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人生如寄: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6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707335
- 條形碼:9787552707335 ; 978-7-5527-073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生如寄: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6冊)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1)跨越創作生涯56年(1940-1996)輯錄 參考近百萬學術文字資料,歷時2年精心選編(參照《邂逅集》(1949年初版),《羊舍的夜晚》(1963年初版),《晚飯花集》(1985年初版),《菰蒲深處》(2010初版)等首次發表原版小說集) (2)以當今年輕讀者閱讀習慣,新穎主題重新編排 “女性故事·多面人性·世俗傳說·市井百態”為各冊主題,既有《受戒》《大淖記事》等經典;也有《異秉》《匹夫》等先鋒意識流寫作。全方位感受汪式小說風格的成熟、變化與探索創新。 (3)復古創意裝幀,函套禮盒包裝,送禮珍藏兩相宜 “*美圖書獎”木刻畫致敬汪曾祺;特別設計“人生如寄”主題船票,藏書票,復刻水墨畫精美贈品。
人生如寄: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6冊) 內容簡介
本套為汪曾祺小說集新編,共6冊,囊括汪曾祺自1940年起發表過的經典小說,按照全新主題分類編排,展現了“汪氏小說”的獨特魅力!百N著人物寫”,汪曾祺以獨特的敘述方式、干凈脫俗的文筆,再現了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人”。他記錄、同情、理解他們,從不隨意評判。 《大淖記事》以“女性故事”為題,故事的女主人公或淳樸、或叛逆、或知性。將發生在不同時期的故事交織于一處,還原女性的原生魅力與智慧。 《鑒賞家》以“世俗與市井”為題,“有故事,沒人物”,以群像故事或民間傳說展現故鄉高郵、昆明等一方水土的習俗與風情。 《匹夫》精選“散文體小說”,多以**人稱視角敘述,自省、自我辯論、諷刺等。另附“擬故事集”,收錄《〈聊齋〉新義》等再創故事。 《受戒》以“多面人性”為題,不用“是非對錯”去評判人或事:小孩子也許不只有天真的一面,老實了一輩子的人也可能突然叛逆,人與人的關系可能在一瞬間崩塌…… 《八千歲》以“人物生平”為題,以眾多人物的悲喜故事,展現人之復雜,體會人間百態。 《異秉》以“市井人物”為題,用老百姓的故事,勾繪人物風情、時代變遷。
人生如寄: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6冊) 目錄
【目錄】
《大淖記事》
大淖記事
辜家豆腐店的女兒
*響的炮仗
侯銀匠
獸醫
晚飯花
百蝶圖
合錦
薛大娘
小嬢嬢
……
《鑒賞家》
鑒賞家
燈下
寒夜
除歲
冬天
——小說《豆腐店》之一片段
白松糖漿
驢
求雨
囚犯
禮俗大全
……
《匹夫》
釣
匹夫
待車
誰是錯的
喚車
葡萄上的輕粉
序雨
膝行的人
前天
磨滅
……
《受戒》
受戒
翠子
河上
廟與僧
橋邊小說三篇
復仇
萊生小爺
落魄
釣人的孩子
金冬心
……
《八千歲》
王四海的黃昏
黃開榜的一家
歲寒三友
徒
老
抽象的杠桿定律
日規
王全
云致秋行狀
晚飯后的故事
……
《異秉》
雞鴨名家
異秉
故里三陳
戴車匠
故里雜記
故鄉人
賣眼鏡的寶應人
獵獵
——寄珠湖
丑臉
露水
……
人生如寄: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6冊) 節選
異秉 一天已經過去了。不管用什么語氣把這句話說出來,反正這一天從此不會再有。然而新的一頁尚未蓋上來,就像火車到了站,在那兒噴氣呢,現在是晚上。晚上,那架老掛鐘敲過了八下,到它敲十下則一定還有老大半天。對于許多人,至少在這地的幾個人說起來,這是好的時候?梢哉f是*好的時候,如果把這也算在一天里頭。更合適的是讓這一段時候獨立自足,離第二天還遠,也不掛在**天后頭。 晚飯已經開過了。 “用過了?” “偏過偏過,你老?” “吃了,吃了! 照例的,須跟某幾個人交換這么兩句問詢。說是毫無意思自然也可以,然而這也與吃飯不可分,是一件事,非如此不能算是吃過似的。 這是一個結束,也是一個開始。 賬簿都已一本一本掛在賬桌旁邊“鉅萬”斗子后頭一溜釘子上,按照多少年來的老次序。算盤收在柜臺抽屜里,手那么抓起來一振,梁上的珠子,梁下的珠子,都歸到兩邊去,算盤珠上沒有一個數字,每一個珠子只是一個珠子。該蓋上的蓋了,該關好的關好。(鳥都棲定了,雁落在沙洲上。)只有一個學徒的在“真不二價”底下揀一堆貨,算是做著事情。但那也是晚上才做的事情。而且他的鼻涕分明已經吸得大有一種自得其樂的意趣,與白天挨罵時吸得全然兩樣。其余的人或捧了個茶杯,茶色的茶帶煙火氣;或托了個水煙袋,錢板子反過來才搓了的兩根新媒子;坐著靠著,踱那么兩步,搓一搓手,都透著一種安徐自在。一句話,把自己還給自己了。白天他們屬于這個店,現在這個店里有這么幾個人。 每天必到的兩個客人早已來了,他們把他們的一切都帶了來,他們的聲音笑貌,委屈嘲訕,他們的胃氣疼和老刀牌香煙都帶來了。像小孩子玩“做人家”,各攜瓜皮菜葉來入了股。一來,馬上就合為一體,一齊渡過這個“晚上”像上了一條船。他們已經聊了半天,換了幾次題目。他們唏噓感嘆,嘖嘖慕響,譏刺的鼻音里有酸味,鄙夷時撇撇嘴,混合一種猥褻的刺激,舒放的快感,他們嘩然大笑。這個小店堂里洋溢感情,如風如水,如店中貨物氣味。 而大家心里空了一塊。真是虛應以待,等著,等王二來,這才齊全。王二一來,這個晚上,這個八點到十點就什么都不缺了。 今天的等待更是清楚,熱切。 王二呢,王二這就來了。 王二在這個店前廊下擺一個攤子,一個什么攤子,這就難一句話說了。實在,那已經不能叫攤子,應當算得一個小店。攤子是習慣說法。王二他有那么一套架子、板子;每天支上架子,擱上板子:板上上一排平放著的七八個玻璃盒子,一排直立著的玻璃盒子,也七八個;再有許多大大小小搪瓷盆子、缽子。玻璃盒子里是瓜子、花生米、葵花籽兒、鹽豌豆,……洋燭、火柴、茶葉、八卦丹、萬金油、各牌香煙,……盆子缽子里是鹵肚、熏魚、香腸、煠蝦、牛腱、豬頭肉、口條、咸鴨蛋、醬豆瓣兒、鹽水百葉結、回腸豆腐干!唤欢,一個朱紅蠟箋底下灑金字小長方鏡框子掛出來了,“正月初一日起新增美味羊羔五香兔腿”。先生,你說這該叫個什么名堂?這一帶人呢,就省事了,只一句“王二的攤子”,誰都明白。話是一句,十數年如一日,意義可逐漸不同起來。 晚飯前后是王二生意*盛時候。冬天,喝酒的人多,王二就更忙了。王二忙得喜歡。隨便抄一抄,一張紙包了;(試數一數看,兩包相差不作興在五粒以上,)抓起刀來(新刀,才用趁手),刷刷刷切了一堆;(薄可透亮,)當的一聲拍碎了兩根骨頭:花椒鹽,辣椒醬,來點兒蔥花。好,蔥花!王二的兩只手簡直像做著一種熟練的游戲,流轉輕利,可又筆筆送到,不茍且,不油滑,像一個名角兒。五寸盤子七寸盤子,壽字碗,青花碗,沒帶東西的用荷葉一包,路遠的扎一根麻線。王二的錢龍里一陣陣響,像下雹子。錢龍滿了時,王二面前的東西也稀疏了:搪瓷盆子這才現出他的白,王二這才看見那兩盞高罩子美孚燈,燈上加了一截紙套子。于是王二才想起剛才原就一陣一陣的西北風,到他脖子里是一個冷。一說冷,王二可就覺得他的腳有點麻木了,他掇過一張凳子坐下來,膝碰膝搖他的兩條腿。手一不用,就想往袖子里籠,可是不行,一手油!倒也是油才不皴。王二回頭,看見兒子扣子。扣子伏在板上記賬,彎腰曲背,窩成一團。這孩子!一定又是“姜陳韓楊”的韓字弄不對了,多一劃少一劃在那里一個人商量呢。 里邊談笑聲音他聽得見,他入神,皺眉,張目結舌,笑。他們說雷打泰山廟旗桿,這事他清楚,他很想插一句,腳下有欲動之勢。還是留在凳子上吧!他不愿留下扣子一個人,零碎生意卻還有幾個的。 到承天寺幽冥鐘聲音越來越清楚,拉洋車的徐大虎子,一路在人家墻上印過走馬燈似的影子,王二把他老婆送來的晚飯打開,父子兩個吃起來。照例他們吃晚飯時抽大煙的烤鴨架子挾了個酒瓶來切扇風。放下碗,打更的李三買去羊尿泡。再,大概就不會有人來了。王二又坐了一會兒,今天早一點吧,趁三碗飯的暖氣未消,把攤子收拾了,一件一件放到店堂后頭過道里來。 王二東西多,他跟他扣子兩個人還得搬三四趟。店堂里這幾位是每天看熟了,然而他們還是看,看他過來,過去,像姑娘看人家發嫁妝。用手用腳的是這兩個人,然而好像大家全來合作似的。自然這其間淡漠熱烈程度不同。*后至那塊鏡框子摘下來,王二從過道里帶出一捆白天買好的蔥。王二把他的蔥放在兩腳之間而坐下了。坐在那張空著的椅子上。 “二老板!生意好?” “托福托福,什么話,‘二老板!’不要開玩笑好不好!” 王二這一坐下,大家重新換了一遍煙茶:王二一坐下,表示全城再沒有什么活動了。燈火照在人家槅子紙上,河邊園上烏青菜葉子已抹了薄霜。阻風的船到了港,旅館子茶房送完了洗腳湯。知道所有人都已得到舒休,這教自己的輕松就更完全。 談話承前啟后地接下來。 這里并未“多”這么一個王二。毋庸為王二而把一套話收起來,或特為搬出一套。而且王二來,說話的人高興,高興多了一個人聽。不止多了一個人聽,是來了個聽話的人。王二從不打斷別人的話,跟人抬杠,搶別人的話說。他簡直沒有什么話,聽別人的。王二總像知道得那么少,虛懷若谷的聽,聽得津津有味,“唉”“噢”,誠誠懇懇的驚奇動色,像個小孩子。*多,比方說像雷打泰山廟旗桿,他知道,他也讓你說,末了他補充發揮幾句,而已。王二他大概不知道謙虛這兩個字到底該怎么講,于是他就謙虛得到了家了。 這里的人,自然不會有什么優越感。王二呢,他自己要自己懂得分寸。這里幾位,都是店里的“先生”,兩個客人,一個在外地做過師爺,看過瓊花觀的瓊花;一個教蒙館,他兒子扣子都曾經是他學生。王二知道自己絕寫不出一封“某某仁翁臺電”的信,用他自己的話說,“不敢亂來! 叫一聲“二老板”的,當然有一種調侃的意思在。不過這實在全非惡意,叫這么一聲真是歡歡喜喜的。為王二歡喜,簡直連嫉妒的意思都沒有。那個學徒的這時把貨揀完了,一齊擄到一張大匾子里。他看看老《申報》,曉得一個新名詞,他心里念“王二是個‘幸運兒’。”他笑,笑王二是個幸運兒,笑他自己知道這三個字。 王二真的是不敢當。他紅了若干次臉才能不紅。(他是為“二老板”而紅臉。) 王二隨時像做官的見上司一樣,不落落實實的坐,雖然還不至于“斜簽著”。即是跟他兒子,他老婆在一處,甚至一個人,他也從不往椅子背上一靠,兩條腿伸得挺挺的。他的胳臂總是貼著他的肋骨。他說話時也興奮,激動,鼓舞,但動跳的是他的肌肉,他的心,他不指手畫腳,有為加重語氣而來一個響榧子。他吃飯,盡管什么事都沒有,也是趕活兒一樣急急吃了。喝茶,到后頭大錫壺里倒得一杯,咕嚕嚕灌下去,不會一口一口地呷,更不會一邊呷,一邊把茶杯口在牙齒上輕輕地叩。就說那捆蔥,他不會到臨走時再去拿嗎,可他不,隨手就帶了來。王二從不缺薄,謝三秀才就是謝三秀才,不是什么“黑漆皮燈籠謝三秀才”。他也叫烤鴨架子為烤鴨架子,那是因為烤鴨架子姓名久經湮沒,王二無法覓訪也。 “王二的攤子”雖然已經像一個小店了,還是“王二的攤子”。 今天實在是王二的攤子*后一天了。明天起世界上就沒有王二的攤子。 王二賃定了隔壁旱煙店半間門面。旱煙店雖還開著門,這兩年來實在生意清淡,本錢又少,只能養兩個刨煙師傅,一個站柜的伙食,王二來,自然歡迎。老板且想到不出一年,自己要收生意,一齊頂給王二。王二的哥哥王大是個挑蘿的,也對付著能做一點木匠活,(王大王二原不住在一齊,這以后,王二叫他搬到他家里來住。)已經叮叮咚咚地弄了兩天,一個小柜臺即將完成。王二又買了十幾個帶蓋子的洋油鐵箱,一口玻璃櫥子,一張小桌子,扣子可以記記賬。準備準備,三天之后即可搬了過去。 能不搬,王二決不搬。王二在這個檐下吹過十幾個冬天的西北風,他沒有想到要舒服舒服。這么一丈來長,四尺寬的地方他愛得很。十幾年來他在一定時候,依一定步驟在這里支開架子,擱上板子,那里地上一個坑,該墊一個磚片,那里一根椽子特別粗,他熟得很。春天燕子在對面電話線上唧唧呱呱,夏天瓦溝里長瓦松,蜘蛛結網,壁虎吃蒼蠅,他記得清清楚楚。晚上聽里邊說話已成了個習慣。要他離開這里簡直是從畫兒上剪下一朵花來。而且就這個十幾年里頭,他娶了老婆生了扣子,扣子還有個妹妹。他這些盒子盆子一年一年多起來,滿起來,可是就因為多起來滿起來,他要搬家了。這么點地方實在擠得很。這些東西每天搬進搬出,在人家那兒堆了一大堆也過意不去。風沙大,雨大,下雪的時候,化雪的時候,就別提多不方便了。還有,他不愿意他的扣子像他一樣在這個檐下坐一輩子。扣子也不小了。
人生如寄:汪曾祺經典作品集(全6冊)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77),中國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曾編寫過《范進中舉》《沙家浜》等京劇劇本,發表《大淖記事》《雞鴨名家》等著名小說。 因其獨特的“抒情現實主義”風格和風俗畫一般的筆致,受到廣泛好評。他寫凡人小事,記鄉情民俗,談蕓蕓眾生,考辭章典故,即興偶感,娓娓道來,于不經意中設傳神妙筆,成就了當代小品文式小說的經典和高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