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茨威格讀書隨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92791
- 條形碼:9787568092791 ; 978-7-5680-9279-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茨威格讀書隨筆 本書特色
◆“奧地利的良心”“世界上*了解女人的作家”,學者型作家,享譽世界、深受中文讀者喜愛的奧地利籍猶太作家,其作品曾被列入中學教材的參考讀物。韋斯·安德森的經典影片《布達佩斯大飯店》以他為靈感來源!
◆中學時起便在報刊上發表評論,在判斷和文采方面,茨威格亦堪稱專業,兼備藝術家的敏銳與文學家的風采。
◆28篇茨威格精選散文,評析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托爾斯泰、福樓拜、泰戈爾、盧梭、惠特曼、黑塞、拜倫、普魯斯特、歌德、里爾克、弗洛伊德、托馬斯·曼……他們是人類精神世界的偉大建筑師,茨威格視之為楷模、師法的榜樣和知心好友。
◆他具備“愛和理解的才能”,孜孜不倦的介紹他們,視為“心靈的事業”;他是自己精神故鄉的永恒過客,卻在對文學的眷戀中找到了同情與理解。
◆茨威格作品的*入門和補充,不乏真知灼見,引領讀者與大作家相遇!
◆譯者高中甫為茨威格翻譯名家,編有《茨威格小說全集》(三卷本)、《茨威格文集》(七卷本),所選篇目經典權威,譯筆流暢優美。
茨威格讀書隨筆 內容簡介
在讀書上,茨威格被描述為一個“急性的充滿熱情的讀者”,每當讀到好的作品,無論是昔日的還是在世的,無論是本國的還是其他民族的,他對這些作家、藝術家都充滿尊敬和熱愛之情,將之視為自己的楷模、師法的榜樣和知心好友。
本書遴選的隨筆是茨威格這方面的代表作,發表于1902-1939年,論及盧梭、巴爾扎克、福樓拜、羅曼·羅蘭、普魯斯特、喬伊斯、歌德、里爾克、托馬斯·曼、赫爾曼·黑塞、尼采、弗洛伊德等。
他用自己無與倫比的心理描寫和淵博學識,架起通往偉大作家精神世界的橋梁。茨威格在寫下這些隨筆時,將讀書視為一項“心靈的事業”,他孜孜以求的是這樣一種理想:實現一種“在人們之間,在思想之間,在文化和民族之間的人性諒解”。
茨威格讀書隨筆 目錄
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和尼采
卡薩諾瓦、司湯達和托爾斯泰
懶惰的勝利
福樓拜的遺作
巴爾扎克優雅生活的密碼
《一千零一夜》中的戲劇
尼采和朋友
讓-雅克·盧梭的《愛彌兒》
泰戈爾的哲學著作
沃爾特·惠特曼
赫爾曼·黑塞的道路
拜倫:一個偉大生命的戲劇
夏多布里昂
耶雷米亞斯·戈特赫爾夫與讓·保羅
普魯斯特的悲慘生涯
向羅曼·羅蘭致謝
談歌德的詩
高爾基的《阿爾塔莫諾夫家的事業》
喬伊斯的《尤利西斯》批注
霍夫曼斯塔爾
弗洛伊德的新作:《文化中的不滿》
書:通向世界的入口
里爾克
作為宗教思想家和社會思想家的托爾斯泰
藝術創作的秘密
在弗洛伊德靈柩旁的講話
托馬斯·曼的《綠蒂在魏瑪》
茨威格讀書隨筆 節選
書:通向世界的入口(節選)
世間的一切運動,從根本上說,都基于人類心靈的兩大發明:空間的運動靠發明輪子,連在轉得發熱的軸上滾動;心靈的運動則靠發明文字。某個姓名失考的人,說不清在什么地方,也說不清在什么時候,**個將堅硬的木材煣圓,做成輪子,教給全人類去征服阻隔國家、分開民族的遠路。有了車子,貨物運載四方,旅游增長見識,就都行得通了。某些水果、礦砂、石料和人工產品,受氣候條件限制,產地偏于一隅,大自然這種施加限禁的意志也被抵消了。每個國家都不再單獨存在,而是與全世界有了聯系。有了這種構想新穎的車子,東方國家與西方國家,南與北、東與西,就增進了相互的了解。正如因技術提高而形式多樣的輪子使汽車飛奔,在火車頭下面滾動,在螺旋槳中間旋轉,去克服空間的阻力一樣,文字也不光是用來抄抄寫寫,也早已有了進展,由單頁到成本的書,去克服不幸的經歷和經驗只屬于個人的局限性。有了書,人就不再視野受限,孑然獨處,而能分享古今所發生的一切,分享全人類的所思和所感了。今天,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一切或者說幾乎一切精神活動,都離不開書。我們稱之為文化的,那種可向往的、超物質的生活形態,離開了書是不可想象的。在我們的個人生活、私生活中,書擴展心靈,建起世界的這種力量,除了往往被忽略過的瞬間外,我們一般很少意識到。因為在我們日常工作的圈子里,書總是太過于平凡,以致我們并不懷著常看常新的感激之情,去注意它生命中常看常異的新奇之處。這就像呼吸時吸進氧氣,血液有了看不見的養分,就得到神奇的化學更新一樣,我們根本沒注意,也根本不去想,目不轉睛地看書,接受精神物質,從而使精神的有機體得到更新或變得疲倦。對多少個世紀以來使用著文字的我們這些后代子孫來說,閱讀差不多已經成了一種身體機能,成了一種下意識動作。書,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擺在我們手邊,早已是那種不言而喻與我們共生、伴我們共存的東西,以至于我們拿過一本書來,總那么懶洋洋地淡然漠然,就像拿過來一件上衣、一只手套、一根煙,一件隨便什么成批生產的大路貨一樣。有價值的東西,凡是容易到手的,都引不起人對它肅然起敬;只有在真正創造性的,對我們的存在深思熟慮并從內心觀察的時刻,平平常常和屢見不鮮的才重新化為神奇。只有在這樣的思考時刻,我們才會敬畏地覺察到這種魔力般的和震撼靈魂的力量,這種力量從書本進入我們的生活,使我們在20世紀的今天,只要離開書的奇跡,就無法再思考我們內心的生活。
這種瞬間是很少有的,正因為少有,保持得才長久,往往會在記憶里留存許多年。那個地點、那個日子、那個時刻,我還記得一清二楚。當時我斷然領悟到,我隱秘的內心世界,與書中看得見又看不見的另一個世界,是怎樣對比鮮明又富有創造活力地交織在一起的。我看,我對這種心靈的頓悟并不算講得過甚其詞,因為盡管是個人的,但這種經歷和認識的瞬間,遠遠超出了自我。當時,我二十六歲的樣子,已經寫過幾本書了,就是說,我已經懂得一些,將隨便什么模模糊糊呈現出來的東西——夢呀,幻想呀——進行神秘的轉換。這種轉換必須闖過許多階段,直到經過特殊的濃縮和提純,終于成為裝訂好的長方塊,成為我們所說的書,成為一種東西,標有價錢,可以賣,表面看來沒有意志,像擺在櫥窗玻璃后面的貨物,但同時又頭腦清醒,每一冊都有靈魂,雖然可以被買走,但它屬于自己,也屬于好奇地翻翻它的人,特別是讀它的人,而歸根到底屬于不只會讀還會欣賞的人。對這種無法描狀的輸血過程,我總算有所經歷了:把自己身上的東西,幾乎是一滴一滴注入別人的血管,把命運注入命運,把感情注入感情,把靈魂注入靈魂。然而,這些印刷出來的東西,它們的全部魅力、特殊效應的廣度和強度,我都還琢磨不出來,而只是模糊地在這方面左思右想,不認為都會煙消云散罷了。事情發生在那個日子,那個時刻,這正是我要講述的。
…… ……
茨威格讀書隨筆 相關資料
一位出色的藝術家和非常天才的思想家。
——高爾基
魅力和絕望*好的描寫者。
——羅曼·羅蘭
他*讓我欣賞的一點就是具有獨特的天賦,能夠憑借心理上和藝術創作上的技巧栩栩如生地重現歷史上的某些時期和人物形象。
——托馬斯·曼
茨威格讀書隨筆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
奧地利籍德語小說家、傳記作家、劇作家、詩人,備受讀者歡迎的德語作家。1881年出生于維也納,1919年至1934年居住于薩爾茨堡,1934年被納粹驅逐出境,開始流亡生涯,先后移居英國、美國、巴西,1942年2月22日,他和第二任妻子在巴西服毒自盡。
茨威格尤其擅長對人物進行微妙描繪,知名作品有中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傳記《羅曼·羅蘭》《三大師》《與魔鬼作斗爭》《三作家》,歷史特寫《人類群星閃耀時》,自傳《昨日的世界》等。
譯者簡介:
高中甫,1933年生于山東蓬萊,畢業于北京大學西語系,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著有《歌德接受史》《茨威格畫傳》等,編有《茨威格小說全集》(三卷本)、《茨威格文集》(七卷本)、《瓦格納戲劇全集》等,譯有《親和力》《茵夢湖》《萊辛寓言》《古希臘神話與傳說》《貝多芬》《莫扎特》《輪舞》《憶馬勒》等。
- 主題:
經典傳記《昨日的世界》《人類群星閃耀時》作者的隨筆精選,知名譯者德語直譯!述及托爾斯泰、福樓拜、泰戈爾、弗洛伊德等,閱讀大師的閱讀,他是自己精神故鄉的永恒過客,卻在對文學的眷戀中找到了同情與理解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