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電磁兼容性理論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58231
- 條形碼:9787030758231 ; 978-7-03-075823-1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電磁兼容性理論與技術 本書特色
注重基礎和概念,突出電磁分析和測試方法,形成系統級電磁兼容性分析的一般流程
電磁兼容性理論與技術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包括七章內容,**章為系統電磁兼容概述,主要闡述電磁兼容基本概念、標準與規范、發展趨勢和常用的仿真軟件;第二章為電磁兼容技術基礎理論,主要包括電磁場、天線、耦合、瞬態場等基礎理論;第三章為傳導發射與傳導抗擾度,主要包括傳導發射測量,電源和濾波器的放置等;第四章為線纜電磁兼容分析,主要包括傳輸線模型、基于計算電磁學的傳輸線串擾預測;第五章為輻射發射電磁兼容分析,主要包括平臺多天線分析、平臺敏感部位電磁分析等;第六章為電磁兼容測量技術;第七章為電磁兼容防護技術,主要包括電磁分析、設計與實驗測試。
電磁兼容性理論與技術 目錄
目錄第1章 電磁兼容概述 1 1.1 電磁兼容的概念 1 1.2 電磁兼容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 1 1.2.1 場-線-路耦合電磁兼容分析方法進展 3 1.2.2 強電磁脈沖耦合效應分析方法進展 4 1.2.3 高功率電磁脈沖防護機理分析方法進展 5 參考文獻 6 第2章 電磁兼容理論基礎 10 2.1 電磁場基本理論 10 2.1.1 麥克斯韋方程 10 2.1.2 邊界條件 12 2.1.3 唯一性定理 13 2.1.4 矢量疊加原理 15 2.1.5 等效原理 15 2.1.6 互易定理 17 2.1.7 電磁波的反射 18 2.2 天線與電磁輻射基本理論 20 2.2.1 電偶極子的輻射 20 2.2.2 磁偶極子的輻射 24 2.2.3 天線的近場與遠場 26 2.2.4 天線的性能指標參數 29 2.3 傳導耦合 33 2.3.1 電阻性耦合 33 2.3.2 電容性耦合 35 2.3.3 電感性耦合 37 2.4 瞬態場 39 2.4.1 電快速瞬變脈沖群 39 2.4.2 浪涌 40 2.4.3 核爆脈沖 41 2.4.4 靜電放電 41 習題與思考題 42 參考文獻 42 第3章 傳導發射與傳導抗擾度 43 3.1 線性阻抗穩定網絡 43 3.1.1 線性阻抗穩定網絡參數 43 3.1.2 共模和差模電流 46 3.2 電源濾波器 48 3.2.1 濾波器的基本特性 48 3.2.2 電源濾波器的拓撲結構 50 3.2.3 濾波器元件對共模和差模 電流的影響 51 3.2.4 傳導發射中的共模分量和 差模分量 54 3.3 電源 56 3.3.1 線性電源 56 3.3.2 開關電源 57 3.3.3 電源器件對傳導發射的影響 59 3.4 電源和濾波器的放置 62 3.5 傳導抗擾度 63 習題與思考題 64 參考文獻 64 第4章 線纜耦合電磁兼容分析 65 4.1 傳輸線模型 65 4.1.1 簡單傳輸線分布參數提取 65 4.1.2 傳輸線方程 69 4.2 多層UV方法提取復雜互連線寄生電容 69 4.2.1 多層UV方法的基本原理 71 4.2.2 多層UV加速方法提取大規;ミB結構電容 72 4.2.3 大規;ミB結構的多層UV方法 提取電容結果 74 4.3 MLMCM提取大規;ミB結構寄生電容 77 4.3.1 MLMCM的基本原理 77 4.3.2 MLMCM加速間接邊界元法 77 4.3.3 大規模互連結構的MLMCM提取電容結果 79 4.4 IE-FFT方法提取大規模互連線寄生電容 83 4.4.1 IE-FFT方法的基本原理 83 4.4.2 IE-FFT方法加速間接邊界元法 86 4.4.3 大規模互連結構的IE-FFT方法提取電容結果 86 4.5 FDTD方法分析傳輸線串擾 88 4.6 時域積分方程分析多傳輸線問題 89 4.6.1 時域傳輸線方程的解 89 4.6.2 時域傳輸線方程的時間步進算法 90 4.6.3 損耗處理 92 4.7 時域積分方程分析線-路耦合問題 94 4.7.1 基于改進節點分析法的電路方程 94 4.7.2 線-路耦合矩陣方程的建立 95 4.7.3 含非線性元件的時域分析 95 4.7.4 入射場激勵下的傳輸線方程 96 4.7.5 含有屏蔽層的線纜場-線耦合模型 104 4.8 時域積分方程方法分析場-線-路耦合問題 107 4.8.1 場-線-路耦合混合算法實現 107 4.8.2 場-線-路耦合分析驗證 108 習題與思考題 115 參考文獻 115 第5章 輻射發射與電磁兼容分析 117 5.1 多天線間耦合 117 5.2 高低頻混合方法分析平臺加載天線 117 5.2.1 高低頻混合方法原理 118 5.2.2 高低頻混合方法計算結果 120 5.3 時域積分方程方法分析前后門耦合 126 5.3.1 散射場的計算 126 5.3.2 線路耦合問題的求解 127 5.3.3 車載天線的輻照耦合分析 134 5.3.4 無人機后門耦合分析 140 5.4 低秩分解矩量法一體化分析復雜平臺電磁兼容 145 5.4.1 低秩壓縮方法基本原理 145 5.4.2 對稱多層矩陣壓縮分解方法 146 5.4.3 多層快速多極子加速和預條件技術 146 5.4.4 數值計算結果 148 習題與思考題 154 參考文獻 154 第6章 系統級電磁兼容分析方法 155 6.1 系統級電磁兼容性設計概念 155 6.1.1 系統級電磁兼容性分析典型對象 155 6.1.2 系統級電磁兼容性問題分類 156 6.1.3 系統級電磁兼容性的特點 156 6.2 系統級電磁兼容性量化設計 157 6.2.1 干擾關聯關系 157 6.2.2 系統級干擾關聯矩陣 158 6.2.3 系統級電磁兼容性要求及指標 158 6.2.4 設備隔離度 159 6.2.5 指標量化分配 160 6.2.6 電磁兼容性行為級建模 161 6.2.7 電磁兼容性行為級仿真 161 6.2.8 電磁兼容性精確分析方法 163 習題與思考題 163 參考文獻 163 第7章 電磁兼容測量技術 164 7.1 測量儀器及設備 164 7.1.1 頻譜分析儀 164 7.1.2 EMI 接收機 164 7.1.3 檢波器 166 7.1.4 人工電源網絡 166 7.1.5 不對稱人工網絡 167 7.1.6 電流探頭 168 7.1.7 天線 169 7.1.8 功率放大器 172 7.1.9 場強測量探頭 173 7.1.10 耦合/去耦網絡 173 7.2 測量場地 173 7.2.1 屏蔽室 173 7.2.2 開闊試驗場地 174 7.2.3 半電波暗室 174 7.3 傳導發射測量 175 7.4 輻射發射測量 178 7.4.1 磁場輻射發射測量 178 7.4.2 電場輻射發射測量 179 7.5 抗擾度試驗 181 7.5.1 傳導抗擾度試驗 181 7.5.2 輻射抗擾度試驗 182 7.6 電磁兼容現場測量 183 習題與思考題 183 第8章 電磁兼容防護 184 8.1 接地技術 184 8.1.1 接地的分類 184 8.1.2 安全接地 184 8.1.3 信號接地 186 8.2 搭接技術 187 8.2.1 搭接的分類 187 8.2.2 搭接的方法和原則 187 8.3 屏蔽技術 188 8.3.1 屏蔽技術的分類 188 8.3.2 屏蔽的基本原理 188 8.3.3 屏蔽效能的定義 191 8.3.4 屏蔽效能的計算 193 8.3.5 幾種實用的屏蔽技術 195 8.3.6 電磁屏蔽的設計要點 196 8.4 濾波技術 197 8.4.1 濾波器的分類 197 8.4.2 濾波器的頻率特性 197 8.4.3 常用電磁干擾濾波器的工作原理 198 8.4.4 濾波器的選擇和使用 204 8.5 限幅器電磁防護機理分析 204 8.5.1 基于等效模型的PIN限幅器防護機理分析 204 8.5.2 基于物理模型的PIN限幅器防護機理分析 216 8.6 能量選擇表面的電磁防護機理分析 231 8.6.1 基于場路同步協同仿真方法的防護機理分析 231 8.6.2 基于場路異步協同仿真方法的防護機理分析 239 習題與思考題 257 參考文獻 257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