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胡適文集:人生有何意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24666
- 條形碼:9787568224666 ; 978-7-5682-2466-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胡適文集:人生有何意義 本書特色
《人生有何意義(精)/胡適文集》是胡適精選文集,匯集了胡適先生浩如煙海的著作中*富有閃光點、與人生有何意義主題相關的文章,集結成冊,胡適深受赫胥黎與約翰·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么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他學識淵博,學貫中西,對中國整個社會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那么他是怎么看待人生的呢,閱讀本書,您能窺見胡適先生思想寶庫中閃爍的數不清的珍寶。
胡適文集:人生有何意義 內容簡介
胡適是現代中國學術、思想、輿論界的領袖、宗師,在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論影響力無人能出其右。胡適的學問與為人堪稱知識分子的典范,李敖、唐德剛、季羨林等歷史學家都對胡適極為推崇。 《人生有何意義(精)/胡適文集》收錄了胡適先生關于人生的一些散文。他在這里告訴我們要發憤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生命的意義,這樣我們的生命就是無窮的,生命的意義也是無窮的。
胡適文集:人生有何意義 目錄
人生問題
《科學與人生觀》序
人生有何意義
科學的人生觀
工程師的人生觀
不朽——我的宗教
我所提倡的拜金主義
給北大哲學系畢業生紀念贈言
人生知識的準備
贈與今年的大學畢業生
積少成多
歸國雜感
名教
宿命論者的屠格涅夫
中國人思想中的不朽觀念
朱熹論生死與鬼神
我的兒子
賦得父子打蒼蠅
先母行述
“胡適先生到底怎樣?”
介紹我自己的思想
自由中國版自記
亞東版的自序
孫行者與張君勱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追悼志摩
胡適文集:人生有何意義 節選
略談人生觀 每個人可以說都有一個“人生觀”,我是以先幾十年的經驗,提供幾點意見,供大家思索參考。很多人認為個人主義是洪水猛獸,是可怕的,但我所說的是個平平常常,健全而無害的。干干脆脆的一個個人主義的出發點,不是來自西洋,也不是完全中國的。中國思想上具有健全的個人主義思想,可以與西洋思想互相印證。王安石是個一生自己刻苦,而替國家謀安全之道,為人民謀福利的人,當為非個人主義者。但從他的詩文可以找出他個人主義的人生觀,為己的人生觀。因為他曾將古代極端為我的楊朱與提倡兼愛的墨子相比。在文章中說“為己是學者之本也,為人是學者之末也。學者之事必先為己為我,其為己有余,則天下事可以為人,不可不為人。” 這就是說,一個人在*初的時候應該為自己,在為自己有余的時候,就該為別人,而且不可不為別人。 十九世紀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給一位年輕的朋友寫信說:“*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話,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純粹的為我主義,要你有時覺得天下事只有自己*重要,別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會*好的辦法,就是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成器。” 另外一部自由主義的名著《自由論》,有一章“個性”,也一再的講人*可貴的是個人的個性,這些話,便是*健全的個人主義。一個人應該把自己培養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夠的知識、能力與感情之后,才能再去為別人。 孔子的門人子路,有一天問孔子說:“怎樣才能做成一個君子?”孔子回答說:“修己以敬。”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養、訓練、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釋為慎重。子路又說:“這樣夠了嗎?”孔子回答說:“修己以安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養、訓練、教育好了,再為別人。子路又問:“這樣夠了嗎?”孔子回答說:“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培養、訓練、教育好了自己,再去為百姓,培養好了自己再去為百姓,就是圣人如堯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這一席話,也是以個人主義為起點的。自此可見,從十九世紀到現在,從現在回到孔子時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訓練、培養、教育好。因此個人主義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輕人確立一個人生觀,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這塊材料培養、訓練、教育成器。 我認為*值得與年輕人談的便是知識的快樂。一個人怎樣能使生活快樂。人生是為追求幸福與快樂的,《美國獨立宣言》中曾提及三種東西,就是(1)生命,(2)自由,(3)追求幸福。但是人類追求的快樂范圍很廣,例如財富、婚姻、事業、工作等等。但是一個人的快樂,是有粗有細的,我在幼年的時候不用說,但自從有知以來,就認為,人生的快樂,就是知識的快樂,做研究的快樂,找真理的快樂,求證據的快樂。從求知識的欲望與方法中深深體會到人生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的,以有限的人生,去深求無窮的知識,實在是非常快樂的。 兩千年前有一位政治家問孔子門人子路說:“你的老師是怎樣的人?”子路不答。后來孔子知道了,說:“你為什么不告訴他,你的老師‘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從孔子這句話,可以體會到知識的樂趣。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時,想出了如何分析皇冠的金子成分的方法,高興得赤身從澡堂里跳了出來,沿街跑去,口中喊著:“我找到了,我找到了。”這就是說明知識的快樂,一旦發現證據或真理的快樂。英國兩位大詩人勃朗寧和丁尼生有兩首詩,都是代表十九世紀冒險的、追求新的知識的精神。 *后談談社會的宗教說,一個人總是有一種制裁的力量的,相信上帝的人,上帝是他的制裁力量。我們古代講孝,于是孝便成了宗教,成了制裁。現在在臺灣宗教很發達,有人信*高的神,有人信很多的神,許多人為了找安慰都走了宗教的道路。我說的社會宗教,乃是一種說法,中國古代有此種觀念,就是三不朽:立德,是講人格與道德;立功,就是建立功業;立言,就是思想語言。在外國也有三個,就是Worth,Work,Words。這三個不朽,沒有上帝,亦沒有靈魂,但卻不十分民主。究竟一個人要立德,立功,立言到何種程度,我認為范圍必須擴大,因為人的行為無論為善為惡都是不朽的。我國的古語:“流芳百世,遺臭萬年”,便是這個意思因此,我們的行為,一言一動,均應向社會負責,這便是社會的宗教,社會的不朽我們千萬不能叫我們的行為在社會上產生壞的影響,因為即使我們死了,我們留下的壞的影響仍是永久存在的,“我們要一出言不敢忘社會的影響,一舉步不敢忘社會的影響”。即使在社會上留一白點,我們也絕對不能留一點污點,社會即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的制裁者。 P1-4
胡適文集:人生有何意義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962),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徽州績溪人莊村人,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曾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有《胡適文存》《胡適文存二集》《胡適文存三集》《胡適文存四集》《胡適自傳》《胡適日記》《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胡適文選》《胡適論學近著》《四十自述》《藏暉室札記》《齊白石年譜》《先秦名學史》等。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與六便士