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科學與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312056000
- 條形碼:9787312056000 ; 978-7-312-0560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與人生 本書特色
本書專門反映等離子體所建所以來培養出的優秀畢業生經歷的科人生及其成就。我們從所征文稿中選取了50篇文章,概括介紹了具代表性的優秀畢業生的成才之路,展現棟梁之才的科學信仰、品格、操、情懷以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與貢獻,弘揚其敢于探索、勇于創的科學精神,以此啟迪、激勵年輕一代銳意進取、勇攀高峰。
科學與人生 內容簡介
以回憶文章的形式全面展現了以霍裕平院士、潘垣院士、萬元熙院士、邱勵儉研究員、季幼章研究員等為代表的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近30年所培養的畢業生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的堅定足跡,勇攀高峰、奮斗不息的奮斗歷程,崇學科學、科技報國的堅定信念,多角度展現了他們的成長成才之路,展現科技工作者們的科學信仰、品格、操守、情懷以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與貢獻,弘揚科技工作者們敢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以此啟迪、激勵年輕一代銳意進取,譜寫繼往開來的絢麗華章。
科學與人生 目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國首屆等離子體
物理研究生班小記
把實現“聚變夢”作為畢生的追求
為了心中永遠的“太陽”
耕耘基礎物理潛心聚變研究——萬寶年院士的科研之路
為科學事業建功立業 為高等教育培養人才——記中國
科學院合肥研究院院長、安徽大學校長匡光力
走上國防科研之路
致三十五道科島“年輪”
難忘讀研美好時光
憶崢嶸歲月,尋青春芳華
科學島,我心中的圣殿山
永遠不變的是“情懷”
建設“大國重器”,書寫無悔人生——記中國散裂中子源
項目總工程師屈化民研究員
潛心求學問.科海仵糾艚
為“聚變夢”而奮斗——記大科學工程核聚變電源系統
學科帶頭人傅鵬研究員
不斷挑戰自我的科研生涯
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青春在國際舞臺上閃光
抒寫t。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的精彩畫卷——記安徽省
政協副秘書長、民進安徽省委副主委王容川
珍惜每一次選擇——從科學家夢想向企業家夢想的轉換
擇一業,終一生——我在等離子體所難忘的歲月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梅花香自苦寒來——漫談我的成長之路
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我在等離子體所讀研的美好回
創新之路永無止境
“學科交叉”才能“融合創新”
交叉創新,方得枝繁葉茂——見證離子束生物工程學的發展
科技報國譜華章
科技強軍的實踐者
耕耘在祖國的大地上
創業: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
科研工作顯身手科技副職謀發展
點“石墨”成“金剛石”記——中科院等離子體所研究生
學習生活回顧
奮戰在國家一流高科技園區的領軍人物——訪合肥市
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宋道軍
不忘初心探奧秘
我的科學島求學與成長之路
記憶深處是故園——在科學島的歲月
感恩前輩,努力奔跑——記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
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所長宋云濤研究員
荏苒歲月
讓科技成果在祖國的大地上開花結果
在路上,看風景
為大裝置奉獻的科研工作者——記我*尊敬的潘引年老師
一次邂逅一生結緣
以大科學精神為引領用匠心品格創造輝煌
我的成長之路
當好聚變事業的“螺絲釘”
就從這里起航
聚變夢能源夢海奧夢
群星閃耀“聚變夢”——回憶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生
培養教育工作
后記
附圖
科學與人生 節選
1981年,當我們考上研究生的時候,就成為了中國首屆等離子體物理研究生班的一分子。這個1981級碩士研究生班集全國等離子體物理學界之力舉辦,據說該班的誕生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項志遴教授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劉全生教授等幾位海內外學者聯合倡議的。 研究生班一共有34人,其中尹富先、劉萬東、劉亞東、朱莓莓、孫宏橋、李定、李唯強、楊維紱、肖持進、張大鳴、張左陽、陳晶、鄭家林、徐紀華、徐鵬、蔣勇、戴文龍共17位同學在中國科大注冊;王川、王勝光、尹雨松、沐建林、宋錚、吳利泉、孟軍、秦江、夏維東、徐學橋、黃朝松、陶悅群12位同學在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注冊;還有宋院旭、周昌淮、康向東3位同學由原子能研究所(簡稱401所)委托中國科大代培,洪黨才、全宏俊2位同學由國防科技大學委托等離子體所代培,和我們一起上課。 研究生導師分別由中國科大項志遴教授,等離子體所邱勵儉研究員、霍裕平研究員(中國科大客座教授,199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和季幼章研究員,中國科學嘻物理研究所陳春先研究員和蔡詩東研究員(1995年當選中科院院士),401所王淦昌院士等擔任。 項志遴老師名下的弟子有:尹富先、孫宏橋、肖持進、陳晶、徐紀華、蔣勇6人; 邱勵儉老師名下的弟子有:劉萬東、張大鳴、鄭家林、全宏俊、沐建林、孟軍、洪黨才、秦江、黃朝松、陶悅群10人; 霍裕平老師名下的弟子有:王勝光、李定、張左陽、徐鵬、徐學橋、尹雨松、朱莓莓、宋錚、吳利泉、楊維紱、戴文龍11人; 季幼章老師名下的弟子有:王川和夏維東2人; 陳春先老師名下的弟子有:李維強;t蔡詩東老師名下的弟子有:劉亞東; 王淦昌老師名下的弟子有:宋院旭、周昌淮、康向東3人。 大部分同學的學位論文還有第二導師參與指導,據不完全統計,包括401所的王乃彥老師(199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所(簡稱九所)的賀賢土老師(1995年當選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大的老師俞昌旋(2007年當選中科院院士)、吳岳林、馬明義、劉之景、聞一之、金懷城等;等離子體所的老師王兆申、任兆杏、陳苗蓀、余增亮、范叔平、何也熙、李大豐、楊耀臣、欒貴時、胡希偉、郭文康、郭其良、李淦、王正民等;物理所的老師王龍、劉軼群、楊思澤、祖欽信、鄭少白等。 1982年春季學期有6門課程:“等離子體物理”(110學時)由劉之景等老師授課;“聚變裝置概論”(80學時)由金鐘聲老師授課;還有“泛函分析”(80學時)、“高等英語(1)”(72學時)、“算法語言”(40學時)、“自然辯證法”(80學時)。實驗方向的同學可以不選“泛函分析”。 1982年秋季學期有5門課程:“非平衡態統計物理”(80學時)由霍裕平、鄭久仁老師授課;“高等應用數學物理方法”由霍裕平、陳俊本老師授課;還有“等離子體診斷技術”(80學時)、“等離子體物理專題”(108學時)、“高等英語(2)”(72學時)。理論方向的同學可以不選“等離子體診斷技術”。 “等離子體物理專題”由學校從外地請專家專門來中國科大集中授課,包括復旦大學的陸全康教授講授“關聯統計——BBDjKY方程鏈”;核工業部585所的馬騰才老師講授“等離子體MHD不穩定性”和“等離子體電阻MHD不穩定性”;九所的賀賢土老師講授“等離子體強湍流理論”;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的李曉卿老師講授“等離子體微觀不穩定性和弱湍流”。馬騰才老師集中講授了兩個月,其他老師分別集中講授了一個月。本人當時是班長,負責去文印社將各位老師的講義油印并裝訂成冊。 此外,學校還請了海內外一些專家來做講座,例如有一位美國教授講授“計算等離子體物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劉盛剛院士講授“等離子體波與不穩定性”,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徐至展研究員(199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講授“慣性約束聚變”等。 P3-4
科學與人生 作者簡介
張英,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高級工程師,曾任所黨委委員、綜合辦主任、文獻情報室主任,曾編寫《科技創新的藝術》《科技開發經營學》等,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創造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的研究”,發表論文40余篇。 何友珍,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所高級工程師、等離子體所黨委委員、所長助理。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