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人的生死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17458
- 條形碼:9787300317458 ; 978-7-300-31745-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人的生死觀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上有一些智慧的故事,是先哲們談論生死留下的。從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到老子的“死而不亡者壽”;從陶淵明的“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到張載的“存,吾順事;沒,吾寧也”;從道教的“我命在我不在天”,到佛教的“人生無!薄娴囊庵,死亡的超脫,人生的奧妙,價值的追求,不朽的情懷,精神的永存,一幅生死智慧圖,知曉此岸彼岸境。本書披覽中國先哲生死談,縱論各家生死觀:遠自東周諸子之學,近至清末民初新學,單列道教和佛教,述意撮要,略可備知。
中國人的生死觀 目錄
**章 先秦儒道墨法生死觀及其比較
一、儒家——“未知生,焉知死”
二、道家——“長生久視之道”
三、墨家——“以自苦為極”
四、法家——“生盡之謂死”
五、比較
第二章 兩漢生死哲學
一、董仲舒——“壽有短長,養有得失”
二、《淮南子》——“死生無變于己”
三、揚雄和桓譚——“有生者必有死”
四、王充——“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
第三章 玄學的終極關懷:生與死的世界
一、王弼——“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
二、阮籍和嵇康——“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三、郭象——“以死生為寤寐”
四、《列子》——“死后之名非所取”
五、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六、比較
第四章 宋明清初生死論
一、張載——“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二、朱熹——“身在天地間,便是理與氣凝聚底”
三、李贄——“生之必有死也,猶晝之必有夜也”
四、王夫之——“游于太虛以聽天之變化”
第五章 近現代生死智慧
一、譚嗣同——“生固非生,滅亦非滅”
二、王國維——“大患固在我”
三、梁啟超——“人死而有不死者存”
四、胡適——“不朽論”
五、梁漱溟——“相似相續,非斷非常”
六、馮友蘭——“無所謂生,無所謂死”
七、唐君毅——“精神不死”
第六章 道教與生死
一、不死或成仙信仰
二、養生修煉術
第七章 佛教與生死
一、人生無常
二、人生即苦
三、生死輪回
四、神不滅論
一、儒家——“未知生,焉知死”
二、道家——“長生久視之道”
三、墨家——“以自苦為極”
四、法家——“生盡之謂死”
五、比較
第二章 兩漢生死哲學
一、董仲舒——“壽有短長,養有得失”
二、《淮南子》——“死生無變于己”
三、揚雄和桓譚——“有生者必有死”
四、王充——“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
第三章 玄學的終極關懷:生與死的世界
一、王弼——“善攝生者,無以生為生”
二、阮籍和嵇康——“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
三、郭象——“以死生為寤寐”
四、《列子》——“死后之名非所取”
五、陶淵明——“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六、比較
第四章 宋明清初生死論
一、張載——“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二、朱熹——“身在天地間,便是理與氣凝聚底”
三、李贄——“生之必有死也,猶晝之必有夜也”
四、王夫之——“游于太虛以聽天之變化”
第五章 近現代生死智慧
一、譚嗣同——“生固非生,滅亦非滅”
二、王國維——“大患固在我”
三、梁啟超——“人死而有不死者存”
四、胡適——“不朽論”
五、梁漱溟——“相似相續,非斷非常”
六、馮友蘭——“無所謂生,無所謂死”
七、唐君毅——“精神不死”
第六章 道教與生死
一、不死或成仙信仰
二、養生修煉術
第七章 佛教與生死
一、人生無常
二、人生即苦
三、生死輪回
四、神不滅論
展開全部
中國人的生死觀 作者簡介
王中江,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河南大學黃河文明協同創新中心特聘兼職教授。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院長、鄭州大學哲學學院院長、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老子學研究會會長。致力于先秦哲學、儒家和道家哲學、出土文獻和近現代中國哲學研究,新近著有《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儒家的精神之道和社會角色》《道家學說的觀念史研究》等。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我與地壇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