統工藝在現代一路衰敗,但一線血脈在民間留存,在狂歡的物質迷亂中,傳統工藝在民間復興。清人石成金著有一本度人警世、‘保全性命于亂世’的《傳家寶》,其中大小雅俗今天看來已經不堪為寶,而在那個狹仄空間中傳承著的百工技藝在與現代方式的比對中逐漸呈現了一種傳家寶的精神底氣,這種工藝制品以其古老的手藝和傳統的造型在工業產品為主要生活用品的生活環境中重新被定位,所以在價格體系中這些工藝制品也得到了相應的位置,變成了高檔制品!薄按汗潟r,我們像拿出傳家寶一樣,講述工匠們述之守之的傳承故事。”
舒可文在導言中也提及,1996年一些專家曾以《裝飾》雜志的名義提出過一個倡議書——“中國手工文化及產業的理想狀態應該是:一部分以傳統方式提供生活用品,作為大工業生產的補充;一部分以文化遺產保存下來,作為認識歷史的憑借;一部分變為審美對象,成為精神產品;一部分接受現代生產工藝的改造成為有傳統文化溫馨的產品。”
……
同事葛維櫻和楊璐在浙江富陽蔡家塢實際上也看到了同樣的問題。蔡家塢自宋代就以出產供皇帝祭祖的“元書紙”聞名,她們的采訪對象蔡月華是手作“元書紙”的第19代傳人,他和妻子當時也是蔡家塢唯一還在制作“元書紙”的人。作為一個恪守本分的手藝人,這對夫婦的生存現狀是這樣的:每天早上4點起床,4點半開工,一天忙碌下來的出紙量在1200張左右,每被老板收走一張紙,這家人可獲利0.55元。他們有古老手藝,但是砌不起三層小樓的住房,那是做卷簾門生意的村民才有可能達到的富裕程度。這樣的手藝傳承還能夠延續多久?這是葛維櫻她們提出的問題。
2014年5月,王世襄先生百年誕辰,周刊分派我做封面報道《王世襄和他的朋友們》。在王世襄的弟子、明清家具鑒賞家田家青家里采訪時,我在一個案幾上看到幾件竹刻,用棉襪仔細包裹著,其中一件臂擱正是范遙青落款的作品。田家青看我對他用棉襪包裹藏品有點驚訝的樣子,解釋說,北京氣候干燥,竹制品用棉襪包裹不易產生裂紋,比什么方法都管用,這些都是王先生教他的。我向田家青老師打聽范遙青的近況,想起幾年前采訪幾位手藝大師的情形。范遙青老先生倔強、沉默,生活在邊緣。而另一位采訪對象徐秀棠老先生,通達、圓潤、不乏見地,家門外有人捧著現金排隊等他一把壺。兩位老人用不同的方式在留住手藝。而我期待找到的,“指尖與內心深處的某種特殊聯系”,在2008年那個1月,始終沒有進入現實。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 目錄
?唐以金:匠人匠心
?關中皮影“三劍客”
?富陽紙的傳承難題
?邰立平與鳳翔木版年畫的興衰
溫度
?楊福喜:挽起傳統弓藝
?李永革:修故宮的人
?紫砂徐門
?漳州布袋木偶雕刻:徐竹初傳奇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
?海上顧繡與戴明教的傳人
?龍泉四老
?手藝人鵬師傅:讓陶藝和生活合二為一
?手工藝的景德鎮時光
?鄭堯錦:給沉香另一重生命
?甘而可:漆器之器
?李小平:把一支筆做好
新生
?饒家人:元青花復燒記
?貢斌:復原真紙體系
?柯璀玲:一個裕固族手藝人的身份書寫
?張參忠:恢復廬州木雕
?木版水印:復制的藝術
附錄:作者名單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 節選
內頁:
唐以金:匠人匠心
71歲的農民唐以金以一已之力,實現了一個古民居異地重建的當代“神話”。
初心
已經第四天了,連日來傾瀉而下的暴雨晝夜未停,仿佛在桂北的天空中撕開了一個大窟窿。穿城而過的灌陽河如同一條吸飽了水伺機窺探的水龍,浩浩蕩蕩的觸須直逼河畔。71歲的唐以金憂心忡忡,這個面色黝黑的干瘦老頭兒一腳深一腳淺地來回穿梭在河岸邊查看險情,濺起的泥漿弄臟了褲腳也渾然不知。11月的南方冬季陰冷潮濕,他只穿了一件唐裝棉布衫,腳踩軍綠色解放鞋,衣衫單薄卻不覺得冷。
唐以金的古民居修復工地就在灌陽河西岸,小型的倒灌已經出現。奔流不息的灌陽河古時曾是連通桂林西北地區的水路主航道,沿岸分布著13座古碼頭,20多架水車灌溉著萬頃良田。隨著歲月變遷,河岸邊昔日的輝煌印跡早已消逝。如今的西岸曠地上,卻奇跡般地矗立起一座座青磚青瓦飛檐翹首的古民居,這是唐以金默默耕耘5年異地拆遷修復而成的心血之作。如愚公移山般執著的老唐,終其余生,仍將繼續。
對于我們的到來,唐以金的老伴黃讓英似乎并不歡迎,把手里的掃把簸箕敲得梆梆作響,用我們似懂非懂的方言尖厲地數落著老唐。或許是當著外人不好發作,又或許是對本應安享晚年卻跟著自己受苦的老伴多有歉疚,面色訕訕的老唐并不回嘴,只沉默地點燃了一支煙。煙頭的微弱光亮在桂北晦暗的天色中忽明忽暗,恰如老唐此刻陰郁的心情。他眉頭緊鎖地猛吸了一口煙,悶悶地說:“現在是我這么多年來*低潮的時段!
唐以金對修復古民居近乎執拗的堅持并不是偶然,而是年輕時就埋下的種子。地處湘桂走廊的桂林市全州縣,在2000多年的楚越文化交融中,形成了獨特的古建筑文化。唐以金的家就在灌陽河東岸的全州縣鄧家埠村,自幼家貧的他16歲就跟著老匠師們學習木磚瓦工。在老匠師手中,再平凡不過的木料和石塊也能變成建筑精品,精湛的技藝讓唐以金深深著迷。盡管后來轉行現代建筑,唐以金仍對老房子有著特殊的感情。在走街串巷討生活的幾十年間,無論走到哪里,他都本能地留心當地的老建筑,每每看到老房子被盜被賣,就心疼不已。
2009年10月,當賣沙的老主顧在閑聊間告訴唐以金,自家村里的一組清代民居建筑群由于湘桂鐵路擴建將被拆除時,老唐便坐不住了,坐著運沙車就趕到了永歲鄉的和好鋪村。和好鋪村曾是古代南來北往商賈貿易的集散地,如今卻成了不得不搬遷的夾心村:公路擦著村后走,鐵路貼著村前過。由于缺乏資金,當地文物部門對村里這組尚未被列為文物的古民居也無力保護,只能任由拆除。老唐風塵仆仆趕到的一瞬間,就被眼前的恢宏與精致震驚了。
讓唐以金驚艷的古民居群落占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尤以該村清代先賢蔣仁祿建于嘉慶三年(1798)的家宅、和好鋪學館及蔣子麟宅三座建筑*為精美。蔣仁祿家宅為硬山頂穿斗式建筑結構,是整個古民居群落的核心,附屬建筑則分別坐北朝南、坐南朝北散布在主建筑兩側。走進這座三進四院的大宅院,大門前設前院,一二進間以排扇門隔斷,二三進間則豎立著蜈蚣形隔斷墻,中開月亮門,屋內精雕細琢的雕梁畫棟,堪稱桂北地區的古建精品。
當唐以金趕到時,高鐵建設指揮部的挖掘機已經鏟掉了古宅門樓的一角,精美的雕刻瞬間被碾為粉塵。這一挖也如同在唐以金的心上捅出了一個窟窿,穿堂風吹得心里涼意四起。老唐當場橫下心來,拿出自己打拼多年的積蓄也要將古宅買下來異地重建!指揮部只給他三天時間考慮,時間一到全部鏟除。輾轉反側的老唐不顧四個子女的強烈反對,誓要攬下這樁驚世駭俗的“閑事”。
唐以金的古民居異地重建計劃一經拋出,就立刻在和好鋪村里炸開了鍋。村民們議論紛紛,世上哪里還有這么“愚”的人?雖然老唐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重申自己的初心,但村民們始終半信半疑。居心叵測的文物販子趁機散布的謠言,裹挾著人們的疑慮在整個村子里不斷發酵。一時之間,不少人甚至懷疑老唐的真正目的是騙買文物。
短短三天時間里,腹背受敵的唐以金殫精竭慮排除萬難,逐一拜訪了擁有古民居所有權的20多戶村民,*終艱難地買下了這組古民居。有些村民雖然嘴上同意了,但心里的疑慮并未消除,他們偷偷地把木構件藏起來,甚至不惜把這些珍貴的雕花當柴火燒了。
縱然知道村民們私底下的小動作,老唐也無可奈何,因為更艱巨的任務還在等著他——趕在三日之期前,把整組古民居的圖紙搶繪出來、正常情況下,繪制占地面積約2400平方米的古民居群落圖紙,至少需要半個月時間,但老唐硬是在三日之期的*后一天完成了整個平面圖的繪制。
“說老實話,人的一生就只有那么久。當社會需要你挺身而出的時候,不做,愧對先輩,于我也是一輩子的遺憾!6年后身陷低潮的老唐坐在火塘邊抽著煙,花白的頭發越加稀疏,精神頭也不似往年足。但回憶起當年的決定他仍然不后悔,老派的他篤信因果循環:“冥冥之中這座宅子的先輩在看顧著我哩!盤2-6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 相關資料
東方美學,匠心傳承。傳承,是使命,也是信仰。中國人骨子里的東方審美。中國傳統文化之美,藏在每一個細節里。用一生,守護一門技藝。他們是誰的傳承人,他們又是誰的榜樣?“書籍文本之外,恰恰是那些古老的技藝支撐著我們的文化記憶。它們的更新延續,事實上也在檢驗著傳統文化自身的生命力。”“時代在變,生活愈發回歸本質,現在來看,更早認識到自己的‘命運’是重要的,也許它并不高大上,卻可能通過時間的錘煉,讓我們收獲長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那些真正美好的事物,是超越時代的。”“一個人如果一生專注于一件極簡單的事情,并不用刻意設置目標,日復一日,他就可能達至絕活。”“植根于日常生活中的藝術,才是最有生命力的!
21種蘊含東方美學的代表手藝,藏著中國人獨特而細膩的浪漫。
講述中國傳統手藝的傳承故事,以及守藝人在漫長歲月里不滅的熱情。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普通本) 作者簡介
艾江濤,《三聯生活周刊》主任記者。專注于文化、文學領域的熱點報道,合著出版《匠人匠心》《追尋三星堆》《唐朝的想象力》《我們為什么愛宋朝》《詩經地理》等。
葛維櫻,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曾任三聯生活周刊主筆,兼長社會、文化、人物報道,F為出版人。著有《守破離》《日本風物記》。
- >
經典常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