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科學與假設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3284
- 條形碼:9787100183284 ; 978-7-100-18328-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學與假設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學以上文化程度,西《科學與假設》(1902)是法國偉大的數學家、數學物理學家、理論天文學家、科學哲學家彭加勒的一部科學哲學經典名著。在該書中,作者廣泛而深入地探討了科學和哲學的理論前沿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富有啟發性的觀點,其*創的約定論思想在書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像彭加勒的其他科學哲學著作一樣,《科學與假設》也是多由已發表的短論、講演、書評、科學著作的序言或緒論串接而成。例如,**章是1894年發表在《數學評論》上的文章,第二章*初發表在1891年的《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總評論》上,第三章是對羅素的《論幾何學基礎》一書的評論(發表在1899年的《教學評論》上),第九章根據作者1900年在巴黎國際物理學會議上的報告寫成(原題為“實驗物理學和數學物理學的關系”),第十二章由兩部著作 (《光的教學理論》,1889年;《電學與光學》,1901年) 的序言合成。 《科學與假設》雖不是一部十分嚴整、十分系統的著作,但卻貫穿著一條明晰的、深邃的思想主線。彭加勒在書中精辟地闡述了他的一系列富有創見和智慧的思想要點,包括 1)經驗約定論;2)關系實在論;3)科學理性論;4)科學中的假設;5)統一性和簡單性;6)數學歸納法;7)相對論的前瞻;8)進化認識論;9)操作論;10)科學中的語言翻譯;11)空間問題等。
科學與假設 內容簡介
《科學與假設》(1902)是法國偉大的數學家、數學物理學家、理論天文學家、科學哲學家彭加勒的一部科學哲學經典名著。在該書中,作者廣泛而深入地探討了科學和哲學的理論前沿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富有啟發性的觀點,其的約定論思想在書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像彭加勒的其他科學哲學著作一樣,《科學與假設》也是多由已發表的短論、講演、書評、科學著作的序言或緒論串接而成。例如,**章是1894年發表在《數學評論》上的文章,第二章*初發表在1891年的《純粹科學和應用科學總評論》上,第三章是對羅素的《論幾何學基礎》一書的評論(發表在1899年的《教學評論》上),第九章根據作者1900年在巴黎國際物理學會議上的報告寫成(原題為“實驗物理學和數學物理學的關系”),第十二章由兩部著作 (《光的教學理論》,1889年;《電學與光學》,1901年) 的序言合成。《科學與假設》雖不是一部十分嚴整、十分系統的著作,但卻貫穿著一條明晰的、深邃的思想主線。彭加勒在書中精辟地闡述了他的一系列富有創見和智慧的思想要點,包括 1)經驗約定論;2)關系實在論;3)科學理性論;4)科學中的假設;5)統一性和簡單性;6)數學歸納法;7)相對論的前瞻;8)進化認識論;9)操作論;10)科學中的語言翻譯;11)空間問題等。
科學與假設 目錄
引言
**編 數與量
**章 數學推理的本性
第二章 數學量和經驗
第二編 空間
第三章 非歐幾何學
第四章 空間和幾何學
第五章 經驗和幾何學
第三編 力
第六章 經典力學
第七章 相對運動和絕對運動
第八章 能量和熱力學
第四編 自然界
第九章 物理學中的假設
第十章 近代物理學的理論
第十一章 概率演算
第十二章 光學和電學
第十三章 電動力學
第十四章 物質的終極
科學與假設 節選
《科學與假設》: 如果人們說,物體的速度不能改變,只要沒有使它改變的理由,那么人們難道不能同樣地堅持這個物體的位置不能改變或它的軌道曲率不能改變,只要沒有外部原因參與變更它們嗎? 慣性原理不是先驗的真理,它因而是實驗事實嗎?但是,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實驗過不受每一個力作用的物體嗎?即使如此,又如何知道這些物體不受力的作用呢?通常引用的例子是球能在大理石板上滾動很長時間;可是,我們為什么說它沒有受到力的作用呢?這是因為它遠離所有其他物體,從而經受不到來自它們的可感覺的作用嗎?可是,如果把它無約束地拋到空中,它也沒有遠離地球;每一個人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它經受了歸因于地球引力的重力的影響。 力學教師通常很快地講完球的例子;但他們附加說,慣性原理間接地被它的結果證實(verification)了。他們沒有正確地表示它們;他們顯然意味著,證實比較普遍的原理的各種推論是可能的,慣性原理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特例而已。 對于這個普遍原理,我將提出下述闡述: 物體的加速度僅取決于這個物體和鄰近物體的位置以及它們的速度。 數學家會說,宇宙中一切物質分子的運動都取決于二階微分方程。 這實驗上是慣性定律的自然推廣,為了使之更加清楚,我要請求你容許我作一點虛構。正如我上面說過的,慣性定律并非先驗地強加于我們;其他定律同樣可以完全與充足理由律相容。假如物體不受力的作用,那么與其假定它的速度不變,倒不如假定它的位置不變,要不然就假定它的加速度不變。 好了,讓我們暫時設想,這兩個假設的定律之一是自然定律,它代替了我們的慣性定律。什么可以是它的自然概括呢?稍加思索就會使我們明白。 在**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假定,物體的速度僅僅取決于它的位置和鄰近物體的位置;在第二種情況下,我們必須假定,物體加速度的變化僅僅取決于這個物體的位置和鄰近物體的位置,以及它們的速度和加速度。 或者,用數學語言來說,運動微分方程在**種情況下是一階的,而在第二種情況下是三階的。 讓我們稍微修改一下我們的虛構。設有一個類似于我們太陽系的世界,但是由于奇怪的機遇,在那里所有行星的軌道沒有離心率和傾角。進而假定這些行星的質量太小,以致它們的相互攝動難以覺察到。居住在這些行星之一上的天文學家不能不得出結論說,恒星的軌道只能是圓的,且平行于某一平面;于是,恒星在給定時刻的位置便足以確定它的速度和它的整個路程。他們可能采納的慣性定律也許是我已經提到的兩個假設的定律中的**個, 現在,設想在某一天來自遙遠星座的一個大質量天體以高速通過這個系統。所有的軌道都被大大地擾亂了。我們的天文學家還不會十分驚訝;他們會十分明確地推測,這個新星乃是唯一受到責備的禍首。他們也許說:“不過,當新星遠離之后,秩序將自然地得以重建;無疑地,行星到太陽的距離將不會回復到它們在災變前的狀態,但是當擾亂的星球遠離時,軌道將再次變成圓的。” 也許只有當擾亂的天體遠離之后,當軌道不再變為圓形,而變成橢圓形時,這些天文學家才會逐漸意識到他們的錯誤和改造整個力學的必要性。 我已經詳細地講述了這些假設,因為在我看來,人們似乎只有把被概括的慣性定律與相反的假設相對照,才能清楚地理解該定律實際上是什么。 好了,現在這個被概括的慣性定律用實驗證實了嗎,或者它能夠被證實嗎?當牛頓寫《原理》一書時,他完全以為這個真理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和證明的真理。在他看來之所以如此,不僅是由于我將要進一步談及的擬人說的影響,而且也受到伽利略(Galileo)工作的影響。甚至從開普勒(Kepler)定律本身起就是這樣了;事實上,按照這些定律,行星的路線完全由它的初始位置和初始速度決定;這恰恰是我們概括的慣性定律所要求的東西。 由于這個原理只是表面上是真實的,由于人們有理由擔心在某一天它被我剛才與之對照的類似的一個原理代替,我們必定會被某種令人驚異的機遇引入歧途,就像在上面提出的虛構中,我們設想的天文學家導致出錯誤一樣。 ……
科學與假設 作者簡介
亨利??彭加勒(1854-1912),法國數學家、天體力學家、數學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彭加勒的研究涉及數論、代數學、幾何學、拓撲學、天體力學、數學物理、多復變函數論、科學哲學等許多領域。他被公認是19-20世紀之交的領袖數學家,是對于數學和它的應用具有全面知識的最后一個人。彭加勒在數學方面的杰出工作對20世紀和當今的數學造成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在天體力學方面的研究是牛頓以來的第二個偉大的里程碑,他對電子理論的研究被公認為相對論的理論先驅。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山海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巴金-再思錄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