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以仁謀天下:趙匡胤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091633
- 條形碼:9787568091633 ; 978-7-5680-9163-3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以仁謀天下:趙匡胤 本書特色
御前撤座,明君臣之分; 杯酒之間,掌兵政之權;先南后北,定江山之固; 文治天下,耀千古之功。
趙氏上演的“點檢做天子”“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杯酒釋兵權”,一件件、一樁樁皆告訴我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他憑借一根棍棒結束了五代群雄割據,開創了兩宋盛世的太平天子! 他權不舉刀,謀不見血,兵變不擾民,開國不誅功,滅國不殺降,改革不折騰。
讀懂趙匡胤,方可讀懂大宋史。
以仁謀天下:趙匡胤 內容簡介
趙匡胤是中國歷史上一位特殊的帝王,他以黃袍加身的方式戲劇性地登上大位,又以杯酒釋兵權,將國家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繼承前朝遺志,南征北戰,結束了分裂割據的局面,開創了大宋王朝;他以武力得天下,卻把文治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開國皇帝能對整個王朝史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力。本書客觀、公允地講述了趙匡胤的沉浮一生,讓讀者從中體會一代帝王的用權、用人、用文、用武之道。
以仁謀天下:趙匡胤 目錄
節 “香孩兒”的誕生及傳說
第二節 顯赫的氏族
第三節 圣人學問還是棍棒武術?
第四節 早年經歷
第五節 游歷與流浪
第六節 高僧指迷津
第二章 英勇善戰威名振
節 應征入伍
第二節 高平大捷
第三節 深受重用
第四節 拒父入城
第五節 智取二州
第六節 雄心北伐
第七節 周世宗的疏忽
第三章 羽翼豐滿顯野心
節 義社十兄弟
第二節 奇人苗訓
第三節 趙普入盟
第四節 鏟除異己
第五節 趙府議事
第四章 陳橋驛黃袍加身
節 奉旨出征
第二節 山雨欲來
第三節 黃袍加身
第四節 和平演變
第五節 如愿以償
第六節 韓通屈死
第七節 非凡的意義
第五章 新君收服舊臣心
節 籠絡舊臣
第二節 嚴懲新貴
第三節 李筠反叛
第四節 開國仗
第五節 平叛李重進
第六章 以文治國施仁政
節 杯酒釋兵權
第二節 改革禁軍
第三節 掃清藩鎮
第四節 縱容邊將 ?
以仁謀天下:趙匡胤 相關資料
公元927年,趙匡胤誕生于洛陽夾馬營。時逢五代十國軍閥混戰,各割據勢力擁兵自重,相互征伐,遍地烽火狼煙,百姓苦不堪言。趙匡胤在動亂中漸漸長大,年輕時曾如螻蟻一般四處流浪,經歷了內心的迷茫,嘗遍了人世間的疾苦,目睹了各路軍閥的窮兵黷武、瘋狂屠戮,也見證了黎民百姓的流離失所、社會秩序的混亂不堪。或許正是這些摻雜著艱難、痛苦的生活經歷,成了他稱帝后施行仁政的心理根源和情感動機。
趙匡胤受父親的影響,自幼喜愛習武,精于騎射,為日后能征善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他性格堅毅、果敢、豪爽,結交了禁軍中的一些高級將領,為后來積攢了基本的班底,還演繹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傳奇佳話。
在戰場上,趙匡胤憑借過人的膽識、謀略和驍勇,在漢樞密使郭威麾下屢立戰功,很快嶄露頭角,于公元951年擁立郭威稱帝,建立后周。三年后郭威病逝,柴榮繼位。此后,趙匡胤跟隨柴榮征討南唐,平揚州,下壽春,克泗州,威震江南。因為在戰斗中表現英勇,成為受將士尊崇的禁軍高級將領。
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柴榮駕崩。次年正月初一,忽然傳來了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入侵的消息,后周朝廷匆忙派遣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迎敵。正月初三下午,趙匡胤率領主力軍隊到達距開封城僅數十里的陳橋驛時,以黃袍加身的方式戲劇性地登基稱帝,以宋為國號。之后,趙匡胤以先南后北、先易后難的方略,逐步平定天下。
為了適應中央集權的需要,趙匡胤將國事分為政事、軍務和財政三大系統,相互平行,由皇帝直接統屬。另設御史臺等機構,使地方權力集中到朝廷后,又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為了鞏固尚在襁褓中的趙宋王朝,趙匡胤提出了“收精兵,奪其權,制錢谷”三大綱領,以“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干弱枝”“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置通判”“差遣制度”等方式,牢牢控制了軍權、行政權、司法權和財政權。在官制上,趙匡胤采取官、職、差遣三者分離的制度。“官”是一種等級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祿位、品級的高低;“職”只是一種虛銜,如學士等,不是職務;只有“差遣”才是實際職務,掌有實權。這一系列政治措施,一舉改變了藩鎮割據、武夫亂政的狀況。
趙匡胤深知武以安邦、文以治國的道理,奉行“文以靖國”,開創了“文治盛世”。他充分吸取唐朝、五代時科場積弊的教訓,在科舉考試中采取鎖院制、彌封制、謄錄制、別頭試等措施。同時設立“誓牌”,采取尊孔崇儒、創設殿試、厚祿養廉等一系列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趙匡胤很尊重和重用讀書人。據說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疑難問題,問宰相趙普,趙普回答不出來;再問學士陶谷、竇儀,他們準確地給出了答案。對此,趙匡胤深有體會地說:“宰相須用讀書人!”他以武力得天下,卻把文治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而造極于趙宋之世,后漸衰微,終必復振。”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開國皇帝能對整個王朝史產生這么大的影響力。
為了發展經濟,趙匡胤發奮圖強、勵精圖治,對黃河下了很大的力氣進行治理。建隆三年(962年),他下令在黃河沿岸修堤筑壩。每年春天,他都下令仔細巡察,力求防患于未然。他還對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進行了治理,對農業經濟的穩定、商品的流通起到了重要作用。乾德二年(964年),趙匡胤下令將各地所收的民租和專賣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運往京師,地方不得占留。他所施行的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等一系列措施,使遭受二百年戰亂的中華大地得以盡快恢復,百姓得以休養生息,也使大宋王朝快速走向空前繁榮的盛世,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趙匡胤宅心仁厚,給功臣們善終,給百姓們實惠,給文化人空間,開啟了兩宋三百余年的文治盛世。他韜光養晦,一心想要收復燕云失地,但抱憾而終,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謎案。
本書以趙匡胤的生平為主線,結合權威的史料,用有細節、有溫度、有深度的文字,全景式展現了其波瀾壯闊的一生。
以仁謀天下:趙匡胤 作者簡介
丁振宇,畢業于河南大學,歷史作家,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黃淮學院座客教授。出版的傳記有《卿本好局憾未酬:隋煬帝傳》《志興大明,敗局難挽:崇禎帝傳》,出版的小說有《掌家大印》《八王之亂》,創作的電影與微電影有《準岳母相親記》《我們是一家人》《心之救贖》等十余部,其中《心之救贖》獲省級獎項。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