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律與道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25458
- 條形碼:9787100225458 ; 978-7-100-22545-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律與道德 本書特色
法社會學奠基者之一、法社會學重要先驅彼得拉日茨基對法律與道德關系的社會-心理圖景的全面探討。
法律與道德 內容簡介
《法律與道德》是法社會學的奠基者之一彼得拉日茨基的代表性著作。在這本書中,作者通過與道德相對比闡釋了法律的基本性質。本書深入討論了“法律”“法律規范”“法律關系(權利和義務)”“法律的類型”“公法與私法”“法律的社會功能”等一系列重要的法學議題。本書的特色和原創性的是作者討論這些問題的視角:社會-心理學視角。基于這種理論視角,彼得拉日茨基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細致、全面的法律的社會-心理圖景。基于該理論視角,彼得拉日茨基提出了關于法律本質的基本理論命題,即真實的法律源于個體的主觀體驗,法律是一種心理現象。
法律與道德 目錄
法律與道德 作者簡介
列昂·彼得拉日茨基,波蘭法學家,法社會學發展的重要先驅之一。彼得拉日茨基生于俄國,早年在俄國和德國接受法學教育,1897年被圣彼得堡大學授予法律博士學位,次年被圣彼得堡大學聘為法理學首席教授,1919年移居波蘭。彼得拉日茨基與埃利希、涂爾干、哈格施特羅姆以及龐德同為法社會學的當代奠基者。 于柏華,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講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權利理論和法哲學。代表性論文有《權利認定的利益判準》,《法學家》2017年第6期;《權利概念的利益論》,《浙江社會科學》2018年第10期;《處理個人信息的合法性判準》,《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0年第3期。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基本權利的公益構成及其權衡方法研究”(15YJC820071),2016-2019。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