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態水文過程的系統行為與調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857886
- 條形碼:9787508857886 ; 978-7-5088-5788-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態水文過程的系統行為與調控研究 內容簡介
《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態水文過程的系統行為與調控研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態水文過程的系統行為與調控研究”的研究成果。《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態水文過程的系統行為與調控研究》重點介紹流域生態水文研究的科學問題,分析黑河流域水文要素變化影響、基于觀測的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交互過程、流域中下游物質循環演化、中下游地表-地下水模型模擬、流域地下水流系統、流域關鍵帶地下水流過程及影響、未來氣候變化對黑河流域水資源的影響等,構建量化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系統的框架,提出定量分析流域尺度地下水系統及其關鍵帶生態水文過程作用機理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可為我國西北干旱內陸盆地水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黑河流域中下游生態水文過程的系統行為與調控研究 目錄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流域生態水文研究 1
1.1 什么是“生態水文學”? 1
1.2 流域生態水文研究進展 2
第2章 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研究 4
2.1 流域概況 4
2.2 水文地質 7
2.3 社會經濟 11
2.4 水資源開發利用 12
第3章 黑河流域水文要素變化影響分析 14
3.1 研究數據及方法 14
3.2 流域徑流變化分析 18
3.3 徑流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26
3.4 流域地下水變化分析 31
3.5 本章小結 35
第4章 基于觀測的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交互過程分析 36
4.1 流域中下游水文過程監測及分析 36
4.2 基于分布式光纖測溫技術的地表-地下水轉化研究 38
4.3 基于熱紅外遙感技術的地表-地下水轉化研究 63
4.4 本章小結 78
第5章 黑河流域中下游物質循環演化分析 79
5.1 流域中下游地球化學特征及水循環演化 79
5.2 黑河流域溶解營養物質含量、來源及遷移規律研究 83
5.3 本章小結 127
第6章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表-地下水模型模擬 129
6.1 流域地下水模型研究進展 129
6.2 流域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 131
6.3 流域數據模型 134
6.4 地下水系統概念模型 142
6.5 地下水流模型——數值模型 145
6.6 模型模擬及校正 150
6.7 本章小結 155
第7章 基于模擬的流域地下水流系統分析 156
7.1 地下水系統流場分布 156
7.2 地下水系統均衡 159
7.3 子盆地水量均衡分析 164
7.4 本章小結 167
第8章 流域關鍵帶地下水流過程及影響分析 169
8.1 地下水流過程的影響研究進展 169
8.2 上游山區地下水流系統控制因素及影響 171
8.3 地下水補給和蒸發作用 175
8.4 流域中下游地表-地下水交互量化分析 182
8.5 中下游地下水位變化與植被關系 185
8.6 徑流調節對荒漠生態系統的影響 187
8.7 本章小結 191
第9章 未來氣候變化對黑河流域水資源的影響分析 193
9.1 研究數據及方法 193
9.2 流域水文模型建立與率定 204
9.3 大氣環流模式在研究區的適應性評價 207
9.4 研究區未來氣候變化情景 213
9.5 未來氣候變化對流域水資源的影響 215
9.6 未來氣候變化對各灌區水資源的影響 220
9.7 本章小結 224
參考文獻 226
索引 240
總序
前言
第1章 流域生態水文研究 1
1.1 什么是“生態水文學”? 1
1.2 流域生態水文研究進展 2
第2章 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研究 4
2.1 流域概況 4
2.2 水文地質 7
2.3 社會經濟 11
2.4 水資源開發利用 12
第3章 黑河流域水文要素變化影響分析 14
3.1 研究數據及方法 14
3.2 流域徑流變化分析 18
3.3 徑流變化的影響因素分析 26
3.4 流域地下水變化分析 31
3.5 本章小結 35
第4章 基于觀測的黑河流域地表-地下水交互過程分析 36
4.1 流域中下游水文過程監測及分析 36
4.2 基于分布式光纖測溫技術的地表-地下水轉化研究 38
4.3 基于熱紅外遙感技術的地表-地下水轉化研究 63
4.4 本章小結 78
第5章 黑河流域中下游物質循環演化分析 79
5.1 流域中下游地球化學特征及水循環演化 79
5.2 黑河流域溶解營養物質含量、來源及遷移規律研究 83
5.3 本章小結 127
第6章 黑河流域中下游地表-地下水模型模擬 129
6.1 流域地下水模型研究進展 129
6.2 流域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 131
6.3 流域數據模型 134
6.4 地下水系統概念模型 142
6.5 地下水流模型——數值模型 145
6.6 模型模擬及校正 150
6.7 本章小結 155
第7章 基于模擬的流域地下水流系統分析 156
7.1 地下水系統流場分布 156
7.2 地下水系統均衡 159
7.3 子盆地水量均衡分析 164
7.4 本章小結 167
第8章 流域關鍵帶地下水流過程及影響分析 169
8.1 地下水流過程的影響研究進展 169
8.2 上游山區地下水流系統控制因素及影響 171
8.3 地下水補給和蒸發作用 175
8.4 流域中下游地表-地下水交互量化分析 182
8.5 中下游地下水位變化與植被關系 185
8.6 徑流調節對荒漠生態系統的影響 187
8.7 本章小結 191
第9章 未來氣候變化對黑河流域水資源的影響分析 193
9.1 研究數據及方法 193
9.2 流域水文模型建立與率定 204
9.3 大氣環流模式在研究區的適應性評價 207
9.4 研究區未來氣候變化情景 213
9.5 未來氣候變化對流域水資源的影響 215
9.6 未來氣候變化對各灌區水資源的影響 220
9.7 本章小結 224
參考文獻 226
索引 240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山海經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二體千字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