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重讀周立波:從延安文藝座談會走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574652
- 條形碼:9787554574652 ; 978-7-5545-746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重讀周立波:從延安文藝座談會走來 本書特色
專家推薦: 吳曉東(北京大學):“新解讀”研究路徑,重新檢視了一系列事關中國革命、社會現實、文學與政治、文學與歷史等重大議題,卓有成效地建構出“文學”、“歷史”、“社會”三維坐標彼此參證的動態(tài)認識,充分釋放了文學性本身的潛能,給文學研究帶來了久違的活力。 薛毅(上海師范大學):“新解讀”嘗試一種全新的解讀文學的方式:把文學與社會發(fā)展史高度結合起來,從中探尋被以往忽略和遮蔽的文學活力和可能性,一方面深化我們對文學作品和文學作品所關聯的文學觀念、作家經驗的理解,一方面深化我們對文學所根植與對話的歷史展開、社會存在的理解。 鈴木將久(東京大學):“新解讀”是北京當代史讀書會經過認真扎實的長期工作打造出來的新的文學研究范式。他們通過閱讀大量的多維度的歷史材料,通過認真捕捉歷史深處的多層面脈動,通過揭示與歷史深處脈動有深切賦形、對話關系的文學作品所蘊含的多方面力量,使我們不僅得以深入認識相關文學經驗,而且為我們深度認知有關歷史提供著關鍵契機。
重讀周立波:從延安文藝座談會走來 內容簡介
周立波又是一個創(chuàng)作形態(tài)非常豐富的作家,除了長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報告文學、文學批評寫作,乃至翻譯實踐和外國文學研究都達到相當水準,具有鮮明的風格和特色。因此,經由討論周立波的生平道路、思想脈絡和創(chuàng)作演變我們可以更深切地把握左翼文學、革命文學、社會主義文學從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經歷了哪些形態(tài)變化、產生了哪些經驗遺產,又遭遇了什么樣的問題與挑戰(zhàn)。這些形態(tài)變化和經驗遺產的特別價值,對于我們重新理解和構想中國現當代文學、歷史,又可以提供何種思考資源。
重讀周立波:從延安文藝座談會走來 目錄
重讀周立波:從延安文藝座談會走來 作者簡介
賀照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當代中國史讀書會成員,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西南大學中國鄉(xiāng)村建設學院特邀研究員,《人間思想》(大陸版)主編。主要研究中國18世紀中葉以降政治史、思想史和中國現當代文學。著有論文集《當代中國的知識感覺與觀念感覺》《當中國開始深入世界》《革命—后革命》等。 何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當代中國史讀書會成員。主要研究中國現當代革命史、文學史、思想史。近期發(fā)表《“攪動”—“調治”:〈暴風驟雨〉的觀念前提和展開路徑》《〈講話〉的挑戰(zhàn)與“社會”的生成——從〈暴風驟雨〉和〈種谷記〉座談會說起》等論文。 全亞蘭,1975年生于上海,文學博士,現任教于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語文教學等領域的研究。 李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科研處處長,編審。參與編撰了《李贄全集注》,完成多項古籍與文獻整理校勘工作,承擔中國社科院重大項目子課題與紹興文化研究重大項目子課題工作,至今已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 李娜,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當代文學、臺灣文學與社會。著有《林班歌 部落志》《小說·田野:舞鶴創(chuàng)作與臺灣現代性的曲折》,整理編輯《無悔:陳明忠回憶錄》,編有《20世紀70年代臺灣“鄉(xiāng)土文學論戰(zhàn)”資料集》等。 李哲,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近期發(fā)表論文有《〈山鄉(xiāng)巨變〉:革命“深處”的潛流》《倫理世界的技術魅影——以〈創(chuàng)業(yè)史〉中的“農技員”形象為中心》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