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濕地溫室氣體的生物匯——甲烷氧化菌與碳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95510
- 條形碼:9787502495510 ; 978-7-5024-9551-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濕地溫室氣體的生物匯——甲烷氧化菌與碳匯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闡述了甲烷氧化菌聯合水生植物進行濕地溫室氣體生物匯的相關研究。書中從溫室氣體引起的環境問題出發,介紹了濕地及其溫室氣體、濕地植物及其根圈樣品的采集分析技術、濕地植物根圈和沉積物中細菌和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群落組成及微生境分布特征、甲烷氧化型脫氮菌的多樣性、接近脫氮菌群的多樣性及其分布特征、接近脫氮菌群與大型水生植物的聯合脫氮作用、濕地污染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的影響等。
本書可作為環境科學與工程、生態學與生態工程等領域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以及技術人員的參考書,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相關專業研究生課程的參考教材。
濕地溫室氣體的生物匯——甲烷氧化菌與碳匯 目錄
1 緒論
1.1 我國濕地保護
1.2 濕地的概念與類型
1.2.1 濕地定義
1.2.2 我國濕地類型與數量
1.2.3 濕地的特征
1.3 濕地生態服務功能與植物資源
1.3.1 濕地生態服務功能
1.3.2 我國濕地植物資源
1.4 濕地與碳達峰、碳中和
1.5 溫室氣體與微生物的“源”與“匯”
1.6 濕地植物與碳氮功能菌群
1.6.1 甲烷氧化菌
1.6.2 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發現與分類
1.6.3 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1.6.4 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功能酶及功能基因
1.6.5 好氧甲烷氧化菌群參與碳氮循環
1.6.6 厭氧甲烷氧化菌群參與碳氮循環
1.6.7 反硝化菌群
2 濕地植物與溫室氣體
2.1 濕地植物的概念與特征
2.1.1 概念與特征
2.1.2 濕地植物的適應性
2.2 我國濕地植物資源
2.2.1 我國濕地植物種類和數量
2.2.2 我國濕地植被的類型
2.3 濕地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
2.3.1 全球溫室氣體水平
2.3.2 濕地溫室氣體排放及其機制
2.3.3 環境因子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2.3.4 濕地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
3 根圈樣品和沉積物樣品采集分析技術
3.1 樣品采集方法
3.1.1 植物根圈樣品野外采集
3.1.2 植物根圈樣品室內分離
3.1.3 水樣野外采集
3.1.4 沉積物樣品的預處理
3.2 物理化學性質分析方法
3.2.1 酸堿度測定方法
3.2.2 總氮測定方法
3.2.3 總磷測定方法
3.2.4 有機質測定方法
3.2.5 速效氮測定方法
3.2.6 速效磷測定方法
3.2.7 硝態氮測定方法
3.2.8 銨態氮測定方法
3.2.9 速效鉀測定方法
3.2.10 電導率測定方法
3.2.11 重金屬元素測定方法
3.2.12 理化性質結果分析
3.3 土壤/沉積物酶活性分析方法
3.3.1 蛋白酶活性測定
3.3.2 脲酶活性測定
3.3.3 磷酸酶活性測定
3.3.4 蔗糖酶活性測定
3.3.5 過氧化氫酶活性測定
3.4 微生物宏基因組DNA提取方法
3.4.1 DNA提取與分析方法
3.4.2 DNA提取結果分析
4 根圈和沉積物中的細菌群落
4.1 細菌群落多樣性分析
4.1.1 高通量測序技術
4.1.2 高通量測序原始數據提交數據庫
4.1.3 16S rRNA V4-V5區PCR擴增
4.1.4 植物根圈和沉積物細菌群落α多樣性
4.1.5 植物根圈和沉積物細菌群落間相似性和差異性(β多樣性)
4.2 細菌群落結構與系統發育
4.2.1 門水平上細菌群落組成
4.2.2 屬水平上細菌群落組成
4.2.3 基于16S rRNA基因的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組成
4.2.4 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反硝化菌群落組成
4.3 細菌群落微生境分布
5 根圈和沉積物中的甲烷氧化功能菌群
5.1 好氧甲烷氧化功能菌群分布
5.1.1 研究方法
5.1.2 多樣性分析
5.1.3 群落組成及系統發育樹
5.1.4 pmoA基因的定量PCR
5.1.5 好氧甲烷氧化功能菌群分布
5.2 甲烷氧化型的脫氮菌
5.2.1 研究方法
5.2.2 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定量PCR
5.2.3 根圈和沉積物樣品的反硝化功能基因
5.2.4 nirS基因片段擴增及純化
5.2.5 含有nirS基因的甲烷氧化菌的多樣性
5.2.6 nirS型反硝化菌群系統發育、組成和分布
5.2.7 nirS型反硝化菌群與甲烷氧化菌的關聯
5.2.8 甲烷氧化型的脫氮菌多樣性分析
5.3 根系中的好氧甲烷氧化菌
5.3.1 CARD-FISH實驗的影響因素
5.3.2 CARD-FISH實驗準備工作
5.3.3 模式菌株的CARD-FISH檢測
5.3.4 不同濕地植物根組織中的甲烷氧化菌
6 根圈和沉積物中的脫氮功能菌群
6.1 根圈N20還原菌群
6.1.1 研究方案
6.1.2 潛在N2O生產速率、潛在反硝化速率和N20還原活性
6.1.3 nosZ Ⅰ型反硝化菌豐度
6.1.4 基于nosZ Ⅰ基因的克隆文庫多樣性
6.1.5 nosZ Ⅰ型反硝化菌系統發育分析及群落結構
6.1.6 分離的nosZ Ⅰ型反硝化菌的N20還原活性
6.1.7 nosZ Ⅰ型微生物驅動的反硝化
6.2 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完全反硝化菌群聯合濕地植物參與碳氮循環
7 濕地污染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的影響
7.1 濕地重金屬污染評估
7.1.1 樣地設置與樣品采集
7.1.2 土壤基本理化及重金屬污染分析
7.2 重金屬污染對氨氧化微生物的影響
7.2.1 研究方法
7.2.2 重金屬對氨氧化微生物豐度、活性和多樣性的影響
7.2.3 重金屬對氨氧化微生物系統發育的影響
附錄 縮略說明
參考文獻
1.1 我國濕地保護
1.2 濕地的概念與類型
1.2.1 濕地定義
1.2.2 我國濕地類型與數量
1.2.3 濕地的特征
1.3 濕地生態服務功能與植物資源
1.3.1 濕地生態服務功能
1.3.2 我國濕地植物資源
1.4 濕地與碳達峰、碳中和
1.5 溫室氣體與微生物的“源”與“匯”
1.6 濕地植物與碳氮功能菌群
1.6.1 甲烷氧化菌
1.6.2 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發現與分類
1.6.3 好氧甲烷氧化菌的生理生化特性
1.6.4 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功能酶及功能基因
1.6.5 好氧甲烷氧化菌群參與碳氮循環
1.6.6 厭氧甲烷氧化菌群參與碳氮循環
1.6.7 反硝化菌群
2 濕地植物與溫室氣體
2.1 濕地植物的概念與特征
2.1.1 概念與特征
2.1.2 濕地植物的適應性
2.2 我國濕地植物資源
2.2.1 我國濕地植物種類和數量
2.2.2 我國濕地植被的類型
2.3 濕地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
2.3.1 全球溫室氣體水平
2.3.2 濕地溫室氣體排放及其機制
2.3.3 環境因子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2.3.4 濕地溫室氣體與氣候變化
3 根圈樣品和沉積物樣品采集分析技術
3.1 樣品采集方法
3.1.1 植物根圈樣品野外采集
3.1.2 植物根圈樣品室內分離
3.1.3 水樣野外采集
3.1.4 沉積物樣品的預處理
3.2 物理化學性質分析方法
3.2.1 酸堿度測定方法
3.2.2 總氮測定方法
3.2.3 總磷測定方法
3.2.4 有機質測定方法
3.2.5 速效氮測定方法
3.2.6 速效磷測定方法
3.2.7 硝態氮測定方法
3.2.8 銨態氮測定方法
3.2.9 速效鉀測定方法
3.2.10 電導率測定方法
3.2.11 重金屬元素測定方法
3.2.12 理化性質結果分析
3.3 土壤/沉積物酶活性分析方法
3.3.1 蛋白酶活性測定
3.3.2 脲酶活性測定
3.3.3 磷酸酶活性測定
3.3.4 蔗糖酶活性測定
3.3.5 過氧化氫酶活性測定
3.4 微生物宏基因組DNA提取方法
3.4.1 DNA提取與分析方法
3.4.2 DNA提取結果分析
4 根圈和沉積物中的細菌群落
4.1 細菌群落多樣性分析
4.1.1 高通量測序技術
4.1.2 高通量測序原始數據提交數據庫
4.1.3 16S rRNA V4-V5區PCR擴增
4.1.4 植物根圈和沉積物細菌群落α多樣性
4.1.5 植物根圈和沉積物細菌群落間相似性和差異性(β多樣性)
4.2 細菌群落結構與系統發育
4.2.1 門水平上細菌群落組成
4.2.2 屬水平上細菌群落組成
4.2.3 基于16S rRNA基因的好氧甲烷氧化菌群落組成
4.2.4 基于16S rRNA基因的反硝化菌群落組成
4.3 細菌群落微生境分布
5 根圈和沉積物中的甲烷氧化功能菌群
5.1 好氧甲烷氧化功能菌群分布
5.1.1 研究方法
5.1.2 多樣性分析
5.1.3 群落組成及系統發育樹
5.1.4 pmoA基因的定量PCR
5.1.5 好氧甲烷氧化功能菌群分布
5.2 甲烷氧化型的脫氮菌
5.2.1 研究方法
5.2.2 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定量PCR
5.2.3 根圈和沉積物樣品的反硝化功能基因
5.2.4 nirS基因片段擴增及純化
5.2.5 含有nirS基因的甲烷氧化菌的多樣性
5.2.6 nirS型反硝化菌群系統發育、組成和分布
5.2.7 nirS型反硝化菌群與甲烷氧化菌的關聯
5.2.8 甲烷氧化型的脫氮菌多樣性分析
5.3 根系中的好氧甲烷氧化菌
5.3.1 CARD-FISH實驗的影響因素
5.3.2 CARD-FISH實驗準備工作
5.3.3 模式菌株的CARD-FISH檢測
5.3.4 不同濕地植物根組織中的甲烷氧化菌
6 根圈和沉積物中的脫氮功能菌群
6.1 根圈N20還原菌群
6.1.1 研究方案
6.1.2 潛在N2O生產速率、潛在反硝化速率和N20還原活性
6.1.3 nosZ Ⅰ型反硝化菌豐度
6.1.4 基于nosZ Ⅰ基因的克隆文庫多樣性
6.1.5 nosZ Ⅰ型反硝化菌系統發育分析及群落結構
6.1.6 分離的nosZ Ⅰ型反硝化菌的N20還原活性
6.1.7 nosZ Ⅰ型微生物驅動的反硝化
6.2 好氧甲烷氧化菌和完全反硝化菌群聯合濕地植物參與碳氮循環
7 濕地污染對植物根際微生物的影響
7.1 濕地重金屬污染評估
7.1.1 樣地設置與樣品采集
7.1.2 土壤基本理化及重金屬污染分析
7.2 重金屬污染對氨氧化微生物的影響
7.2.1 研究方法
7.2.2 重金屬對氨氧化微生物豐度、活性和多樣性的影響
7.2.3 重金屬對氨氧化微生物系統發育的影響
附錄 縮略說明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