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shù)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fā)明與發(fā)現(xiàn)
-
>
神農(nóng)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竺可楨全集(第11卷)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42879264
- 條形碼:9787542879264 ; 978-7-5428-7926-4
- 裝幀:平裝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竺可楨全集(第11卷) 本書特色
★竺可楨
20世紀中國杰出的科學家和教育家
心懷仁愛,吐納四海風云,肩擔民族道義
筆詮求是,窮格天地萬物,盡顯理性光輝
★竺可楨日記
在竺可楨生前,其日記是秘不示人的
作為史料寶庫,如今以全貌公之于世
歷史因細節(jié)而生動
往事因親歷而鮮活
38年連續(xù)記述,1000余萬字完整存世
一代宗匠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
★本卷收錄1948—1949年的竺可楨日記。
兩年的時間,經(jīng)歷了民國和共和國兩個時代,從杭州到上海,再遷至北京。為維持浙大運轉(zhuǎn)而四處籌款,愛生護校。不去臺灣,避居上海。告別舊朝,參與新政。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竺可楨全集(第11卷) 內(nèi)容簡介
《竺可楨全集》收錄迄今可見的竺可楨文稿約2000萬字,共24卷。第1—4卷為學術(shù)論文、大學講義、科普文章、演講詞、工作報告、思想自傳、信函、題詞、序跋、詩作等;第5卷為外文著述;第6—21卷為1936—1974年的日記;第22—24卷為補編。各卷附珍貴歷史照片。本書為第11卷,收錄1948—1949年的竺可楨日記。 1948年1月底,“在校十二載,已屬憂患余生”的58歲的竺可楨,“擬于四月間辭職”——“抗戰(zhàn)時期,日在流離顛沛之中,抗戰(zhàn)勝利以后物質(zhì)條件更壞,同事所得不敷衣食住,再加學生政治興趣濃厚,如此環(huán)境,實非書傻子如余者所可勝任,故擬早避賢路。”內(nèi)戰(zhàn)加劇,物價飛漲,為了維持正常的教學活動和師生員工的基本生活,校長不得不圍繞“款”字轉(zhuǎn)。對外向教育部催撥款,向銀行乞貸款,“向省府要米”,對內(nèi)壓縮開支,甚至“擬以現(xiàn)有校中存款購米、柴、油等各項,以備不虞”。他更為苦惱的還是如何應對發(fā)生在“外人以浙大為共產(chǎn)黨之集中地”中的政治沖突。在杭州,面對學潮,他認為學生可以發(fā)表政治見解,但不能在校園中從事政治活動,同時又堅持“校中并不知誰是蓄意搗亂的共產(chǎn)黨……吾人總須愛惜青年,不能以其喜批評政府而開除之”。在矛盾激化的情況下,他寧肯受學生的包圍而反對軍警入校捕人。他勉力維持被起伏不斷的學潮所沖擊的教學秩序,不肯屈從于國民黨政府鎮(zhèn)壓學潮的指令。 在與國共兩種政治勢力周旋的過程中,竺可楨堅守崗位,愛生護校,顧全大局,不亂方寸,對腐敗專制的國民黨政權(quán)感到絕望,對繼續(xù)主政浙大和實現(xiàn)自己的教育理想喪失了信心。1949年4月底,長校整整13年的他不得不離開浙大。 1949年5—6月,竺可楨潛居于上海避險,不去臺灣。在政權(quán)更迭的隆隆炮聲和相繼而至的朗朗歌聲中,經(jīng)過短暫的觀望之后,欣然走進了參與建立人民共和國政權(quán)和籌劃新中國科學事業(yè)的行列。在上海,他竟能在炮火連天的日子里潛心研究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問題。當上海人民慶祝解放之時,他以歷史見證者的口吻評述:“民十六年國民黨北伐,人民歡騰一如今日。但國民〔黨〕不自振作,包庇貪污,賞罰不明,卒致有今日之顛覆。解放軍之來,人民如大旱之望云霓。希望能苦干到底,不要如國民黨之腐化。科學對于建設極為重要,希望共產(chǎn)黨能重視之。” 自7月起,竺可楨記述參加的主要活動有:在北平召開的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議,中蘇友好協(xié)會發(fā)動大會,“科代會”發(fā)起的東北參觀團,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屆全國政協(xié)會議。10月16日,竺可楨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中國科學院是在前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已有機構(gòu)以及靜生生物調(diào)查所、地理研究所等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竺可楨以自己在科教界的崇高德望、淵博學識和廣泛聯(lián)系,在整合機構(gòu)、凝聚隊伍的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1949年年底,竺可楨定居于北京地安門附近的中國科學院**宿舍內(nèi)(直至去世)。在家庭成員中,其于1949年6月驚悉久已失去聯(lián)系的長女竺梅于此前的1948年9月在解放區(qū)大連病逝。
竺可楨全集(第11卷) 目錄
前言…………………………………………………………………………………… 3
關(guān)于竺可楨日記……………………………………………………………………9
日記編例 …………………………………………………………………………… 13
第11 卷說明………………………………………………………………………… 15
1948 年
日記…………………………………………………………………………………… 1
讀書筆記………………………………………………………………………… 296
雜記……………………………………………………………………………… 312
本年事要………………………………………………………………………… 320
子女成績………………………………………………………………………… 328
通訊錄…………………………………………………………………………… 330
1949 年
日記………………………………………………………………………………… 339
本年事要………………………………………………………………………… 603
卅八年定西文雜志………………………………………………………… 609
收支賬冊………………………………………………………………………… 610
1950 年國家預算草案 …………………………………………………… 616
Elementary School (U. S. S. R. ) ……………………………………… 618
附錄一 第11 卷人名簡釋表 …………………………………………… 619
附錄二 竺可楨家系人物表……………………………………………… 633
附錄三 張俠魂家系人物表……………………………………………… 635
附錄四 陳汲家系人物表………………………………………………… 637
竺可楨全集(第11卷) 相關(guān)資料
《竺可楨全集》作為竺可楨先生珍貴的精神遺產(chǎn),作為中華民族文明寶庫中獨特的科學文化遺產(chǎn),將在改革開放、創(chuàng)新發(fā)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發(fā)揮其鑒往開來的重要作用。《竺可楨全集》的編纂和出版,本身就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后,我們還要用竺老倡導的‘求是’精神,充分地挖掘和利用《竺可楨全集》這個寶藏,通過學術(shù)界、出版界和媒體更多更有效的合作,更加全面體現(xiàn)《竺可楨全集》的歷史文化價值,在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路甬祥 由中國科學院和其他方面大力協(xié)作,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支持下,編輯出版《竺可楨全集》是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從這部歷史文獻中,不僅可以看到竺可楨同志是怎樣治學,怎樣做人,也可以看到我國近代科學和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過程。這對于當前社會和年輕人是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前人教育后人,后人超過前人。這是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愿《竺可楨全集》的出版,能給后人以更多的啟示。——張勁夫 《竺可楨全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學資料,特別是竺先生1936—1974年近900萬字的日記,更是在科技界不多見的。不僅可以成為研究中國近代科學發(fā)展史的寶貴史料,而且為后人了解竺可楨的科學思想和教育思想,了解竺可楨倡導的“求是”精神,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都可提供具體的資料。這對于進一步貫徹中央關(guān)于“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方針具有積極意義。——葉篤正 以竺可楨的論文和日記為主體編輯而成的《竺可楨全集》,其文字數(shù)量之多,涉及內(nèi)容之廣,在自然科學家中是不多見的。我們可以從中進一步發(fā)掘竺可楨的學術(shù)遺產(chǎn),研究他的奮斗、創(chuàng)新、前進的人生軌跡,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中國科教事業(yè)和社會發(fā)展的歷程。了解過去,是為了未來更好地發(fā)展。我深信《竺可楨全集》的出版,對于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積極影響,必將會愈久彌深。——施雅風 《竺可楨全集》的編纂工作自2001年3月正式啟動,十余年的認真和細致打磨,充分保證了《全集》的編纂質(zhì)量,是值得讀者期待的一道科學文化大餐。——孫鴻烈 魯迅先生評價莊子的文章“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就是說莊子一書的文學藝術(shù)性以及他的思想深刻程度,先秦諸子百家里面沒有一個人能夠超過他。我們也可以效仿魯迅所講,竺可楨先生的日記是一片汪洋大海,氣象萬千,里面精彩的資料令人目不暇接,沒有一部民國日記能夠超越它,只有從頭至尾看過一遍,你才能真正的感悟到這是一部在民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空前絕后的大師日記。——張榮明
竺可楨全集(第11卷) 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1974),中國現(xiàn)代氣象學、地理學的一代宗師,卓越的科學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科學社社長、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在氣象學與氣象事業(yè)、地理學與自然資源考察、科學史、科學普及、科學教育、科研管理和諸多科學文化領(lǐng)域皆有杰出貢獻。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與地壇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jīng)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