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54285
- 條形碼:9787521754285 ; 978-7-5217-5428-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本書特色
?曾經貧困落后的歐洲為何能異軍突起、支配世界?
近百年來,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們都在爭辯:在中世紀飽受迷信、戰亂、瘟疫困擾的西方,會在近代快速成為全球霸主,曾經強大的東方則走向沒落?探尋西方崛起的過程與原因,成為我們理解過去500年歷史的核心問題。本書指出,西方之所以能超越東方,不在于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也不在于工業革命及其后的“大分流”,關鍵的轉變,就出現在本書所敘述的短短四十年間。
?六大要素如何開啟現代歷史?今日世界體系從何而來?
書中呈現了西方崛起的關鍵要素——現代式政府、印刷工業、火藥武器、地理大發現、宗教改革、成熟的金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當今世界的運行方式始自這次巨變,歐洲人通過戰爭和商業的優勢將其推廣到全球。理解這場塑造現代世界的大變局,是理解全球化、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以及目前全球秩序的失控等諸多重要議題的基礎,對于當下面臨歷史大變局的我們,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讀懂這個以金融為地基的世界,更深刻理解商業與投資
本書指出,促發這場巨變的關鍵要素,都建基于成熟的金融體系和適當的經濟制度之上,揭示出金融在世界上至關重要的地位。這為我們理解歷史和當今世界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角度,可以為金融投資、商業管理從業者和研究者帶來十分有價值的啟發。
?大變局時刻的九張面孔,巨變來臨之際的時代剖面
以航海家、國王、銀行家、小商人、印刷廠主、雇傭兵、宗教改革家等不同領域、階級的九位代表性人物,為我們呈現時代的剖面。3200萬播放量播客、歷史學博士帕特里克•懷曼,通過生動精彩的描寫,將我們帶回這段夢想與陰謀、破壞與開創的年代,如同置身其中的沉浸閱讀體驗。本書獲得美國Amazon編輯選擇獎。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內容簡介
西方何以支配現代世界近500年?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到這至關重要的40年。從1490年到1530年,這40年是歐洲和世界歷史的一個關鍵轉折點。在這40年間,有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的壯舉,也有馬丁·路德開啟的新教改革運動。歐洲一系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的迅猛發展,推動了現代世界的形成:印刷媒體形塑了人文主義新知識觀,大規模的宗教沖突一觸即發,高度集權軍事-財政國家初現,帶來軍事技術變革和大規模戰爭,西方開始對世界進行野蠻征服……所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以金融為紐帶的獨特經濟體制,進而奠定了未來四個世紀里歐洲在世界舞臺上的主導地位,即所謂西方與世界其他地區的“大分流”。 本書選取了九個人物為敘事線索,將當時的歐洲與世界連接起來,講述了歐洲近半個世紀的政治、軍事、宗教、金融、貿易等方面的革命性巨變,并分析究竟是什么關鍵因素奠定西方的主宰地位,影響了整個世界的發展進程。本書首先講述了三位有名的人物:探險家哥倫布、西班牙伊莎貝拉女王和金融家雅各布·富格爾。地理大發現促進了貿易的發展,而貿易和國家都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的興起奠定了歐洲內部的交換網絡,為后續軍事-財政結合的國家形態打下了基礎。接下來,作者將視線轉向三位并不那么顯赫的普通人:雇傭兵葛茲·馮·貝利欣根、出版商阿爾杜斯·馬努蒂烏斯和羊毛商約翰·赫里蒂奇。通過他們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地區的商業交流打破了地理疆域的,金融向社會各層面的滲透促進了信用工具的出現,歐洲內部商業網絡得以形成;印刷技術及印刷商業的發展,為思想和知識大范圍傳播提供了可能;帶來的軍事技術變革,使得歐洲國家內部競爭激烈。戰爭和印刷不僅是技術密集型也是資本密集型的,金融-技術-戰爭這三者相互促進。*后三個代表人物是生活在這個時代后期的宗教改革發起者馬丁·路德、奧斯曼的蘇萊曼大帝、神圣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在金融、印刷、的加持下,馬丁·路德毫不起眼的一篇文章*終化成歐洲政治顛覆性的力量,也是這些力量,使查理五世在歐洲建立統一大帝國的夢想化為泡影。蘇萊曼治下的奧斯曼帝國雖然成為當世**強權,但這巔峰便是衰落的開始,因為世界的規則已經改變。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目錄
引 言
**章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與探險
第二章 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與國家的興起
第三章 雅各布·富格爾與銀行業
第四章 葛茲·馮·貝利欣根與軍事革命
第五章 阿爾杜斯·馬努蒂烏斯與印刷業
第六章 約翰·赫里蒂奇與日常資本主義
第七章 馬丁·路德、印刷業與教會的分裂
第八章 蘇萊曼大帝與奧斯曼超級大國
第九章 查理五世與大一統
結 論
致 謝
參考文獻
尾 注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相關資料
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它不僅是對歷史客觀公正的敘述,還會促使你翻開書頁……這不是那種干巴巴的、脫離實際,充滿統計表格和文獻注釋的學術著作!稓W洲之變》提供了一個令人信服的敘事,它是一部通過豐富多彩的政治和個人故事來呈現的文化和經濟歷史。——《國家評論》 《歐洲之變》……是難得的驚喜:你可以在度假時拿起這本書,不僅能提升見識,還會發現閱讀樂在其中。——《金融時報》 西方為何崛起是一個經典話題,要寫出新意并不容易,本書顯然做到了。通常認為歐洲在工業革命前后取得領先地位,而本書將這一時間前推至1490年到1530年,斷言正是其間政治、軍事、宗教、金融、貿易等一系列變化,塑造了現代的政治經濟游戲規則,進而確立了歐洲的優勢。歷史發展并非線性進行,其中某些節點確實構成了關鍵的飛躍,有爭議的洞察比庸常的定見顯然更有啟發,本書的探索值得期待。——徐瑾,青年經濟學者,“貨幣三部曲”作者,經濟人讀書會創始人,得到經濟學大師課主理人 敘述西方興起和現代世界誕生的歷史作品可謂夥矣,《歐洲之變》獨具只眼,聚焦于最關鍵的1490—1530年。這短短四十年群星閃耀,地理大發現、軍事革命、宗教改革、金融業興起等大事件不僅改變了世界,也成為全球史最精彩的篇章。——杜君立,通識歷史寫作者,《現代的歷程》《歷史的細節》作者 帕特里克·懷曼是了解這個時代的完美向導:他有著學者的頭腦,同時又具備說書人的感知能力,能夠在最復雜的故事中體現人性。——丹·瓊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作者 《歐洲之變》是一部非凡之作,它巧妙地說明了這關鍵的四十年起飛期是如何使歐洲走上世界霸權之路的。——羅杰·克勞利,《1453》《海洋帝國》《財富之城》作者 歐洲是如何從中世紀晚期的全球落后地區變為19世紀的全球主導者的?在這本智慧的書中,帕特里克·懷曼細心追尋金錢的足跡,揭示了世界上一個資源匱乏的角落是如何在15世紀末被迫發展出創新機制來匯集、借出和轉移資本,使哥倫布遠航和在世界各地發動戰爭得以實現。——科林·伍達德,《海盜共和國》《美利堅民族》作者 懷曼以其精湛的講故事天賦,將有趣的人物經歷與他們所引發的巨大社會變革聯系起來,使本書既引人入勝又內涵豐富。懷曼帶領我們在大西洋的船隊、匈牙利的銀礦、英國的羊毛業和歐洲最富有的銀行之間游走,清楚地說明了推動歐洲走向全球統治的復雜經濟、技術和政治力量。對于任何想了解現代世界起源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經典書。——麥克·鄧肯,暢銷書《在風暴來臨之前》作者 如果你想了解為什么世界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你需要了解16世紀在西歐發生的事件!稓W洲之變》提供了對500年前世界的一瞥,這樣充滿新鮮感和生動性的文字只能來自對如何書寫歷史和戰爭有深入了解的人。懷曼利用關鍵人物的生活——女王、殖民者、銀行家、騎士等——向讀者介紹了促使現代世界形成的深刻的經濟、政治、技術和社會發展。——珍妮弗·拉夫,堪薩斯大學人類學助理教授,《起源:美洲的基因史》作者 《歐洲之變》既情節生動,又充滿真知灼見,是對塑造現代世界的經濟和文化大變局的一次巡游。——扎卡里·D.卡特,《和平的代價》作者
歐洲之變:震撼西方并塑造現代世界的四十年:1490—1530 作者簡介
帕特里克·懷曼(Patrick Wyman),歷史作家、歷史類播客節目制作人及播主,南加州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人類歷史上的貿易與交流。他主持的播客節目《羅馬的隕落》和《歷史的浪潮》下載量超過3200萬次。在他的播客中,懷曼致力于將前沿歷史研究帶給普羅大眾,以其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和深邃明晰的歷史洞見相結合的特色,在國際范圍內贏得了無數的聽眾!稓W洲之變》也會起到同樣的作用——既吸引希望通過閱讀歷史理解世界演變的讀者,也吸引渴望通過充滿戲劇性和畫面感的文字感受熱血與激情的讀者。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