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鄂爾多斯盆地北緣野外地質教程(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77615
- 條形碼:9787306077615 ; 978-7-306-07761-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鄂爾多斯盆地北緣野外地質教程(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七章。**章野外地質實習基礎。第二章介紹實習區的概況。第三章介紹鄂爾多斯盆地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第四紀的地層特征。第四章介紹沉積相分析的原理與方法。第五章介紹鄂爾多斯盆地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二疊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新生代的沉積演化特征。第六章為實習路線及教學內容。第七章為區域地質調查程序與方法。
鄂爾多斯盆地北緣野外地質教程(第二版) 目錄
模塊1 野外地質實習教學基礎1.1 教學目標1.2 教學內容1.2.1 區域地質研究的內容和方法1.2.2 鄂爾多斯盆地特征及野外地質實習路線1.2.3 沉積相研究原理與方法1.3 教學方式與目的1.3.1 野外實習前的室內教學1.3.2 野外實習教學1.3.3 野外實習結束后的室內教學1.4 教學大綱1.5 實習要求1.5.1 抓好每個實習環節的教學1.5.2 統一野外地質認識,提高教學質量1.5.3 積極開展政治思想活動和文體活動1.5.4 實習期間嚴格組織紀律1.5.5 認真做好實習總結1.6 實習準備1.6.1 出發前的準備工作1.6.2 到達實習基地后的準備工作1.6.3 到達實習基地后的室內工作1.7 成績考核模塊2 鄂爾多斯盆地地質概況2.1 榆林地區自然地理概況2.2 區域地質概況2.2.1 盆地的整體構造特征2.2.2 盆地構造單元劃分及其構造特征2.3 主要斷裂帶特征2.3.1 橫山堡逆沖斷裂帶2.3.2 磁窯堡構造帶2.3.3 馬家灘褶皺逆沖帶2.3.4 甜水堡走滑斷裂帶2.3.5 橫向斷層2.4 鄂爾多斯盆地構造演化2.4.1 中晚元古代坳拉槽裂陷盆地2.4.2 早古生代邊緣海盆地2.4.3 晚石炭世—中三疊世大型內克拉通盆地2.4.4 晚三疊世—早白堊世殘余克拉通盆地2.4.5 鄂爾多斯周緣斷陷盆地的形成模塊3 鄂爾多斯盆地地層特征3.1 中上元古界3.1.1 地層特征3.1.2 前寒武生物記錄3.2 下古生界3.2.1 寒武系3.2.2 奧陶系3.2.3 志留系3.2.4 早古生代生物3.3 上古生界3.3.1 泥盆系3.3.2 石炭系3.3.3 二疊系3.3.4 晚古生代生物3.4 中生界3.4.1 三疊系3.4.2 侏羅系3.4.3 白堊系3.4.4 中生代生物3.5 新生界3.5.1 古近系—新近系3.5.2 第四系3.5.3 新生代生物模塊4 沉積學分析原理與方法4.1 沉積相和沉積環境4.2 沉積環境的主要識別標志4.2.1 巖性標志4.2.2 巖礦標志4.2.3 古生物標志4.2.4 其他標志4.3 主要沉積環境的沉積特征4.3.1 陸地環境沉積相類型4.3.2 海陸過渡環境沉積相4.3.3 海洋環境沉積相類型4.4 沉積巖的形成過程和控制因素4.4.1 沉積巖的形成過程4.4.2 沉積巖形成的控制因素模塊5 鄂爾多斯盆地沉積演化特征5.1 太古一元古代5.1.1 古元古代5.1.2 中元古代5.1.3 新元古代5.2 古生代5.2.1 寒武紀5.2.2 奧陶紀5.2.3 志留紀5.2.4 泥盆紀5.2.5 石炭紀5.2.6 二疊紀5.2.7 生物古地理與古緯度5.3 中生代5.3.1 三疊紀5.3.2 侏羅紀5.3.3 白堊紀5.3.4 燕山運動5.4 新生代5.4.1 新生代總體特征5.4.2 早第三紀沉積類型及古氣候5.4.3 晚第三紀沉積類型及構造分異5.4.4 鄂爾多斯盆地新生代地貌特征5.4.5 喜馬拉雅運動5.4.6 中國第三紀礦產資源模塊6 野外地質實習路線與教學內容6.1 路線一:榆林紅石峽地質公園實習路線6.1.1 路線位置6.1.2 教學內容6.1.3 教學內容安排與要求6.1.4 實習點描述6.2 路線二:靖邊龍洲丹霞地貌實習路線6.2.1 路線位置6.2.2 教學內容6.2.3 教學內容安排與要求6.2.4 實習點描述6.3 路線三:橫山雷龍灣碎屑巖及沉積構造實習路線6.3.1 路線位置6.3.2 教學內容6.3.3 教學內容安排與要求6.3.4 實習點描述6.4 榆林三魚路延安組、延長組沉積巖及沉積構造實習路線6.4.1 路線位置6.4.2 教學內容6.4.3 教學內容安排與要求6.4.4 實習點描述6.5 榆林定邊白于山紅黏土實習路線6.5.1 路線位置6.5.2 教學內容6.5.3 教學內容概述6.6 榆林麻黃梁侏羅系含煤地層實習路線6.6.1 路線位置6.6.2 教學內容6.6.3 教學內容安排與要求6.6.4 實習點描述模塊7 鄂爾多斯盆地的事件沉積7.1 火山活動及凝灰巖7.1.1 鄂爾多斯盆地火山活動概述7.1.2 凝灰巖相關概念7.1.3 火山活動對烴源巖的影響7.2 湖底熱液活動及熱水沉積7.2.1 熱水沉積巖分類7.2.2 巖石礦物組合7.2.3 結構構造標志7.2.4 地球化學特征7.2.5 噴積巖相關概念7.2.6 熱液活動對烴源巖的影響7.3 地震活動與震積巖7.3.1 地震7.3.2 震積巖7.3.3 鄂爾多斯盆地震積巖7.4 重力流沉積事件與濁積巖7.4.1 碎屑流沉積7.4.2 顆粒
展開全部
鄂爾多斯盆地北緣野外地質教程(第二版) 作者簡介
尤繼元,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博士,榆林學院能源工程學院助教。 白云云,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油氣田開發地質專業,博士。 范玉海,長安大學地球與資源學院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博士。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