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雜文全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42758
- 條形碼:9787505742758 ; 978-7-5057-4275-8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魯迅雜文全集 本書特色
1.精裝典藏版,全2冊。收錄19本共420篇雜文,一字未刪。
2.原汁原味讀魯迅。以1938年上海復社《魯迅全集》為底本。保留原版風貌,通假字和魯迅習慣用字,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國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魯迅當時的譯法!
3.精裝硬殼,印金工藝,豪華裝幀,匠心之作。書架上的顏值擔當。中國現代文學的C位之作,你書架上不能少的C位之書。
4.寫世道、寫人心、寫文學,他寫得到位、寫得入理、寫到精髓。賦予你一雙審視的眼睛,讓你進入深度思考模式。
5.想擺爛了,就來讀讀魯迅雜文,讓他把你罵醒。金句連連,讓人狠狠破防。醍醐灌頂,百年前就是人間清醒。
6.閱讀魯迅,就是在閱讀我們的歷史和未來。每個人都應該再讀一次魯迅,將大先生的教誨銘記于心。
7.魯迅是永遠的戰士,雜文中,魯迅懟天懟地,百年前,他就做了當代人的嘴替。
8.讀中國現代文學,先從魯迅開始。繞不開的經典,讀不夠的魯迅。
魯迅雜文全集 內容簡介
《魯迅雜文全集》收錄魯迅所有雜文作品,包括《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華蓋集續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集》《且介亭雜文附集》《集外集》《集外集拾遺》《集外集拾遺補篇》等19部。魯迅的作品文學價值極高,特別是魯迅雜文,在魯迅作品中占有獨特地位。
魯迅雜文全集 目錄
目 錄
上 冊
墳
003 題 記
005 我之節烈觀
014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025 娜拉走后怎樣
031 未有天才之前
035 論雷峰塔的倒掉
037 說胡須
042 論照相之類
048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052 看鏡有感
056 論“他媽的!”
060 論睜了眼看
064 從胡須說到牙齒
072 堅壁清野主義
076 寡婦主義
081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088 寫在《墳》后面
熱 風
095 題 記
097 隨感錄二十五
099 隨感錄三十三
104 隨感錄三十五
106 隨感錄三十六
107 隨感錄三十七
108 隨感錄三十八
112 隨感錄三十九
114 隨感錄四十一
116 隨感錄四十二
118 隨感錄四十三
120 隨感錄四十六
122 隨感錄四十七
123 隨感錄四十八
125 隨感錄五十四
127 隨感錄五十六 “來了”
129 隨感錄五十七 現在的屠殺者
130 隨感錄五十八 人心很古
132 隨感錄五十九 “圣武”
135 隨感錄六十一 不滿
137 隨感錄六十二 恨恨而死
138 隨感錄六十三 “與幼者”
140 隨感錄六十四 有無相通
141 隨感錄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
142 事實勝于雄辯
143 估《學衡》
146 “以震其艱深”
148 所謂“國學”
150 “一是之學說”
152 對于批評家的希望
154 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157 即小見大
158 望勿“糾正”
華蓋集
163 題 記
166 青年書
167 忽然想到(一至四)
172 通 訊
178 論辯的魂靈
180 戰士和蒼蠅
181 夏三蟲
183 忽然想到(五至六)
187 雜 感
189 北京通信
192 導 師
194 忽然想到(七至九)
199 “碰壁”之后
205 并非閑話
209 我的“籍”和“系”
212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220 補 白
227 答KS君
229 “碰壁”之余
233 并非閑話(二)
236 十四年的“讀經”
240 評心雕龍
243 這個與那個
250 并非閑話(三)
255 我觀北大
257 碎 話
260 “公理”的把戲
265 這回是“多數”的把戲
268 后 記
華蓋集續編
273 小 引
274 雜論管閑事•做學問•
灰色等
280 有趣的消息
285 學界的三魂
288 古書與白話
290 一點比喻
293 不是信
305 我還不能“帶住”
308 送灶日漫筆
311 談皇帝
313 無花的薔薇
318 無花的薔薇之二
322 “死地”
324 可慘與可笑
326 空 談
329 無花的薔薇之三
333 新的薔薇
336 為半農題記《何典》后,作
339 馬上日記
349 馬上支日記
364 馬上日記之二
369 記“發薪”
374 記談話
379 上海通信
華蓋集續編
的續編
385 廈門通信
388 廈門通信(二)
390 所謂“思想界先驅者”
魯迅啟事
391 廈門通信(三)
394 海上通信
而已集
401 題 辭
402 黃花節的雜感
405 略論中國人的臉
409 革命時代的文學
415 寫在《勞動問題》
之前
416 讀書雜談
422 通 信
427 答有恒先生
432 辭“大義”
434 反“漫談”
437 憂“天乳”
439 革“首領”
443 談“激烈”
447 扣絲雜感
453 “公理”之所在
455 可惡罪
456 “意表之外”
458 新時代的放債法
460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
及酒之關系
474 革命文學
476 當陶元慶君的繪畫展
覽時
478 盧梭和胃口
482 文學和出汗
484 文藝和革命
486 談所謂“大內檔案”
492 擬預言
三閑集
497 序 言
501 無聲的中國
506 “醉眼”中的朦朧
511 文藝與革命
518 扁
519 路
521 頭
523 通 信
530 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
535 文學的階級性
538 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
542 葉永蓁作《小小十年》
小引
545 柔石作《二月》小引
547 流氓的變遷
549 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
550 書籍和財色
二心集
555 序 言
558 “硬譯”與“文學的階
級性”
575 習慣與改革
577 張資平氏的“小說學”
579 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
意見
584 我們要批評家
586 “好政府主義”
588 “喪家的”“資本家的
乏走狗”
590 上海文藝之一瞥
601 “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運命
610 以腳報國
613 新的“女將”
615 宣傳與做戲
617 知難行難
619 《野草》英文譯本序
621 “友邦驚詫”論
623 答北斗雜志社問
625 關于翻譯的通信
下 冊
南腔北調集
643 題 記
645 “非所計也”
647 我們不再受騙了
650 論“第三種人”
654 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
657 《自選集》自序
660 祝中俄文字之交
664 聽說夢
667 論“赴難”和“逃難”
670 誰的矛盾
672 我怎么做起小說來
676 真假堂吉訶德
678 談金圣嘆
680 又論“第三種人”
684 “蜜蜂”與“蜜”
686 經 驗
688 諺 語
690 大家降一級試試看
692 沙
694 給文學社信
696 祝《濤聲》
699 上海的少女
701 上海的兒童
703 “論語一年”
707 小品文的危機
710 漫 與
713 世故三昧
716 謠言世家
718 關于婦女解放
720 論翻印木刻
723 作文秘訣
726 搗鬼心傳
偽自由書
731 前 記
734 觀 斗
736 逃的辯護
738 崇 實
740 電的利弊
742 航空救國三愿
744 賭 咒
745 頌 蕭
750 對于戰爭的祈禱
752 從諷刺到幽默
754 從幽默到正經
756 文學上的折扣
758 “光明所到……”
760 止哭文學
765 “人 話”
767 出賣靈魂的秘訣
769 文人無文
774 推背圖
776 《殺錯了人》異議
779 中國人的生命圈
781 “以夷制夷”
788 言論自由的界限
790 文章與題目
792 新 藥
794 “多難之月”
796 不負責任的坦克車
798 從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
800 王 化
802 天上地下
804 保 留
806 再談保留
808 “有名無實”的反駁
810 不求甚解
準風月談
815 前 記
817 推
819 二丑藝術
821 偶 成
823 談蝙蝠
825 “吃白相飯”
827 華德保粹優劣論
829 華德焚書異同論
831 我談“墮民”
833 序的解放
835 智識過剩
837 詩和預言
839 “推”的余談
841 查舊帳
843 中國的奇想
845 豪語的折扣
847 踢
849 “中國文壇的悲觀”
851 “揩 油”
853 我們怎樣教育兒童
的?
855 爬和撞
857 各種捐班
859 幫閑法發隱
861 登龍術拾遺
863 由聾而啞
865 新秋雜識(二)
867 男人的進化
869 同意和解釋
871 電影的教訓
873 禮
875 打聽印象
877 吃 教
879 禁用和自造
881 重三感舊
883 “感舊”以后(上)
887 “感舊”以后(下)
889 黃 禍
891 沖
893 “滑稽”例解
895 外國也有
897 撲 空
905 野獸訓練法
907 反 芻
909 歸 厚
911 難得糊涂
913 古書中尋活字匯
915 “商定”文豪
917 青年與老子
花邊文學
921 序 言
924 未來的光榮
926 女人未必多說謊
928 批評家的批評家
930 漫 罵
932 《如此廣州》讀后感
934 運 命
936 大小騙
938 “小童擋駕”
940 古人并不純厚
942 法會和歌劇
944 洋服的沒落
946 朋 友
948 小品文的生機
950 刀“式”辯
952 化名新法
954 讀幾本書
956 一思而行
958 推己及人
960 偶 感
962 論秦理齋夫人事
964 誰在沒落?
966 倒 提
971 “此生或彼生”
972 正是時候
974 “徹底”的底子
976 知了世界
978 算 賬
980 水 性
982 玩笑只當它玩笑(上)
987 玩笑只當它玩笑(下)
989 做文章
991 趨時和復古
993 安貧樂道法
995 奇怪(二)
997 迎神和咬人
999 “大雪紛飛”
1001 “莎士比亞”
1003 商賈的批評
1005 考場三丑
1007 又是“莎士比亞”
1009 奇怪(三)
1011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
1013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下)
1015 罵殺與捧殺
1017 讀書忌
且介亭雜文
1021 序 言
1023 關于中國的兩三件事
1029 論“舊形式的采用”
1032 連環圖畫瑣談
1034 儒 術
1038 拿來主義
1041 隔 膜
1044 難行和不信
1046 門外文談
1064 不知肉味和不知
水味
1066 中國語文的新生
1068 中國人失掉自信
力了嗎
1070 “以眼還眼”
1074 說“面子”
1077 臉譜臆測
1079 隨便翻翻
1083 論俗人應避雅人
且介亭雜文
二集
1087 序 言
1089 “招貼即扯”
1091 漫談“漫畫”
1093 《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二集序
1111 非有復譯不可
1113 論諷刺
1115 從“別字”說開去
1119 田軍作《八月的鄉
村》序
1121 徐懋庸作《打雜集》
序
1125 “文人相輕”
1127 “京派”和“海派”
1131 弄堂生意古今談
1134 什么是“諷刺”?
1136 論“人言可畏”
1139 文壇三戶
1142 從幫忙到扯淡
1144 “題未定”草(一至三)
1152 四論“文人相輕”
1154 五論“文人相輕”——明術
1158 “題未定”草(五)
1163 論毛筆之類
1165 逃 名
1167 六論“文人相輕”——二賣
1169 七論“文人相輕”——兩傷
1172 雜談小品文
1174 “題未定”草(六至九)
1188 論新文字
且介亭雜文
末編
1193 《譯文》復刊詞
1195 寫于深夜里
1205 三月的租界
1208 《出關》的“關”
且介亭雜文
附集
1215 文人比較學
1216 難答的問題
1217 登錯的文章
1218 “立此存照”(二)
1219 “立此存照”(三)
1224 “立此存照”(五)
1226 “立此存照”(七)
集外集
1231 序 言
1234 “說不出”
1235 烽話五則
1236 “音樂”?
1238 我來說“持中”的
真相
1239 雜 語
1240 俄文譯本《阿Q正傳》
序及著者自敘傳略
1243 流言和謊話
1245 《窮人》小引
1249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
1256 選 本
集外集拾遺
1261 對于《新潮》一部分的
意見
1263 又是“古已有之”
1265 詩歌之敵
1270 聊答“……”
1273 報《奇哉所謂……》
1281 這是這么一個意思
1284 一個“罪犯”的自述
1286 老調子已經唱完
1293 文藝的大眾化
1295 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
1297 英譯本《短篇小說選集》
自序
集外集拾遺
補篇
1301 隨感錄
1303 寸 鐵
1304 “生降死不降”
1305 文學救國法
1307 《絳洞花主》小引
1308 新的世故
1316 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
1319 關于知識階級
1325 辯“文人無行”
1327 娘兒們也不行
1329 做“雜文”也不易
1332 勢所必至,理有固然
1333 “騙月亮”
1334 “某”字的第四義
1335 死 所
1336 “有不為齋”
1337 兩種“黃帝子孫”
展開全部
魯迅雜文全集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小名樟壽,至三十七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省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
1918年首次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了篇小說《狂人日記》。此后陸續出版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1926年間編著《漢文學史綱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編》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專事著作。陸續寫作了《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及三本《且介亭雜文》等大量雜文,抨擊時弊、揭露黑暗,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界的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