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舍陂記(中國鄉存叢書,邱華棟、東西、王彬等名家聯袂推薦)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9115794
- 條形碼:9787219115794 ; 978-7-219-11579-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舍陂記(中國鄉存叢書,邱華棟、東西、王彬等名家聯袂推薦) 本書特色
名家聯袂推薦本書獲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廣西文聯主席、廣西作家協會主席東西,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王彬等名家聯袂推薦。 2.鄉村生活的縮影 作者陳紙出生、成長在舍陂村,二十一歲離開故鄉。本書以優美的文字見證了鄉村新生和逝去的疼痛與歡樂、勞作和收獲的艱辛與甜蜜,見證了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每一口池塘,甚至每一處風景的故事,他在書中把這些事細細娓娓道來,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器一物,真實、可知、可感,是一個難得的鄉村記憶,為鄉愁構筑了一個精神家園。作者獨特的經歷也讓他能更清晰地感知鄉村在新時代的常與變,在作者對往事的回憶與歸鄉后的所見所聞所感中,讀者可感知新時代鄉村變化的縮影。
舍陂記(中國鄉存叢書,邱華棟、東西、王彬等名家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舍陂記》是“中國鄉存叢書”第七部。出生、成長于舍陂村,*后定居城市的江西作家陳紙以散文的筆觸,深情回憶、書寫了成長、離鄉、歸鄉過程中親身感知的故鄉的疼痛與歡樂、艱辛與甜蜜、常與變,把深鐫于腦海中故鄉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一餐一食、一器一物娓娓道來,每一個鄉親都有他的喜怒哀樂、每一株草木都有它的故事,鮮活而生動,刻畫了一群鮮活的鄉村人物、一個可知可感的中國鄉村,作者為自己也為讀者構筑了一個“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園,同時為鄉土中國留存了一份珍貴的回憶。
舍陂記(中國鄉存叢書,邱華棟、東西、王彬等名家聯袂推薦) 目錄
舍陂記(中國鄉存叢書,邱華棟、東西、王彬等名家聯袂推薦) 相關資料
《舍陂記》中飽含著一種對農耕文明和老縣城逐漸消失的憂傷。陳紙用散文化的筆調抒發了對工業化、城鎮化的浪濤滾涌下中國城鄉變化的淡淡情愫,為日漸遠去的精神家園吟唱出一曲令人沉思的挽歌。 ——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 邱華棟 陳紙雖然進城多年,卻對故鄉一直魂牽夢縈。他把魂牽的夢縈的都寫進了散文集《舍陂記》中。在這部集子里,我不僅讀到了他獨特的視角,還讀到了他細膩的感情、真實的觀察。他寫的不僅僅是他的故鄉,也是大多數離鄉者的故鄉。 ——廣西文聯主席、廣西作家協會主席 東 西 《舍陂記》是作家陳紙繼長篇小說《原鄉人》后獻給故鄉舍陂村的又一部靈魂之書。不同的是,這一次是散文的集中展示。這些散文既有農事雜記,又有游歷隨筆;既充滿鄉土氣息,語言率真質樸,又繼承了傳統散文的特點,再現了生動的生活場景,讓讀者重溫了綿長鄉村記憶的情感文脈,生發對往事的溫暖愛戀之情。 ——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 王 彬
舍陂記(中國鄉存叢書,邱華棟、東西、王彬等名家聯袂推薦) 作者簡介
陳紙,本名陳大明,1971年中秋節出生于江西省永豐縣潭城鄉舍陂村,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廣西作家協會理事、廣西寫作學會理事、廣西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廣西桂學研究會會員,曾就讀于中國文聯第七屆全國中青年文藝評論家高級研修班、魯迅文學院第八屆青年作家高級研修班,做過青年雜志及黨報記者、編輯,現供職于南寧日報社辦公室。出版長篇小說《下巴咒》《逝水川》《原鄉人》、中短篇小說集《天上花》《少女為什么歌唱》《玻璃禪》《問骨》《尋找女兒美華》、隨筆集《撥亮內心的幽光》、詩集《時光圖案》、文藝評論集《紙風景》《魚說》《相遇的盛宴》等,并在《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青年文學》等文學刊物上發表中短篇小說100多篇,有散文、小說被《散文選刊》《小說月報》轉載,并譯成俄文在俄羅斯出版。曾獲中國小說學會首屆“文華杯”全國短篇小說大賽一等獎、第六屆“《北京文學》獎” 、第十二屆“《作品》獎”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