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精)北島集(全九冊)(簽名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8056177
- 條形碼:9787108056177 ; 978-7-108-05617-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精)北島集(全九冊)(簽名版) 本書特色
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于十年動亂后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十年動亂的荒誕現實,造成了詩人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了“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面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他想“通過作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
(精)北島集(全九冊)(簽名版) 內容簡介
著有詩集《陌生的海灘》、《北島詩選》、《在天涯》、《午夜歌手》、《太陽城札記》、《北島與顧城詩選》,中短篇小說集《波動》,譯著詩集《失敗之書》、《時間的玫瑰》、《藍房子》、《午夜之門》、《現代北歐詩選》,代表詩作《回答》、《一切》等等。
北島的隨筆集。追憶他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風物、童年的玩伴和游戲、青少年時期的讀書生活、大時代的風云變幻……
生于北京,長于北京的北島,闊別家鄉十三年后重回北京,發現他在自己的故鄉成了異鄉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他便要“重建我的北京”——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氣味兒、聲音和光影,恢復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廟宇的原貌,讓瓦頂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際線的景象重現,讓鴿哨響徹藍天的清脆回到人們耳邊……同時,作者也把我們帶回到他兒時的游戲中,帶回到他的讀書生活中,帶回到他的母校,帶回的“大串聯”的旅途……他重建了這座“孩子們熟知四季變化,居民們胸有方向感”的城池,打開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歡迎所有好奇的客人們。
《履歷》:
精選了北島1972—2008年間的二百首詩歌。以1989年去國為界分為上下卷,本書為上卷。 著有詩集《陌生的海灘》、《北島詩選》、《在天涯》、《午夜歌手》、《太陽城札記》、《北島與顧城詩選》,中短篇小說集《波動》,譯著詩集《失敗之書》、《時間的玫瑰》、《藍房子》、《午夜之門》、《現代北歐詩選》,代表詩作《回答》、《一切》等等。 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于十年動亂后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十年動亂的荒誕現實,造成了詩人獨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靜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靜的觀察中,發現了“那從蠅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價值的全面崩潰、人性的扭曲和異化。他想“通過作品建立一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而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北島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悼念烈士,審判劊子手;嘲諷怪異和異化的世界,反思歷史和現實;呼喚人性的富貴,尋找“生命的湖”和“紅帆船”。
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象征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了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
《城門開》:
北島的隨筆集。追憶他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都北京:城市的風物、童年的玩伴和游戲、青少年時期的讀書生活、大時代的風云變幻……
生于北京,長于北京的北島,闊別家鄉十三年后重回北京,發現他在自己的故鄉成了異鄉人,仿佛到了一座陌生的城市。于是他便要“重建我的北京”——用他文字召回北京消失的氣味兒、聲音和光影,恢復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廟宇的原貌,讓瓦頂排浪般涌向低低天際線的景象重現,讓鴿哨響徹藍天的清脆回到人們耳邊……同時,作者也把我們帶回到他兒時的游戲中,帶回到他的讀書生活中,帶回到他的母校,帶回的“大串聯”的旅途……他重建了這座“孩子們熟知四季變化,居民們胸有方向感”的城池,打開城門,歡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歡迎無家可歸的孤魂。歡迎所有好奇的客人們。
《履歷》:
精選了北島1972—2008年間的二百首詩歌。以1989年去國為界分為上下卷,本書為上卷。
北島是文革后期興起的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他著名的詩歌如《回答》、《一切》、《宣告》、《結局或開始》等,曾經震撼了無數國人,表達了在文革中成長的一代人信仰失落后的批判與否定、懷疑與茫然。北島的詩歌冷峻、思辨,有很強的批判性和思想能量,總是在悖論與斷裂中探尋乃至拷問著人類、時代乃至自我的真理與價值。他曾說過:“詩人應該通過作品建立自己的世界,這是一個真誠獨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義和人性的世界。”
《時間的玫瑰》:
北島的詩歌評論集。
北島以自己的標準揀選了20世紀偉大的九位詩人:洛爾迦、特拉克爾、里爾克、策蘭、特朗斯特羅默、曼德爾施塔姆、帕斯捷爾納克、艾基,和狄蘭·托馬斯,這些詩人經歷懸殊,詩風各異;北島逐一梳理他們的詩歌人生,細讀他們的經典名篇,并對其中文翻譯進行多版本比較,呈現出詩歌翻譯中的諸多問題,目的是“弄清詩歌與翻譯的界限”:“一個好的譯本就像牧羊人,帶領我們進入牧場;而一個壞的譯本就像狼,在背后驅趕我們迷失方向。”
《時間的玫瑰》全面呈現了北島對詩人、詩歌及其翻譯的理解;他以詩人的敏感,并有限度地借鑒新批評的細讀方法,引領讀者進入現代詩歌的高地、獲取理解的密匙。
《古老的敵意》:
所謂“古老的敵意”,從字面上來看,“古老的”指的是原初的,帶有某種宿命色彩,可追溯到文字與書寫的源頭;“敵意”則是一種詩意的說法,指的是某種內在的緊張與悖論。
北島在2011香港書展上作題為“古老的敵意”的演講。他援引詩人里爾克《安魂曲》中的名句--“正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他認為一個好的寫作者應該有意識地保持與所處時代、母語以及自身的某種緊張關系,并在演講中批判“粉絲文化”。
大約一個世紀前,奧地利詩人里爾克在《安魂曲》中寫下這樣的詩句:“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
二十世紀開始的歲月,在漢堡和不來梅之間的小鎮沃爾普斯韋德(Worpswede)聚集著不少藝術家和作家,包括里爾克。他們一起聽音樂會、參觀博物館,在狂歡之夜乘馬車郊游。其中有兩位年輕漂亮的女畫家就像姐妹倆,金發的叫波拉,黑發的叫克拉拉。里爾克更喜歡金發的波拉,但不愿意破壞這對理想的雙重影像。在觀望中,一場混亂的追逐組合,待塵埃落定,波拉跟別人訂了婚。里爾克選擇了黑發的克拉拉,與她結婚生女。七年后,波拉因難產死去,里爾克寫下這首《安魂曲》獻給她。
這段插曲,或許有助于我們了解里爾克的詩歌寫作與個人生活的關系?v觀里爾克的一生,可謂動蕩不安,僅在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四年間,他就在歐洲近五十個地方居住或逗留。里爾克在《秋日》一詩中寫道:“誰此刻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誰此刻孤獨,就永遠孤獨”。這正是他漂泊生涯的寫照。
里爾克的這兩句詩“因為生活和偉大的作品之間/總存在某種古老的敵意”,對我來說有如持久的鐘聲,綿延不絕,意味深長,尤其在當今亂世,或許可引發更深一層的思考--對于以寫作為畢生事業的人來說,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生活、如何寫作、如何理解并處理生活與寫作的關系。
《波動》:
中篇小說。初寫于1974年,定稿于1979年,《今天》1979年第四至六期連載。北島發表的小說。
小說講述文革中一對青年的愛情和幾個人物的故事。無論是愛情本身的凄婉與苦澀,還是非臉譜化的人物性格與命運的復雜性,抑或是敘事角度的快速切換、大量使用人物對話等等,都顯現出這篇小說遠超出時代的早熟與“現代”。對于“文革”,不同于傷痕文學的憤怒與簡單控訴,而是直抵人物內心,敘述冷靜而深沉。
著名批評家李陀的長序,著重分析小說的敘述風格和“小資”傾向,對小說的把握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是近年非常難得的文學批評佳作。
《青燈》: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不是他的詩,而是他的散文與小說。《青燈》集中收錄了詩人北島17篇新作,部分是憶念,主要是懷念熊秉明、蔡其矯、魏斐德、馮亦代等故人,這些文章就像燈火輝煌的列車在夜間一閃而過,給乘客留下的是若有所失的暈眩感;第二部分則是游歷,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作者在漂泊中懷揣著家園,異鄉的漂泊使他的言說保持了理性的激情。在本書中充溢的是對人性深刻的洞察以及對整個人世間的大悲憫,一種接近神性的光。北島在漂泊中與語言之間那種隱私的、親密的關系,變成了命運。
(精)北島集(全九冊)(簽名版) 作者簡介
趙振開,筆名北島、石默,祖籍浙江,生于北京。漢族,1969年當建筑工人,80年代末移居國外。1978年,北島和詩人芒克,創辦了民間詩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國,曾任教于加州戴維斯大學,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東亞研究中心人文學科講座教授。北島的詩歌創作開始于十年動亂后期,反映了從迷惘到覺醒的一代青年的心聲。清醒的思辨與直覺思維產生的隱喻、象征意象相結合,是北島詩顯著的藝術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論式警句,造成了北島詩獨有的振聾發聵的藝術力量。著有詩集《太陽城札記》、《北島詩選》以及散文集《失敗之書》等。
- >
經典常談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