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動了你的腦子: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悲喜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988200
- 條形碼:9787543988200 ; 978-7-5439-8820-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抱歉,我動了你的腦子: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悲喜故事 本書特色
★ 從鋼鐵工人半路轉行,到為數萬名患者操刀手術,一位神經外科醫生入行頭幾年血淚交織、雞飛蛋打的成長之旅
★ 輕松好讀的美漫風醫療職場劇,百分之七十的大笑加上百分之三十的大哭。二十個悲喜相依的真實案例,二十樁事關生死的黑色幽默,每個爆笑瞬間的背后,堆疊著醫生的快樂、心碎、勇氣和不凡毅力
★ 曾譯為《神經外科的黑色喜劇》,豆瓣評分9.0,Goodreads評分4.34,《英國醫學雜志》(BMJ)、美國醫學協會(AMA)專文推薦,臨床專業學生值得一讀的寶藏讀本,更是適合所有人的扣人心弦故事集
★ 每個未被埋起來的日子都是好日子,要大笑,要向前,要每時每刻享受生命的喜悅!從這本書開始用醫生的眼睛正視生死,剖開肉體和皮囊,為生命填進靈魂與意義
★ “五迷”自我修養之書,五月天主唱阿信私人書單傾力推薦:“從粉紅色的的腦漿中看見血淚交織的真實人生,非常精彩!”
抱歉,我動了你的腦子: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悲喜故事 內容簡介
"神經外科守則第三條:只要病人還活著,你永遠都有辦法把他弄得更慘!
一位鋼鐵工人,半路轉行學了醫,誤打誤撞進入了有“醫學桂冠”之稱的神經外科,由此開啟了一段甘苦相依的修煉之旅,也見證了那些事關生死的黑色幽默:患有21三體綜合征且只有一條椎動脈的安迪、抱著小兔子玩偶與死神抗爭的瑞貝卡、搶在腦瘤殺死她之前生下孩子的莎拉……他每天要面對的是“疼痛”“創傷”和“癱瘓”,要打開造物主*不愿讓人動的“腦子”,要每時每刻行走在刀鋒邊緣,也要有接受失敗和死亡的勇氣。
這是一本改編自真實經歷的紀實故事集。在描畫那些撼動人心的生死時刻之余,也以自嘲幽默的筆觸記錄了神經外科醫生的心路歷程,思索生命的可貴與脆弱,將我們拉回交織著藥水、針筒和手術刀的現場,目睹一幕幕真實人生。"
抱歉,我動了你的腦子: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悲喜故事 目錄
前言
**章 游戲規則
第二章 懶鬼、學霸和獨行俠
第三章 魔法師的袍子
第四章 漫長的夜晚
第五章 疼痛博物館
第六章 無法治愈的創傷
第七章 不再在葬禮上哭泣
第八章 誰都可以做這行嗎
第九章 唉,這些英國人
第十章 瑞貝卡和她的小兔子
第十一章 我害死了查爾斯
第十二章 生命之輪
第十三章 歸于此地
后記
抱歉,我動了你的腦子: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悲喜故事 節選
7月1日,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生涯的**天。
凌晨5點。
望著通往神經外科觀察室——我們昵稱為“前廊”——的自動門,一種似曾相識的惡心感突然排山倒海般地涌上心頭,將我完全淹沒。我很想逃走,躲到床底下,直到這感覺消失為止。浮現在眼前的,又是六年令人精疲力竭的磨煉。這一天早上,“六年”這個詞重重地壓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讓我感覺好像被數以噸計的海水壓著一般。我再也享受不到正常生活的陽光了——正常人的生活、正常人的工作、正常人的一切事物,都距離我那么遠。
還來不及按墻上的開關,前廊的門突然“嘶”一聲打開了,兩個早已歸到記憶檔案里的人又活生生地坐在我面前:煙抽個不停的蓋瑞,當年的新進神經外科住院醫師,現在已經晉升為總住院醫師;埃里克也已經從以前那個神經質的實習醫師,變成今天的資深住院醫師。許多年前,當我還只是個卑微的醫學院學生時,就跟他倆合作過。往后的六個月,我們又會在同一個主管麾下共事,一起面對有疼痛毛病的病人、創傷病人以及其他各種突發的緊急狀況。而我們的老板,就是神經外科的主任——阿布拉莫維茨醫生。
“嘿,埃里克,看看誰來了——是‘霍納綜合征先生’本尊呢。”蓋瑞說。他指的是我以前做的一次診斷,也就是令我踏入這個行業的那次事件。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哈嘍,蓋瑞,你看上去……”我還來不及把話說完。
“像一堆爛泥巴一樣。改不了,喝太多巧克力牛奶、抽太多尼古丁了……不過,咦,你怎么還沒改行?聽著,今天早上什么工作都沒排,因為老板上法庭當證人去了。我們到會議室去坐坐吧。我要告訴你神經外科的規則——趁你**天上班,趕緊告訴你,然后再帶你去參觀疼痛博物館。”
“神經外科的規則?疼痛博物館?”
“是呀,這是尤曼斯那六大本教科書里都找不到的規則。我們晚一點再去看疼痛博物館——等你親眼看到,你才會相信。”朱利安· 尤曼斯(Julian Youmans)的教科書是神經外科界的權威寶典,住院醫師的智慧來源。
回到小小的會議室里,蓋瑞走到黑板前面,開始寫了起來。
“**條規則:當你的腦殼被打開,跟空氣接觸過之后,你就再也不是從前的你了。說真格的,上帝為你的腦袋裝了個銅墻鐵壁般的外殼,自有其道理,我們也不應該去亂碰。腦袋瓜就好像一臺 1966 年的凱迪拉克,你必須將引擎拆下來,才能換火花塞。設計師只管機器的表現,從沒考慮過維修容不容易、方不方便。”
“病人一般好像都還算復原得不錯。”我稍作抗議。
“是的,一般來說。但偶爾會發生一些奇奇怪怪的事:病人的性情改變了,或者毫無預警地突然死去,這一切都在提醒我們,我們正踏在神圣的土壤上,必須步步當心。這就帶來了第二條規則:只有別人動刀的手術,才叫小手術。如果負責動手術的人是你,這就是大手術。永遠不要忘記這點。”
他啜了一口咖啡,繼續說:“第三條規則同樣適用于要動腦部或椎間盤手術的病人:只要病人還活著,你永遠都有辦法把他弄得更慘。我碰到過一些病人,背上剛拿掉兩塊椎間盤,還求我們動第三次手術。他們說,反正身體狀況已經不能再糟了。于是我們又給他們動了一次手術,而結果證明他們實在是大錯特錯。”
又喝了一口咖啡之后,他繼續說:“第四條規則:當你覺得某個病人快要出大麻煩了,卻始終搞不清楚原因時,要好好睜大眼睛看一看病人,這比護士打一千次電話向你報告病人狀況有用多了。由此引申出來的小規則是:即使你犯了大錯,讓病人出現了狀況,你在手術臺上犯的錯誤,也遠比你躺在休息室床上或坐在電視機前做的專業判斷所導致的錯誤輕微得多,也更容易得到病人的諒解。切記:要確確實實地看看你的病人。”
“接著是第五條規則:假如你因為認錯病人,給他動了不該動的手術,或者是病人身體右邊出毛病,你卻在他的左邊動刀,那么你就別想有好日子過了——永遠要記得問問病人到底是哪一邊痛、哪一條腿痛,或者到底是哪只手發麻沒感覺。永遠要親自檢查 X 光片,檢查片子上的名字和其他圖表上的名字是否為同一個人。而且要記住,一定要仔細核對手術同意書上的名字和綁在病人手腕上的名字。不這么做的話,不出事才怪,你會陷自己于‘免審訴訟’中。”
“免審訴訟?”我問他,“醫學院從來沒有教過這個名詞。”
“他們永遠也不會教這個。這是個法律名詞,全名是‘res ipse loquitur’,意思是‘不言自明的事物’。就我們的情況而言,是指在‘不當治療’的案件中,所犯的過失是如此明顯,即使非醫療專業人士也看得出來是你搞砸的。比如說,病人從手術臺掉到地上;病人的右腿有問題,你卻將他的左腿切掉;你為斷了頸椎的人進行急診治療后,讓他出院,卻只給他開了一些阿司匹林;為病人做電擊急救,結果卻讓他全身著火;原本應該為‘阿蘭 · 約翰遜’拿掉一塊椎間盤,結果卻誤在‘杰克 · 約翰遜’身上動刀。在這種時候,就拿出你的支票簿,準備填上一大串零吧!埃里克,我有沒有漏掉什么沒講?”
埃里克想了一下。“嗯,”他轉過頭來看著我,“你只管記住任何外科住院醫師都要遵守的一條守則:有機會坐下來的時候,就不要站著;有機會躺下來的時候,就不要坐著;有電梯可以搭乘,就千萬不要走路;只要能睡得著,就絕不要睜開眼睛。而且,一有機會就吃東西,要不就去上廁所。”
稍微沉思了一會兒,他又說:“永遠要聽從老板的話。記住,老板代表了這里的一切。神經外科這一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要挑戰老板。有需要的時候,多低聲下氣地向上乞求,你就會萬事大吉了。”
“這可是住院醫師階段啊,”蓋瑞的聲音再度悠悠響起,“你已經不只是個優秀的醫學院學生,或者是以前那個啥也不懂的實習醫師了,那時候不管犯什么錯,人們都會原諒你。現在是玩真的了,這是你一生的職業。你再也不用在小兒內分泌科或熱帶病理科輪班了,但你現在的工作,只要還剩下一口氣,都得撐下去。你準備好了沒有?我說,你準備好了沒有?”
“準備好了!”
放馬過來吧。
抱歉,我動了你的腦子: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的悲喜故事 作者簡介
弗蘭克·維托斯克(Frank T. Vertosick Jr., MD),1955年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原本是一位鋼鐵廠工人,后進入匹茲堡大學醫學院接受神經外科住院醫師培訓。1988年結束實習期后,于西賓夕法尼亞醫院工作了十五年,曾擔任神經外科和神經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2002年,因罹患早發性帕金森癥而告別手術臺,但仍在華盛頓的辦公室為病人看診。著有《我們為什么會受傷:關于疼痛的自然史》《內在智能:發現每種生物孕育的智慧》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