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萊辛作品:特別的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95074
- 條形碼:9787544795074 ; 978-7-5447-9507-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萊辛作品:特別的貓 本書特色
諾獎得主的貓咪大世界,愛貓人的枕邊書 ,貓奴必讀
蘇童、梁文道、朱天心、余秋雨、王海鸰齊力推薦
向所有愛貓和不愛貓的人推薦,總有一只貓打動你!
如果你想輕松愉快地進入萊辛的世界,請一定要閱讀《特別的貓》。
諾貝爾獎得主多麗絲·萊辛是一位愛貓成癡的作家,她的作品和生活中永遠有貓咪的身影。在這本《特別的貓》中,萊辛細數那些曾經讓她歡欣或憂愁的好小貓!在她筆下,貓的世界精彩紛呈。故事從萊辛在非洲的童年開始。貓的世界,有殘酷與悲哀,也有歡愉和溫暖,有的故事令人扼腕,而有的則令人莞爾。萊辛在書中所寫的不僅是貓,也有人性的影子。
萊辛作品:特別的貓 內容簡介
“貓是多么奢侈難得的動物啊,他能令你的每一天充滿無窮驚喜,撫摸這種小獸的感覺那樣美妙,你掌下的皮毛那樣柔軟光滑,寒冷冬夜醒來時他還會溫暖你的身軀;即使他是一只隨處可見的土貓,身上亦散發出高貴而迷人的氣質。從他獨立的步態中,你甚至可以窺見美洲豹的身影……
“當你坐在一只相識多年的貓身邊,把手放在他身上,試著去適應他那與你迥異的生命脈搏,他會不時抬起頭來,用一種格外溫柔的聲調同你打招呼,告訴你,他知道你想走進他的世界……”
無論你是誰,總會遇到那只屬于自己的貓。
萊辛作品:特別的貓 目錄
幸存者魯弗斯
大帥貓的晚年
譯后記
萊辛作品:特別的貓 節選
這場屠貓行動,讓我異常憤怒,因為它原本是可以避免的,但在我的記憶中,我并未因此而悲傷。我十一歲那年,一只貓的死亡,讓我傷心欲絕,從此我硬起心腸不再為貓難過了。當時,望著那具冰冷沉重的尸體,我實在無法相信,她就是昨天那只輕盈似羽毛的小貓。我告訴自己:這種痛苦我絕對不再承受第二次。但我心里很清楚,這樣的誓言我曾經發過。父母告訴我,我三歲時,有一次和保姆外出散步,當時是在德黑蘭,我不顧保姆的反對,在街上撿了一只餓得奄奄一息的小貓,把她抱回了家。他們說,我一直嚷嚷著說,她是我的小貓。家人一開始是堅決不同意收養的,但我為了小貓對他們死纏爛打,決不放棄。小貓身上很臟,家人用高錳酸鉀給她洗澡消毒,從此她就和我同睡一鋪。我不允許別人把她帶走,但她卻一定得離開我,因為不久之后我們舉家搬離波斯,只能將她留下。又或許是她死了,或許—我怎么知道?不管怎樣,在遙遠的過去,一個小女孩為自己贏取了一只日夜相伴的小貓,可惜小女孩*終還是失去了她。
過了某個特定的年紀—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是在年紀很小的時候—生活中便不會再有新人、新動物、新夢想、新面孔以及新事情出現了,因為一切均已發生過,所有人物以前全都露過面,只是戴著不同的面具,穿著不同的服裝,擁有不同的國籍和膚色而已,而實際上卻是一樣的,一模一樣,全都是陳年往事的回聲和重復;甚至所有的哀傷,也都是許久以前封存于記憶中的傷心過往的重現。譬如我吧,記憶中那撕心裂肺的悲痛,以淚洗面的日子,深入骨髓的孤獨,遭受背叛的絕望,全都跟一只瘦瘦小小、行將死亡的貓有關。
那年冬天,我生了一場病。當時,我的大房間準備重新粉刷,不方便住人,我便搬到了*靠邊的小屋里去住。我們家的位置靠近但并非立于山頂,而是坐落在旁邊的坡道上,所以給人的感覺好像它隨時會滑到山腳的玉米地里似的。我的這間屋子,非常狹小,卻有門有窗,常年開著。七月里,天空一碧如洗,寒風陣陣,但我這間小屋依然門戶洞開。天空中陽光燦爛,田野里灑滿陽光,天氣卻很冷,冷得不行。那只藍灰色的波斯貓,咕嚕咕嚕地爬到我的床上,待在那里分擔我的病痛,分享我的食物、枕頭和美夢。每當我清晨醒來,臉頰貼著冰塊似的亞麻被單,毛毯外側冰冷無比,從隔壁房間飄過來的墻漆味兒寒氣襲人,夾雜著一股消毒水的味道;屋外寒風刺骨,塵土輕揚。但是在我的臂彎里,總是蜷著一個暖乎乎、輕輕發出咕嚕聲響的小家伙,我的愛貓,我的朋友。
屋后,浴室外面的地下,埋了一個大木桶,用來接洗澡水。我們的農場里沒有自來水設備,需要用水時得趕著牛車去幾英里外的井里汲水。在長達數月的干旱季節里,我們只能用臟洗澡水來澆花。寒風凜冽的一天,我的貓不小心掉進裝滿熱水的木桶里,驚恐地大聲尖叫,被我們撈出。木桶里很臟,除了落葉、塵土,還有肥皂水,我們用高錳酸鉀給她洗澡,擦干后放進我的被子里取暖。她不停地打噴嚏,呼呼喘著粗氣,接著就發起了高燒。她得了肺炎。我們用家里一切可用的藥物治療她,但是那時還沒有抗生素,所以她還是離我而去了。她在我的臂彎里躺了一周,用一種顫抖、沙啞的細弱嗓音,艱難地打著咕嚕,但她的聲音一日弱似一日,*后聽不見了。她舔我的手;聽見我大聲呼喚她的名字,懇求她活下去時,她睜了睜綠色的大眼睛,然后永遠合上了雙眼,接著被扔進了那口一百英尺深的枯井里。一年前,這里的地下水突然改道,使得這口我們家十分仰賴的水井,變成了一個干枯、破裂、石塊密布的豎坑,里面很快就積了不少垃圾、鐵罐和動物尸體。
事情的經過就是這樣。不能讓這種悲劇再次上演。多年來,我總是拿朋友家的貓、店里的貓、農場里的貓、街道上的貓、墻頭的貓,以及記憶中的貓,與那只溫柔的、愛咕嚕咕嚕叫的藍灰色生靈相比,而唯有她才是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貓,任何貓都無法替代她在我心中的地位。
此外,有一段日子,我的生活中沒有一樣多余的、不必要的裝飾品。貓在一個總是四處漂泊、不停搬家的人那里是找不到容身之所的。對貓而言,他不僅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人,還需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地方。
我在兜兜轉轉了二十五年之后,才擁有了養貓的條件。
那是在倫敦公爵大院的一套丑陋的大公寓里面。我們一開始便打定主意,要養一只性格堅韌、單純,要求不多,有能力保護自己的貓,因為只要望一眼后窗,就能看見那個群貓為爭奪圍墻和后院所有權的殘酷戰場。他要么自己去捉老鼠吃,要么給什么吃什么。他不能是一只純種貓,因為純種貓太嬌貴。
這些條件自然與倫敦毫無關系,卻與非洲大有關聯。譬如,在非洲農場里,我們會從裝著剛擠出的牛奶的桶里,舀幾碗溫牛奶給貓喝,*得寵的貓可以享受剩飯剩菜,但肉食是絕對不會提供的—要想吃肉,他們會自己去想辦法。他們要是病了,連續幾天都不見好,就會慘遭滅頂之災。在農場里,你可以一口氣養十幾只貓,都不用為他們準備貓砂盆。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他們會為一塊毯子、一把椅子、庫房角落的一個盒子、一棵樹甚至一片樹蔭大打出手。為爭奪領土他們與自己的同類斗、與野貓斗、與農場里的狗斗。農場是一個開放地帶,因此他們征戰的次數要比城里的貓頻繁數倍。在城市,一只貓,或者一對貓,就可以擁有一整棟房子或是整套公寓,所以城里貓的任務就是抵御不速之客和外來入侵者。但是在疆界線之內,同住一屋的兩只貓如何相處,又另當別論了。對他們而言,房子的后門就是抵御外來者入侵的防御線。我有一位住在倫敦的朋友,曾經迫不得已把貓砂盆放在房間里好幾周,因為她家的公貓遭到十幾只公貓的圍攻,那些貓整日守在她家花園四周的圍墻上和園中的樹上,時刻準備將他剿滅。不過,她家的貓*后扭轉戰局,以少勝多,重新奪回了自己的領土。
我的貓是一只半大不小、黑白相間的母貓。雖然不是什么名貴品種,但她的前主人一再保證,她非常干凈,非常乖巧。說實話,她的確是一只不錯的貓,可我卻不大喜歡她,我還是不愿意向感情低頭,說白了我是在保護我自己。我嫌她神經兮兮,過于焦慮,愛大驚小怪。其實我的評價有失公允,因為城里的貓遠離大自然,根本無法像農場貓那樣獨立生活。但我就是有點煩她,煩她會像一條狗一樣等待主人回家,又像狗一樣硬要跟你待在同一個房間,還有賴著你跟她玩兒;再說,等她有了小貓肯定還要有人照顧。說到她的飲食習慣,我們*初有過一次較量,但她只用一周的時間便讓我大敗而歸。她只吃嫩煮的牛肝和鱈魚,其他東西一口也不吃。她究竟是在哪沾染上了這種毛病?我曾問過她的前主人,不過問了也是白問,她哪里會知道。我先是放了一些貓罐頭和剩菜在她面前,她無動于衷,直到我們吃牛肝的時候,她才有了吃東西的興致。原來這位貓小姐只吃牛肝,而且只吃用黃油炒的牛肝。有一次,我決定餓她幾頓,看她還挑不挑嘴。“這個世上,還有許多地方的人填不飽肚子,一只小貓崽兒,竟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太可笑了吧!”一連五天,我只給她準備貓食和剩飯。在這五天里,她總是挑剔地看了看盤子里的東西便扭身走開了。每天晚上,我都會把放餿了的食物倒掉,另開一個貓罐頭,再給她的碗里倒滿牛奶。她慢悠悠地走過來,看看我為她準備了什么,喝幾口牛奶,又晃晃悠悠地走開了。她好像瘦了不少,肚子肯定餓得不行。但是,較量到*后舉手投降的還是我。
在我家房屋后面有一架木梯,從一樓的樓梯臺通往院子。貓小姐坐在上面,可以將六個院子、一條街道和一間庫房盡收眼底。初來乍到時,附近的貓紛紛趕來,想一睹新鄰居的尊容。她坐在梯子的*高一層,這樣,如果貓兒們靠她太近,她就能飛奔回屋。她的個頭還不及守在外面的大公貓的一半。我還以為,她才這么點大,應該不會懷上寶寶。不料,她還沒有發育成熟,就懷孕了。她自己還是只小貓,就要當媽媽,實在不是什么好事兒。
她的懷孕讓我想起了大自然這位老友,我的這位朋友應該對一切都有妥善安排。在自然狀態下,未成年的母貓會懷孕嗎?她會每年生產四五胎,每一胎產六只小貓嗎?眾所周知,貓不僅是老鼠和鳥類的捕食者,同時也是鷹隼的食物。母貓和小貓崽兒躲藏于樹上,而鷹隼就在樹木上空盤旋。如果哪只小貓崽兒出于對新世界的好奇,溜出藏身之所,不用多久就會消失于鷹爪之下。忙于為自己和小貓崽兒捕食的母貓,很可能只有能力保護一個孩子,也許兩個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只家貓生了五六只小貓崽兒,你偷偷抱走兩只,她好像沒有什么大的反應。她會喵喵地抱怨幾聲,隨便找一下,這事兒便不了了之了。但是,如果她只有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在還沒滿六周大的時候,也就是在還不到能夠離家生活的時候就消失不見了,做媽媽的肯定會急瘋了,她會滿屋子亂轉,到處尋找她的小心肝。這樣看來,一窩待在城里人家溫暖的貓籃子中的六只小貓,是否可以被看成一份放錯地點的鷹隼口糧?然而,大自然是如此死板拘泥,如此不知變通,既然貓已經和人類做了好幾百年的朋友,難道大自然就不能稍作調整,改變一下這“每年生產四胎,每胎生五六只小貓”的死規定嗎?
我的貓在準備生頭胎的時候,一直在喵嗚喵嗚地高聲抱怨。她知道自己有事兒要發生,所以她得確保事發之時,身邊有人陪著。農場的母貓到了生產時間就會離開,到一個隱蔽幽暗的地方產崽,一個月之后,她再帶著幼崽回來,這時候幼崽已經足夠大了,她都可以教他們識別牛奶盆找牛奶喝了。在我的記憶中,我們從來沒有為哪只農場貓提供過產崽的地方。我們為這只黑白兩色的貓媽媽提供了籃子、壁櫥還有衣櫥底部,作為產房。她似乎對這些地方都不滿意,在生產前的兩天里,她寸步不離地跟著我們,在我們的腿邊蹭來蹭去,喵喵叫喚。*后,她選擇了在廚房的地面上分娩,因為那個時候家里人都在廚房里。一張冰涼的藍色油氈布上,躺著一只圓滾滾的母貓,她一直喵喵地哀叫,希望有人注意到她,她一邊焦急地咕嚕咕嚕大口喘氣,一邊盯著她的幫手,怕他們走開。我們拿來一只籃子,把她放進去,接著去忙別的事兒了。她馬上爬出籃子跟在我們腳邊。事情很明顯,我們哪兒都不能去,得留下來守在她身邊。她陣痛了好幾個小時,終于,**只小貓要出來了,可是小貓體位不對。我們一人抓住母貓,一人抓住小貓滑溜溜的后腿往外拔。小貓身子出來了,可頭卻卡住了。母貓疼得又咬又抓,悲號不止。*后,她的子宮猛地一收縮,小貓終于出來了,可就在這時,被折磨得近乎失去理智的母貓,轉身一口咬住小貓的后頸,小貓當場斃命。等另外四只小貓順利出生后,我們才發現,死去的那只*大、*強壯。母貓一共生了六胎,每一胎都有五只幼崽,每一胎的**只小貓都被她咬死,因為他的降世害她痛不欲生。除去這一點,她其實是一個好媽媽。
小貓們的父親是一只大塊頭黑貓。當母貓處于發情期時,她會跟著公貓在院子里翻滾嬉戲,而在其他時候,公貓都是坐在木梯的*下面,母貓坐在梯子的*上端,各自舔著各自的毛。她不喜歡公貓進到家里,她會把他趕出去的。等到小貓漸漸長大,能找得到下到院子里的路時,他們就會學媽媽的樣兒坐在木梯上,一只、兩只、三只、四只,全都是一樣的黑白小花貓,有點畏懼地瞅著那只正在注視著自己的大公貓。*后,母貓帶頭走下木梯,翹著尾巴,看都不看黑公貓一眼。小貓們跟著媽媽,依次經過他的身邊。到了院子里,母貓教孩子們如何清理自己的皮毛,公貓在一旁看著。接著,母貓再次帶頭上樓,小貓依次跟在媽媽身后,一只、兩只、三只、四只。
小貓們也只吃嫩煮的牛肝和鱈魚,對這一點,我決定隱瞞下來,不告訴將來可能收養他們的人。
老鼠,在貓媽媽和孩子們的眼中,只是一件好玩的東西。
我的公寓里有一個特殊設計,我在倫敦其他任何地方不曾見過。有人從廚房墻上抽走十幾塊磚頭,在墻面安了一扇鐵窗,在墻上做了一個小門,這樣,廚房墻上就有了一個類似食品柜的東西。你可能會覺得這種柜子不衛生,但它卻可以代替一種早被淘汰的必需品—食物櫥。這樣,面包和奶酪就能被保存在一個相當涼爽,無須冰箱,還能保持原有濕潤度的地方。但是,這個小小的食物櫥招老鼠。老鼠的窩就在墻內,多年的生活歷練,使它們拋棄了對人類的畏懼之心。要是我突然走進廚房,撞見一只老鼠,這只老鼠會睜著亮晶晶的眼睛看著我,等著我出去。如果我不走,也不出聲,它便裝作沒看見我,繼續找吃的。要是我沖它大喊一聲,或者朝它扔東西,它就溜進墻里,一點兒都不慌張。
我沒法用捕鼠器對這些信任人類的小東西下手,但覺得讓貓來對付它們,還是公平的決定。可是,我家的貓對老鼠竟然視而不見。一天,我來到廚房,看見母貓趴在廚房桌上,盯著地板上的兩只老鼠看。
或許,等她有了小貓,她真正的天性就能被喚醒?沒過多久,她產崽了。等小貓們長到可以自己下樓活動的時候,我把母貓和四只小貓全部放進廚房,取走所有的固體食物,關上門讓他們在廚房過夜。天快亮的時候,我下樓喝水,打開廚房的燈,卻看見母貓仰臥在地上,正在喂小貓吃奶,一只、兩只、三只、四只,全在吃奶。就在距離他們幾英尺的地方,一只老鼠突然坐了起來,嚇到它的是突如其來的燈光,而不是本應為天敵的貓。老鼠甚至逃也懶得逃,靜候我走出房門。
我的貓喜歡與鼠做伴,或者說她肚量大,不與老鼠計較。這只敵友不分的貓還讓一樓的那只笨狗對她繳械投降。當時這只狗正打算逮她,而她顯然不知道狗是敵人,一邊繞著它的腿兜圈圈,一邊咕嚕咕嚕地撒嬌,狗立刻心軟,放她一馬。自此,這只笨狗成了她的朋友,也成了她的孩子們的朋友。但有一次,這只天不怕地不怕的貓,卻被一次突降的黑暗差點兒嚇破了膽。如果說貓是夜行動物,那么面對黑暗,她理應司空見慣、泰然自若才對呀。
那天下午,夜幕突然降臨倫敦。我正站在廚房窗旁,陪一個訪友喝午后咖啡。空氣驟然間變得又臟又黑,街上燈光隨后亮起。從明晃晃的白天到黑漆漆的夜晚只花了十分鐘的時間,甚至還要更短。大家登時全都慌了神。是我們感知時間的能力莫名消失了嗎?是那顆原子彈終于在某處爆炸了,污濁的蘑菇云籠罩了地球的上空?還是分布在這座美麗小島上的哪家死亡工廠,不慎泄漏了毒氣?總之,今天是我們的末日嗎?沒有任何訊息。我們只能站在窗邊,望著外面。窗外是一片陰沉、令人窒息、如同硫黃一般的天空,那顏色黃中帶黑、黑中雜黃。空氣嗆得人喉嚨發疼,就像待在一個剛剛爆破的礦坑里似的。
周圍一片死寂,每次遭遇危機,這種寂靜的等待便是災難降臨倫敦的**個征兆,讓人惶惶不可終日,*為難熬。
此刻,我的貓坐在廚房桌上,渾身戰栗不止,不時叫上一聲,那叫聲不是平日的喵喵聲,而是一種哀鳴,好像在用幽怨的語氣發出詢問。我把她抱在懷里安撫她,她卻掙脫我的懷抱,跳到地上。她沒有一溜煙躥往樓上,而是匍匐著身子慢慢地爬行,一上樓便躲進床底,趴在床下哆嗦個不停。真的是貓的身子狗的性子!
過了半小時,天空中的黑云消散了。幾股風向相異的氣流,將城市散發出的污濁廢氣團團圍住,困在一層靜止不動的空氣中,使其無處可逃。這些廢氣平時都是飄往高空,慢慢消散的。后來,一陣大風吹來,才將那團廢氣裹挾而去,整個城市又可以正常呼吸了。
我的貓在床底下待了一整個下午,我費了好大勁兒才把她哄騙下樓。在干凈清新的傍晚光線中,她坐在窗沿上,靜靜望著夜幕一點一點落下—這回是真正的黑夜。然后,她舔了舔因受驚而變得蓬亂的貓毛,將它們理平后喝了些牛奶,這才緩過氣來。
萊辛作品:特別的貓 作者簡介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2013)
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繼弗吉尼亞·伍爾夫之后的又一女作家,不屈的自由女性,硬核的“文壇女斗士”。
1919年10月22日,在伊朗古城的一所石屋中,多麗絲·泰勒出世了。她的父親本是英國的一名普通銀行職員,在“一戰”參軍失去了一條腿;母親曾是父親截肢時的管床護士。多麗絲4歲時,全家輾轉回到英格蘭老家,不久又遷至非洲的津巴布韋墾荒種地。
14歲時,多麗絲因眼疾退學,為逃離貧窮壓抑的原生家庭和荒涼閉塞的鄉野,到南非大都市謀生,先后做過護士、保姆、接線員。25歲時,她隨第二任丈夫、一名德國流亡共產黨人改姓萊辛。30歲和平分手后,她攜幼子返回母國,只帶著少量現金和書稿、衣服,以及一箱書,但她不禁歡呼:“我自由了,我終于完全成為我自己。我是我自己創造出來的,我是自足的獨立個體!”
翌年,萊辛從非洲帶來的書稿《野草在歌唱》出版,轟動英美文壇。她43歲時,長篇小說《金色筆記》問世,被譽為“女性解放運動啟蒙書”;但萊辛拒絕這一標簽,說“我想寫的是一部記錄時代的編年史”。她交游廣泛,情史豐富,熱衷于社會運動,也因曾是共產主義的有力支持者,受到英國軍情五處長達二十年的秘密監視。
在不同文明、種族間的遷徙和波瀾壯闊的人生,賦予了這位“亞非歐的女性精靈”非凡的見識;她一生寫下五十余部小說,曾獲毛姆文學獎、英國皇家文學會榮譽獎等幾十項大獎,88歲時獲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說:“萊辛改變了我們審視這個世界的方式。”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