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年代記憶:中國近代意識的形塑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319261
- 條形碼:9787300319261 ; 978-7-300-31926-1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年代記憶:中國近代意識的形塑 內容簡介
從甲午戰爭開始,中國人對自己的“近代”有著不堪回首的記憶,“落后”“屈辱”“挨打”等受損者心態占據了意識形態的主線。在這種弱者感受的氛圍中,社會達爾文主義、民族主義、種族主義等叢林法則思想應運而生。適時地反省中國人的“近代”,翻檢我們的“近代記憶”,“重寫近代史”,已經是21世紀多元文化環境中全球華人的共同使命。
中國人的近代從何時開始?戊戌變法因何失。俊叭A洋分居”格局如何被打破?上海是否真是個“殖民地”并失去主權?它又是怎樣成為中國的金融中心的?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固然曲折,但我們的近代記憶中卻也不乏來自民間的精彩、榮耀和輝煌。
本書以時間為線,選擇重要年份入手,解析對中國近代歷史走向有深遠影響的事件,以此串起一部中國近代史。作者試圖打通清末民初,從“中國現代性”的全新視角講述中國近代史,把中國近代史從王朝統治史以及沒落士大夫、“軍紳”官員和激進民族主義者的敘述視角中拯救出來,還原一部民眾的歷史。
年代記憶:中國近代意識的形塑 目錄
1817:馬禮遜“看中國”
1835:明清“西學”的延續性——以《幾何原本》為例
1842:《南京條約》的祭奠
1853:從“種族隔離”到“華洋雜居”
1862:“京師同文館”的困厄
1864:湘、淮的崛起與大清的板結
1867:王韜與“天下一道”論
1868:“啟蒙”的發端——林樂知與《萬國公報》
1896:李鴻章的挫敗
1897:經世學的近代轉向
1898:“變法”何以夭折
1900:躁動的南方
1903:語言民族主義or文化世界主義
1905:科舉制的幻滅
1912:函夏考文苑——民初的學術理想
1914:不作不死的孔教
1916:金融中心的故事
1927:上海市民自治運動的終結
附錄一:關于中國的“早期近代性”
附錄二:重新書寫近代史——序李天綱《年代記憶》鄭培凱
后記一
后記二
年代記憶:中國近代意識的形塑 作者簡介
李天綱,1957年生于上海,現任復旦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教授。畢業于復旦大學歷史系中國思想文化史專業,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基督教、中國宗教以及上海文化研究。著有《金澤:江南民間祭祀探源》( 2017)、《南京路:東方全球主義的誕生》 (2009)、《跨文化的詮釋:經學與神學的相遇》(2007)、 《人文上!(2004)、《文化上!(1998) 、《中國禮儀之爭:歷史、文獻和意義》(1998)等,編有《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馬相伯卷》(2014)、《徐光啟全集》(2011)、《萬國公報文選》(1998)等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