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煤中孔隙類型、研究方法與特征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62382
- 條形碼:9787030762382 ; 978-7-03-076238-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煤中孔隙類型、研究方法與特征 本書特色
本書系統論述了煤中孔隙的成因及其演化特征,并對煤中孔隙分類以及常用的孔隙表征方法的測試原理、適用范圍及其優缺點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討論。
煤中孔隙類型、研究方法與特征 內容簡介
煤中孔隙是煤層氣賦存與富集的場所,也是CO2強化煤層氣開采與地質封存的主要儲集空間。系統研究煤中孔隙結構演化特征及其控制機理,對于深入探討煤層氣產出機制、煤與瓦斯突出機理和深部煤層CO2高效壓裂與安全封存機制具有重要意義。本書系統研究了煤中孔隙的形成與分類,對比分析了煤中孔隙不同測試技術與方法的優點與缺點,詳細闡明了煤中多尺度孔隙結構演化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深入探討了煤中封閉孔隙發育特征及形成機理。
煤中孔隙類型、研究方法與特征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1 煤中孔隙的研究意義
1.2 煤中孔隙的研究現狀
1.2.1 煤中孔隙的成因及其分類
1.2.2 煤中孔隙的研究方法
1.2.3 煤中孔隙發育的影響因素
1.2.4 孔隙對氣體賦存和運移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2章 煤中孔隙的形成與分類
2.1 孔隙成因分類
2.2 孔隙孔徑分類
2.3 孔隙形態分類
參考文獻
第3章 煤中孔隙的研究方法
3.1 直接觀察法
3.1.1 掃描電子顯微鏡
3.1.2 原子力顯微鏡
3.1.3 透射電子顯微鏡
3.2 流體侵入法
3.2.1 壓汞法
3.2.2 氮氣吸附法
3.2.3 二氧化碳吸附法
3.3 X射線與光譜法
3.3.1 低場核磁共振實驗
3.3.2 微米CT和納米CT
3.3.3 小角X射線散射實驗
參考文獻
第4章 煤中多尺度孔隙結構特征
4.1 煤中孔隙表面形態演化特征
4.1.1 煤中微米尺度孔隙
4.1.2 煤中納米尺度孔隙
4.2 煤中納米尺度孔隙結構特征
4.2.1 高壓壓汞孔隙結構研究
4.2.2 恒速壓汞孔隙結構特征
4.2.3 納米孔隙結構特征
4.3 煤中超微孔發育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4.3.1 煤樣基本信息
4.3.2 基于HRTEM實驗的構造煤超微孔發育特征
4.3.3 煤中超微孔發育的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第5章 煤中封閉孔隙發育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5.1 煤樣選擇及煤巖學特征
5.1.1 煤樣的宏觀描述和變形特征
5.1.2 煤樣的顯微煤巖特征
5.2 基于SAXS的煤中總孔隙結構研究
5.2.1 不同變質程度煤樣總孔隙發育特征
5.2.2 不同變形程度煤樣總孔隙發育特征
5.3 基于液氮吸附實驗的煤中開放孔隙結構研究
5.3.1 不同變質變形煤中開放孔隙發育特征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