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動機與人格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41822
- 條形碼:9787513941822 ; 978-7-5139-4182-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動機與人格 本書特色
《動機與人格》是“人本心理學之父”、當代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馬斯洛重要的著作之一。在書中,他提出了許多精彩的理論,包括人本心理學科學觀的理論、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xiàn)理論、元動機理論、心理治療理論、高峰體驗理論等。需要層次論是馬斯洛心理學中影響的理論之一,至今仍在多個學科領域和實際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力。 本書是馬斯洛學說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圍繞需要層次論和自我實現(xiàn)論來闡述其基本觀點的。動機理論是馬斯洛學說的精髓。本著作中,馬斯洛提出了許多精彩的理論,包括人本心理學科學觀的理論、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xiàn)理論、元動機理論、心理治療理論、高峰體驗理論等。該書包含了馬斯洛對人類心理學的重要發(fā)問和早期探索,它在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和全面的關于人性的觀點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
動機與人格 內容簡介
《動機與人格》是“人本心理學之父”、當代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馬斯洛重要的著作之一。在書中,他提出了許多精彩的理論,包括人本心理學科學觀的理論、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xiàn)理論、元動機理論、心理治療理論、高峰體驗理論等。需要層次論是馬斯洛心理學中影響的理論之一,至今仍在多個學科領域和實際工作中發(fā)揮著巨大的影響力。《動機與人格(第3版)》是馬斯洛學說的奠基作,其主要是圍繞需要層次論和自我實現(xiàn)論來闡述其基本觀點的。動機理論是馬斯洛學說的精髓。本著作中,馬斯洛提出了許多精彩的理論,包括人本心理學科學觀的理論、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xiàn)理論、元動機理論、心理治療理論、高峰體驗理論等。該書包含了馬斯洛對人類心理學的重要發(fā)問和早期探索,它在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和全面的關于人性的觀點方面,有著巨大的影響。
動機與人格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章 用心理學的方法研究科學
(一)科學家的心理
(二)心理學方法對科學的啟示
第二章 科學中的問題中心和方法中心
(一)過分強調技術
(二)方法中心論和正統(tǒng)科學
(三)正統(tǒng)科學觀念的危害
第三章 動機理論引言
(一)個人作為整體而存在
(二)以饑餓作為動機狀態(tài)的范例
(三)手段和目的
(四)欲望和文化
(五)多重動機
(六)動機狀態(tài)
(七)動機之間的關系
(八)內驅力列表
(九)以目標為標準將動機分類
(十)動機和動物研究數(shù)據(jù)
(十一)環(huán)境
(十二)整合作用
(十三)無動機的行為
(十四)達到目的的可能性
(十五)現(xiàn)實的影響
(十六)健康人的動機
第四章 人類動機理論
(一)基本需要的層次
(二)基本的認知需要
(三)基本需要的其他特點
第五章 滿足基本需要在心理學理論中的作用
(一)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后的一些普遍結果
(二)學習和基本需要的滿足
(三)需要滿足和性格形成之間的關系
(四)滿足和健康
(五)需求滿足理論的應用
(六)滿足的影響
第六章 重新考察本能理論
(一)重新考察本能理論的重要性
(二)類本能理論中的基本需要
第七章 需要的層次
(一)高級需要與低級需要之間的差異
(二)區(qū)別需要層次所產(chǎn)生的后果
第八章 精神病因和威脅理論
(一)剝奪、挫折和威脅
(二)中突和威脅
第九章 破壞力是人的本性嗎
(一)動物數(shù)據(jù)
(二)兒童數(shù)據(jù)
(三)人類學數(shù)據(jù)
(四)理論性考慮
(五)臨床經(jīng)驗
(六)內分泌學、遺傳學等學科數(shù)據(jù)
第十章 行為的表達性構成
(一)應對與表達
(二)釋放與宣泄,不完善的行為,保守秘密
(三)重復現(xiàn)象,持續(xù)不成功的應對性行為,戒癮
(四)神經(jīng)癥的定義
……
第十一章 自我實現(xiàn)者:關于心里健康的研究
第十二章 自我實現(xiàn)著的愛情
第十三章 對個體和類屬的認識
第十四章 無動機和無意識反應
第十五章 心理治療、健康和動機
第十六章 正常、健康與價值觀
附錄A 積極心理學所研究的文藝
附錄B 心理學的整體論研究方法
致謝
動機與人格 作者簡介
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1970),現(xiàn)當代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主要發(fā)起者和理論家、管理學大師、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者。 出生于美國紐約市布魯克林區(qū),在紐約城市大學城市學院和威斯康星大學接受教育。在擔任布蘭迪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之前,他在布魯克林學院擔任教職十四年。1967—1968年擔任美國心理學學會主席。主要著作有《動機與人格》《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科學心理學》等。 馬斯洛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是美國20世紀下半葉崛起的新的心理學派,沖擊著當代西方的心理學體系,相對于以弗洛伊德為代表的精神分析學的“第一思潮”和以華生為代表的行為主義的“第二思潮”,形成了心理學的“第三思潮”。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推拿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