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詩心緣事: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引論(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8806
- 條形碼:9787547618806 ; 978-7-5476-1880-6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詩心緣事: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引論(精裝) 本書特色
人們成功地構建了抒情傳統,借助這個概念和視角解釋闡發了中國文學和文學史上的許多現象和問題,弘揚了中國文學精神的一個重要側面。可是,不幸因為對此過于鐘愛,缺乏全面辯證的考慮而遮蔽、掩蓋了與之同源共生、互動互惠而又博弈前行的敘事傳統,從而把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學和文學史描述成了一根單線。這既不符合事實,也削弱了中國文學的意義、價值和魅力。……
聞一多早就說過,作為中國文學史的開端, 《詩經》是抒情、敘事兩種方法平衡結合、和諧發展的典范,《詩經》創造了“詩歌合作中*美滿的成績”。事實上,這個優良傳統一直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延續變化,既互惠又博弈地相攜前行,抒敘兩方各有消長盈縮升沉,帶來文體的遞嬗、風格的新變、情趣的無限豐盈,把一部中國文學史成就為山陰道上看不盡的奇麗風光。
詩心緣事: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引論(精裝) 內容簡介
“中國詩歌敘事傳統”首倡者董乃斌先生的精心之作,致力于發掘被抒情傳統遮蔽的敘事傳統,構建文學史抒敘雙線并貫的范式。作為“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叢書的首卷,開宗明義,縷敘中國詩歌傳統研究現狀,直指中國詩歌“抒情傳統唯一獨尊說”的偏謬之處。并以此為基石,以大量中國古典詩歌(如《詩經》、李杜詩)為實例,結合歷代文論詩評,解析詩中蘊含的敘事成分及價值。以15個關鍵詞,陳說從敘事角度研究中國詩歌的必要性和意義;融貫文獻與中西理論,有力反撥“抒情傳統唯一獨尊說”,將長期被忽視的中國文學敘事傳統從幕后推至臺前,建構中國詩歌抒敘互競互促、雙線并行的發展脈絡。
詩心緣事: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引論(精裝) 目錄
二文學史貫穿線
三“事”
四敘事與抒情(含事、詠事、述事、演事)
五詩篇抒敘結構分析
六史性
七詩性
八詩史
九賦比興
十寫景
十一詩修辭
十二詩歌敘事傳統基本內涵
十三抒敘博弈
十四抒敘博弈和文體演變
十五敘事倫理與文化基因
下編 相關論文: 詩歌敘事傳統面面觀 一從抒情敘事兩大傳統論中國文學史
二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的構想
三從詩史名實說到敘事傳統
四《詩經》史詩的敘事特征和類型
五《詩經》風詩敘事及其傳統
六《古詩十九首》與中國文學的抒敘傳統
七論抒情敘事、表現再現的互惠與博弈
八文類遞嬗與抒敘博弈
九詩歌敘事傳統的“技”“道”與倫理
十詩歌敘事觀念近代呈現的三點觀察
十一關于中國詩歌敘事學的一點思考 后記
詩心緣事:中國詩歌敘事傳統研究引論(精裝) 作者簡介
董乃斌,江蘇揚州人,1942年生于上海。1963年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其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師從吳世昌先生攻讀唐代文學,1981獲文學碩士學位。董乃斌先生長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先后任新學科研究室主任、古代文學研究室主任、文學所副所長,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001年,董乃斌先生加盟上海大學,為上海大學終身教授,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董乃斌先生曾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及李商隱研究會會長,《上海大學學報》主編,兼任《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編委等職。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