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世間滋味 本書特色
1. 三十年前“漫說文化叢書”開分專題選編之先河,一度風靡中國,續編由陳平原教授攜手12位中青年學者再續新章。 2.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選文范圍從改革開放起到2020年,12冊,12個專題,記錄改革開放40年來的社會、文化及生活變遷。 以文學為經、文化為緯、兼及思考與休閑的專題散文集,文章好讀、裝幀好看。 《世間滋味》由陳平原教授總編總序,學者楊早主編并導讀,匯集45位名家52篇文章,看40年來大眾舌尖上的文化。 漫說文化叢書系列封面插畫由2023年美國傳達藝術獎(CA獎)獲獎者、插畫師Stano繪制,叢書書脊“筆寫山河”logo突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文化理念。知名設計師廣島傾心設計,采用中國傳統配色,兼具復古與現代氣息。 漫說文化叢書封面使用雅美紋紙,采用壓凹工藝,內文使用JM書紙,紙印精良,久讀不傷眼,久藏不泛黃。閱讀、收藏、贈送皆宜。 隨書贈送全文配樂有聲書,沉浸式感受文學的魅力。
世間滋味 內容簡介
《世間滋味》共分四輯。“故鄉食物”對故鄉食物的追憶背后,既浸染著作家們兒時回憶的甘苦,也抒發對故鄉的思慕眷戀。由“飲食”而至“思鄉”,既是對作者自己的心靈慰藉,亦是對故鄉的深情傾訴。“四方食事”不求作者與食物之間有情感的勾連,而更偏重于由飲食映射地域的特質,中或夾雜作者對地域文化的見識評斷。同時于飲食之外,將民俗、風土、物產、人情、社會等因素都帶入文中,為讀者提供了新鮮的異域體驗。“古今食典”意圖體現飲食中的文化脈絡,當然也是佐證“文化遺產”的優選材料。“名家食譚”注重環境,更有訴說兒時艱難、舊事辛酸,也有的借名寫食,實欲寫人。此輯多關注飲食與人性之勾連,讀者可窺見生活之趣,而作者之個性亦借文字躍然紙上。本書并非四十年食物書寫之全貌,但從中亦能看出“寫食”在新世紀的變化,是觀察社會、體味人情的終南捷徑。
世間滋味 目錄
世間滋味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余種。 楊早,祖籍蘇北,1973年生于四川富順。北京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著有《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民國了》《野史記》《說史記》《早讀過了》《傳媒時代的文學重生》《拾讀汪曾祺》《元周記》《早生貴子:幫不了你養娃,但能幫你覺悟》等,主編《話題》系列(2005—2014年)《沈從文集》《汪曾祺集》《六十年與六十部:共和國文學檔案:(1949~2009)》《汪曾祺別集》《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譯著有《合肥四姊妹》(合譯)。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煙與鏡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隨園食單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